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素片联合茵栀黄颗粒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2022-02-14 07:38付新华唐水蓉邱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8期
关键词:蓝光乳酸菌胆红素

付新华 唐水蓉 邱林

(江西省广昌县人民医院儿科 广昌 344900)

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HB)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因患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所致,导致患儿皮肤黏膜黄染,严重者可引起脑中毒,影响患儿身心发育[1]。目前,临床治疗HB 主要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利用一定波长的光线将患儿表皮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使其随着患儿尿液排出,达到退黄的目的,疗效确切[2]。但光疗起效较慢,疗程较长,可导致患儿出现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仍需探寻其他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3]。乳酸菌素片是一种肠道益生菌,能够促进消化,提高肠道免疫力,促进胆红素排泄[4]。茵栀黄颗粒属于中成药,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等功效,近年来中医在新生儿HB 治疗中已有初步成效,且中医药治疗副作用较少[5]。考虑将乳酸菌素片联合茵栀黄颗粒用于新生儿HB 患儿中可增强疗效。本研究将乳酸菌素片、茵栀黄颗粒联合用于新生儿HB 患儿治疗,旨在观察联合用药对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西省广昌县人民医院儿科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10 月收治的 78 例新生儿HB 患儿,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 例。观察组男 22 例,女 17 例;日龄 2~18 d,平均(10.32±2.11)d;胎龄 34~38 周,平均(36.11±0.78)周。对照组男25 例,女14 例;日龄2~20 d,平均(11.02±2.05)d;胎龄 33~38 周,平均(36.02±0.80)周。两组性别、日龄、胎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编号:20190823)。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HB 诊断标准[6];胎儿娩出至出生后<28 d;患儿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出生时经抢救;母亲妊娠期合并甲状腺、肝脏等疾病;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入组前48 h 采用其他方式治疗。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蓝光照射,单面光疗,光照强度:10 μW(/cm2·nm),照射治疗过程中,患儿需佩戴眼罩、穿尿不湿,当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标准时,采用双面光疗,12 h/d,后续根据患儿症状调整光照时间。对照组采用乳酸菌素片(国药准字 H20059905)口服治疗,0.2 g/次,3 次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国药准字Z20030028)口服治疗,0.75 g/次,3 次 /d。两组均持续治疗5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7]。显效:巩膜黄疸、脾肿大、皮肤暗黄等症状消退,碱性磷酸酶、尿胆红素等水平正常;有效:巩膜黄疸、脾肿大、皮肤暗黄等症状减轻,碱性磷酸酶、尿胆红素等水平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2)临床指标。记录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住院时间等。(3)胆红素水平。于治疗前,治疗24 h、72 h、144 h 后检测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遮住患儿左胸,用经皮黄疸测试仪对患儿胸骨左缘贴片下皮肤进行检测。(4)不良反应。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比对照组(76.9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蓝光照射、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n 黄疸消退时间(d)蓝光照射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39 39 t P 6.12±1.85 8.79±2.14 5.894 0.000 37.29±5.84 51.07±7.26 9.236 0.000 6.75±1.62 9.62±2.05 6.860 0.000

2.3 两组胆红素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前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24 h、72 h、144 h 后胆红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胆红素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胆红素水平对比(μmol/L,)

表3 两组胆红素水平对比(μmol/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4 h 后 治疗72 h 后 治疗144 h 后观察组对照组39 39 t P 258.62±41.26 262.11±39.58 0.381 0.704 195.52±34.51 215.35±38.67 2.389 0.019 140.28±26.74 161.54±29.49 3.335 0.001 73.62±15.45 92.17±18.37 4.826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13%)比对照组(20.51%)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 讨论

新生儿出现HB 主要由胆红素生成过多所致,而且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较差,HB 发生风险较高[8]。研究表明,感染、体内出血、高热、药物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9]。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通过药物、光照、换血等手段进行治疗,其中光照疗法较为常用,可有效促进患儿体内胆红素结构异构体变化,并经尿液排出体外,有效缓解患儿病情,但光照治疗可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影响患儿康复[10~11]。因此,临床仍需探寻其他有效治疗方案。

新生儿HB 在中医学中归于“胎黄”范畴,认为该病主要因母体湿热、胎毒熏蒸胎体所致,导致新生儿元气不足,肝气郁结,而胎毒湿热无法疏泄,会引起肝胆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治疗该病时应以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为主[1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蓝光照射、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可见乳酸菌素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可促进新生儿HB 患儿康复。分析原因在于,乳酸菌素片作为一种肠道益生菌,能够在胃肠道形成一层微生物保护膜,有效促进胃肠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吸收功能[13]。HB 的发生与肠道重吸收、肠蠕动缓慢、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等因素均有关联,而乳酸菌素片可有效促进患儿肠道正常菌群生长,调节肠pH 值,提高肠道免疫力[14]。茵栀黄颗粒中茵陈蒿为君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栀子可发挥清热泻火、除烦利湿的功效;黄芩为臣药,可发挥解毒、泻火、燥湿等功效;金银花为佐药,可发挥清热解毒的作用。合方共用,共奏解毒、泻火、利胆退黄的功效[15~16]。两药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体内胆红素排出,改善肝胆功能,缩短蓝光照射治疗时间,进而缩短患儿康复时间。

胆红素由血红蛋白转化,是人体血液中血红细胞的代谢废物,其水平升高可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可加重患儿病情[17]。观察组治疗24 h、72 h、144 h 后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可见两药共同治疗对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分析原因在于,乳酸菌素片可双向调节肠道蠕动功能,减少肠积气,有效促进肠道内胆红素排出[1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蒿对肝细胞变性坏死具有抑制作用;黄芩可促进胆囊收缩,增加胆汁流量;栀子能够改善胆汁分泌,对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茵栀黄颗粒辅以乳酸菌素片治疗,更利于胆红素排出,从而更好地下调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19~2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可见联合用药效果更佳,且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原因在于,两药联合治疗可改善患儿症状,缩短蓝光照射时间,有效避免长期蓝光照射带来的不良反应。此外,贾南等研究表明,茵栀黄颗粒联合白蛋白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更有利于下调患儿胆红素水平,且可减少炎症反应,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力[21]。但本研究并未观察患儿机体致炎因子、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也未对比两组光照治疗时间差异,未来仍需扩大样本量,展开进一步研究加以探讨。

综上所述,新生儿HB 患儿采用乳酸菌素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效果较好,可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儿转归。

猜你喜欢
蓝光乳酸菌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酸和盐胁迫对乳酸菌活性的影响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酸奶是坏了的牛奶吗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