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超声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部病变的临床价值

2022-02-16 06:29刘大千牛乐军曹军英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胸膜病灶体积

李 玥 刘大千 牛乐军 高 越 金 壮 于 馨 田 琳 曹军英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在国内外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宣布COVID-19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1年12月31日,COVID-19全球累计确诊超2.86亿例,累计死亡病例超544万例。及早评估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情况对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尤为重要。CT是COVID-19主要诊断方法[1],通过获得多断面高分辨率图像,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但其在显示较小肺周病变和小范围积液方面不及超声[2]。高频超声可提供胸膜下微小病变更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提高COVID-19的诊断准确率[2],因其具有无创、无辐射、操作简便、可实时动态成像等优势,是无法接受CT检查的孕妇、(危)重症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总结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的肺超声和CT图像特征,并分析肺超声半定量评分与CT病灶体积占比相关性,旨在探讨肺超声无创评估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2月6日至3月18日收入火神山医院的COVID-19确诊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1~75岁,中位年龄64岁。首发症状为:发热21例,咳嗽13例,乏力5例,咳痰、胸闷、气短各3例,胸痛、咽痛、上腹痛、腹泻各1例。合并症为: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贫血各1例。纳入标准: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1]中COVID-19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既往有间质性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致间质性肺疾病,以及合并其他影响COVID-19肺超声半定量评分准确性的肺部疾病。临床分型标准[1]:①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为普通型;②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为重型;③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为危重型。本研究普通型12例,为自主呼吸;重型12例,给予持续吸氧治疗;危重型1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间隔高流量吸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二、仪器与方法

1.仪器:肺超声检查使用GE Logiq E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1-5凸阵探头,频率4 MHz;L4-12线阵探头,频率10 MHz。胸部CT检查使用uCT 760扫描仪(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配备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版本:0215)。

2.超声检查:超声医师经COVID-19防护培训、了解患者病史后行三级防护进入隔离病房,对患者行床旁肺超声顺序盲扫(不参考CT影像及报告)。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手臂上举、充分暴露胸部,调节仪器使增益适中、胸膜线显示清晰,检查深度8~10 cm。采用单焦点模式,将焦点设置在胸膜线水平或胸膜线稍深方。参照Rouby等[3]提出的单侧六分区法,以胸骨旁线、腋前线、腋后线、椎旁线为界,将单侧肺分为前肺、侧肺、后肺3个部位,每个部位再以乳头连线为界分为12个肺区,即右前上区(R1区)、右前下区(R2区)、右侧上区(R3区)、右侧下区(R4区)、右后上区(R5区)、右后下区(R6区)和左前上区(L1区)、左前下区(L2区)、左侧上区(L3区)、左侧下区(L4区)、左后上区(L5区)、左后下区(L6区)。采用凸阵探头联合线阵探头自第2肋间从上至下、从右至左行横向、纵向顺序扫查,采集各肺区静态、动态声像图并保存。

3.图像分析:超声医师于清洁区调取图像,观察各肺区胸膜线(厚度、形态、完整性)、胸膜滑动征、A线、B线(分布、数目、融合范围)、肺实变(位置、内部回声、范围),以及是否有胸腔积液、脓肿等,并进行肺超声半定量评分。评分标准[3-5]:①胸膜线连续、规则,A线可见,或B线少于3条,记为0分;②胸膜线呈锯齿状,B线多于3条,融合B线范围占肋间切面50%以下,胸膜下局部低回声大小为5~10 mm,符合以上任意一项记为1分;③胸膜线断裂,融合B线范围占肋间切面50%以上,胸膜下低回声大小为11~20 mm,符合以上任意一项记为2分;④大范围肺实变(范围>20 mm),记为3分。以每个肺区最严重的征象作为评分判定征象,计算肺超声评分,总分0~36分。

4.CT检查:与肺超声检查间隔不超过48 h,患者取仰卧位吸气行CT平扫,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为自动mas,层厚0.625 mm。由放射科医师阅片,结合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识别病变分布、数量、形状、范围、密度及伴随征象,系统对疑似病灶行红色掩码标识,经测算直接显示病灶体积占比,即感染区体积与该侧肺体积的比值。

三、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非连续性变量、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R)表示,同一患者左、右肺区超声评分比较行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R1~R6区、L1~L6区肺超声评分比较行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H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比表示,不同临床分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CT病灶体积占比比较行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应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绘制散点图及线性回归拟合线;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肺超声表现及半定量评分

1.肺超声检查共25次,合计300个肺区,其中134个肺区超声评分为0分,109个肺区超声评分为1分,56个肺区超声评分为2分,1个肺区超声评分为3分。25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最低0分,最高22分,平均7.00(9.50)分。

2.肺部病变分布:22例呈双侧分布,3例仅分布于右肺。300个肺区中,有166个肺区受累,包括:R1区12个(4.0%),R2区8个(2.7%),R3区12个(4.0%),R4区19个(6.3%),R5区19个(6.3%),R6区22个(7.3%),L1区8个(2.7%),L2区9个(3.0%),L3区12个(4.0%),L4区11个(3.7%),L5区17个(5.7%),L6区17个(5.7%)。

3.肺超声评分比较:25例患者右肺超声评分为4.00(7.00)分,左肺超声评分为3.00(5.0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R1~R6区肺超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1~L6区肺超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两两比较:R1区与R5、R6区,R2区与R4、R5、R6区,R3区与R5、R6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1区与L5、L6区,L2区与L5、L6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5例患者各肺区超声评分两两比较

4.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肺超声评分比较:普通型患者右肺超声评分为2.00(2.50)分,左肺超声评分为1.50(3.00)分;(危)重型患者右肺超声评分为8.00(4.50)分,左肺超声评分为6.00(5.00)分。普通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为5.00(4.25)分,(危)重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为14.00(9.5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5.其他超声征象:1例肺实变见动态支气管充气征、肺搏动征;1例见肺脓肿;1例合并双侧胸腔大量积液;5例显示胸膜下积液,其中4例双侧深度<10 mm,1例右侧深度>10 mm、左侧深度<10 mm;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

二、肺CT表现及病灶体积占比

25例患者均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双肺见散在斑片状、片絮状密度增高影,大部分呈磨玻璃样改变,以肺野中外带分布为主,局部较致密,见纤维条索影;气管、支气管均通畅,肺门影不大,纵隔结构清楚,气管旁、隆突前下、血管前及腔静脉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无明显增厚。其中1例见实变影,1例见气液平,1例合并支气管扩张,2例合并肺气肿、肺大泡,3例合并双侧胸腔积液,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见表2。

表2 25例患者肺CT表现

普通型患者全肺CT病灶体积占比为4.30(6.85)%,(危)重型患者全肺CT病灶体积占比为22.40(20.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三、肺超声评分与CT病灶体积占比的关系

某例重型COVID-19患者肺超声与同期肺CT对照图见图1。25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与CT病灶体积占比的散点图及线性回归拟合线见图2。相关性分析显示,右肺、左肺、全肺超声评分与CT病灶体积占比均呈正相关(r=0.942、0.956、0.922,均P<0.01)。

图1 重型COVID-19患者(男,75岁)肺超声与同期胸部CT对照图

图2 25例患者全肺超声评分与CT病灶体积占比的散点图及线性回归拟合线(红点示危重型病例极端值)

四、临床结局

22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1例重型患者转院治疗。根据临床需求对其中5例患者行肺超声检查随访评估治疗期间肺部病变进展,结果显示5例均未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间隔5~14 d(平均10 d)后复查示3例B线融合范围减少,1例胸膜下实变范围减小,1例胸腔积液减少。1例危重型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

讨 论

肺超声在肺渗出性病变、急性呼吸衰竭等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得到证实[6]。由低至高的肺超声半定量评分反映了肺内含水量由轻到重的程度[6]。COVID-19主要累及胸膜下和周围肺区,基于其病变分布特点,超声检查具有一定优势。Buonsenso等[7]发现COVID-19患者肺超声表现为胸膜线不规则、粗大B线、胸膜下实变。本研究也发现超声可清晰显示COVID-19患者胸膜线改变、胸膜下局部实变、B线、周围肺区实变的特征。本研究使用的CT扫描仪配备的新冠肺炎智能辅助分析系统将CT值划分为4个档位,有助于区分磨玻璃影(-300 Hu以下)、实变影等影像学表征,可快速定位、分割并测量,量化分析右肺、左肺、全肺感染比例及病灶成分。本研究结果显示,CT病灶体积占比与肺超声半定量评分均可评估COVID-19患者的肺受累程度。

本研究25例COVID-19患者肺超声表现为病灶呈双侧分布,受累肺区较多分布于R5、R6、L5、L6区。右肺超声评分高于左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右肺受累倾向高于左肺。R1~R6区、L1~L6区肺超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1区与R5、R6区,R2区与R4、R5、R6区,R3区与R5、R6区,L1区与L5、L6区,L2区与L5、L6区的肺超声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R5、L5、R6、L6区肺超声评分较高,表明双侧后肺受累程度较重。在病灶分布、受累程度方面,肺超声表现与CT影像特征一致。

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右肺、左肺、全肺超声评分与CT病灶体积占比均呈正相关(r=0.942、0.956、0.922,均P<0.01),表明肺超声评分与CT影像对于评估COVID-19患者肺受累程度呈显著相关。普通型与(危)重型患者的全肺超声评分和CT病灶体积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散点图及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肺超声、CT表现及肺受累程度存在差异,即临床分型越重,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受累程度越重。本研究肺超声和CT两种影像学特征均符合COVID-19的病理学表现,即肺部病灶呈不同程度肺泡损伤伴肺水肿、透明膜形成,肺泡壁变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8-9],肺间质炎性浸润。随着疾病进展,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加重,渗出增多,肺泡含气量降低,部分间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气液比例变化直接影响病灶CT值和造成各种肺超声征象,构成COVID-19肺部影像学诊断的基础,CT表现为磨玻璃影、渗出影、浸润影、实变影[10];肺超声表现为A线与B线交替、B线增多、B线融合呈大片状甚至实变呈“肝样”。间质纤维化时CT图像表现为网格样改变,肺超声表现为胸膜线不光滑、B线不均齐。B线异质性表征肺内含水量的程度,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平行变化[11]。超声扫查连续2个以上肋间隙呈融合B线则提示肺泡间质综合征[6]。局灶性B线是早期和轻度感染的主要特征,肺泡间质综合征则是进展期和危重患者的主要特征;患者恢复期可见A线,肺纤维化患者可见胸膜线增厚,B线不均匀[12]。多种病理表现共存时可同时出现多种征象,本研究中1例重型患者合并肺脓肿,超声见肺搏动征,其肺实变病灶超声见动态支气管充气征;1例危重型患者在随访中发生自发性气胸,超声检查可见肺点。

本研究的局限性:首先,25例患者均为确诊已接受治疗后转入我院病例,大部分患者病程处于中后期,未对发病早期进行肺超声评估;其次,样本量较小,且未进行治疗后随访。

综上所述,肺超声可无创评估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COVID-19患者肺超声诊断方案,未对肺超声图像采集、评分系统标准化。呼吁建立国际多中心COVID-19肺超声影像数据库,加速开发超声专用病变识别算法与模型,促进COVID-19超声人工智能诊断和远程医疗的发展。

猜你喜欢
胸膜病灶体积
胸膜多发孤立性纤维瘤 2例CT诊断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
结核性胸膜炎治愈后为何隐痛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