探究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02-16 06:21:49漆正升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原则高中语文

漆正升

课程改革促使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全面革新,其中针对传统、单一、低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尤为重要。而情感教学法与语文教学需求、特征等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具有实践价值,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多加尝试和应用。

一、情感教学概述

情感是人态度的一部分,其往往被视作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人生活在世上必然会有情感,且人的情感被分为道德感与价值感两种,这两种情感又广泛包含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更为具体的情感表现。在教学中,学生同样会产生情感以及情感需求,如果学生产生的是负面情感或者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学生往往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负面的态度,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甚至会对教师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教学的顺利推进。而情感教学则是围绕人的情感而展开教学,其本质在于对学生情感需求的激发、调动与满足,促使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进而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与探索,通过非智力因素推动教学效率提升。

二、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应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强化语文课程特色,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引导、促进作用。

1.情感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改变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模式,转而强调学生在此过程中的主动性,这就需要学生自身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一些高中学生而言,语文课程内容不够有趣,而且难度较大,尤其是古诗词、古文、阅读理解和作文等内容,这些更成为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通过情感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形式等,调动学生积极、正向的情感,激发其好奇心,让学生在情绪的驱使下主动进行学习。

2.情感教学能够改善教学效果

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是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水平上限的主要路径,教师需要长期维持学生专注力以及保持学习动力。而情感教学可以通过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方式,促使学生长期处于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这将促使他们将情感外化为态度,形成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情感教学可以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促使学生从多个情感维度进行思考,这将显著改善语文教学效果,让学生以更加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索。

3.情感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兴趣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成功性原则等,这些原则不仅深度契合高中学生身心特征,还与高中语文课程本身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如,审美性原则是指基于情感对学生审美素养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创造性原则是以情感为动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创造和探索,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束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实践力。这与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培养、素质教育在内核上高度一致,同时也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的策略

1.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学切入点

教材是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素材和教学工具,而且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与教材相关的教学上。因此,教师在应用情感教学法时必须重视教材,并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学切入点的方式,有效实现教学内容和情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尤其要对所有课文内容进行剖析,着重把握作者写作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诉求、精神追求、心理愿景等,以此作为情感教学的重点,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作者所思所想,从而实现情感教学。

此外,情感教学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适当延伸与拓展,尤其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向不同方向进行拓展和深化,以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为重要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负面情绪,让学生在体验情绪的过程中不被负面情绪所干扰。特别是一些情感基调较为悲观的课文,如果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时没有进行合理引导,那么学生很容易被这种感染性较强的悲观情绪影响,导致他们也产生悲观态度,轻则影响教学进程正常推进,重则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可能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运用情感教学法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准确把握教材课文情感基调的前提下,尽量以引导学生形成正向情感反馈为目标,适当调整情感教学中的引导策略,让情感成为语文教学的润滑剂而非障碍。

2.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情感需求

情感教学的基础在于激发学生情感需求。有的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缺乏兴趣与好奇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缺乏情感需求的体现。情感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特质,在人的活动中必然会体现出情感。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缺乏情感需求并不是完全没有情感,而是没有积极、正向的情感,这实际上也是情感需求的一种体现。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合理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正向的情感需求,同时缓解甚至消除学生的负面情感,进而达到激发其兴趣和好奇心的目的,为语文教学的顺利、高效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可充分发挥语言的优势与魅力,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富有激情的演说等来感染学生,促使他们产生不同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在朗读课文或者解读课文时,教师需要提前进行练习,确保语言抑扬顿挫且情感饱满,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

3.基于教学情境,强化师生情感共鸣

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波动和共鸣,这将有效保障情感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内容的优势,借助语言描述以及多媒体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自由学习、探索和感受,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情感、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发展想象。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情境中,师生能够进行高效情感互动,教师可以更加简单、有效地向学生表达和传递情感,而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丰富情感,实现师生情感共鸣,在高效推进教学进程的同时改善师生关系。

4.通过激励手段,满足学生情感需求

情感教学最终需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长期维持积极、正向的学习态度。除了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课文思想情感、体会学习乐趣、增长学习自信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励手段,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识激励手段,理解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的作用并灵活应用,既要通过正向激励满足学生积极、正向的情感需求,如通过竞争、奖励等方式促使学生感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以及获得奖励的成就感,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又要通过负向激励促使学生正确对待各种情感,帮助他们缓解和消除负面情感,强化其在学习中正向情感的获得与体验。

在应用情感教学法时,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广泛体现在审美性、创造性、兴趣性、成功性、主体性等方面,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原则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