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让人工智能走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2022-02-16 06:21:49
山西教育·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信息技术

吴 翔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模式,也优化了人们传统的学习形式。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已经势在必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尽管教师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最终效果却远远达不到预期,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思维、学习喜好的关注。对此,在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应当认可学生的本位性,主动以学情为基础进行教学方式的优化设计,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

一、注重基础教学,增强认识

要想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师需要为学生教授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把握内涵,抓住历史渊源,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使学生自发地找寻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主动探寻人工智能技术。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比对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之间的异同,使学生更加精准地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从而提升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初识人工智能技术时,教师可以从概念、特点、应用等方面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第一印象。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透过形象化的视角,直观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使学生建立起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初印象”。然后,教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渗透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发展简史,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技术。接着,教师可应用实例,为学生介绍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差异性,使学生在比较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有更精准的把握。最后,教师简单引导学生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为学生后续展开实践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案例中,教师重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教学,主动借助视频、图文资料等带领学生走上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地,能够辅助学生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第一印象,增强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以便在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之余,为学生之后进行的实践操作、创新设计等奠定良好基础。

二、衔接生活元素,降低难度

初中学生积累的信息技术知识较少,当教师直接为其介绍人工智能技术时,他们会因为自身的信息素养薄弱,降低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兴趣。而现实生活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熟悉度,在面对生活元素时,学生会以轻松的姿态走入课堂,探究复杂的学习内容。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时,教师要打破生活与课堂的壁垒,主动将人工智能技术置于生活背景之下,降低学生对未知人工智能技术的畏惧心理,以使学生基于自己熟悉的元素,强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能够从人工智能技术的角度分析现代科技背后的技术原理,有效发展计算思维。

例如,“智能楼道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智能产品,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引入相关生活元素,创设课堂上的生活情境,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课堂上,教师可先创设如下情境:“黑乎乎的楼道会为人们带来陌生的恐惧感,但是小红却不怕,因为当她走进楼道时,楼道会自动亮起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以此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觉走进本节课,主动探索楼道灯亮起来的技术原理。然后,伴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顺势介绍其中隐含的人工智能原理,增强学生对红外线、红外线传感器的认识。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以便学生基于直观的视角,了解红外线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深刻感知红外线传感器的实用价值。最后,教师借助智能楼道灯,指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中,教师将生活元素贯穿于课堂始终,能够让学生一直调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未知的内容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削弱对陌生知识的畏惧感,引导学生主动搭建人工智能技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以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角度,理解现代科技背后的工作原理。

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学习

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方向也存在不同,当教师直接组织学生学习相同的人工智能知识时,不同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也会呈现差异性,以至于最终的教育效果达不到预期,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被无形拉大。对此,在课堂施教中融入人工智能的内容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间存在差距的客观性,主动增添学习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让学生可以沿着自己内心的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在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中,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知识。

例如,在教学《物联网的应用》时,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间的差异性,打造自由、灵动的人工智能学习课堂,让学生沿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开展学习行为。在活动中,教师先简单地为学生介绍“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不同方向。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沉浸式思考,促使学生遵循本心选择学习方向,有的学生喜欢智能家居的学习方向,则对智能家居的定义、工作原理进行探究,有的学生对智能农业比较感兴趣,则选择智能农业的学习方向。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搭建平台请学生展示,强化学生的获得感,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学习。

案例中,教师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后,认识到学生发展水平不同的客观性,主动设定灵动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遵循本心,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向,以便学生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中释放自己的全部热情。

四、搭建学习小组,形成合力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只体现在学习兴趣上,也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在组织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发现不同学生学习知识的状态、效果呈现明显的差距。因此,为了缩短学生间的差距,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活动结束时,都能基于原有的信息素养获得再次成长,教师便可以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以互补为原则搭建学习小组,以便学生在集体的带动下共同解锁人工智能知识。

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对智能空气质量检测仪的记忆,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再次提升,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活动,推动课堂活动的开展。首先,教师为学生介绍智能空气质量检测器中的传感器,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技术原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留心学生的状态,基于学生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然后,教师参照以往的教育经历对学情进行分析,并基于学生间的互补性,科学安排学习小组,促使每个小组中既有对智能空气质量检测仪工作原理的了解较为透彻的学生,也有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基于小组的力量,共同完成智能空气质量检测仪的制作”的任务,引导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完成制作,从而加快制作的进度。

案例中,教师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再结合以往的教育经验,按照互补的原则分组,能够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认清自己的位置,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让学生在各司其职中加快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度,在集体的力量中提高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质量。

总之,教师应提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程度,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真正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智能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