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灶凤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都城镇初级中学 广东云浮 527199)
化学学科的教育一直都受到教师与家长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九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初中的化学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化学知识的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教育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进,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开展化学教学课堂,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做到充分理解与合理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随着教育行业不断地发展,教师遵循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政策也在不断地改进,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升学压力,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很有可能会引发学生对学科的厌恶与排斥,不仅限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还很难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对教材中所提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反复讲解,对所有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等进行讲解式教学。学生在聆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充分理解化学知识,倘若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始终围绕着教材中的知识点,那么化学知识具有的抽象性会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限制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大部分的学生都通过背诵、练习的方式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虽然这一方式能够保障学生基础的学习效果,但是,这也让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不符合“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
化学学科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这些实验是对化学理论知识的验证,也是化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部分教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忽视学生的实验实践教育,学生对化学实验没有亲身的体验,非常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以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造成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部分学校缺少开展化学实验的设备,对实践课堂的开展缺乏重视。实验设施与基础材料是开展化学实验的基础要素,缺少这些基础设备必然会导致教师缺少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实践活动的动力。
第二,教师对实验实践教学缺乏重视。有部分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进行课堂规划的过程中会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题型练习、知识点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仅仅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目的,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动手能力的提升和兴趣培养都非常不利,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意识到实验实践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积极策划并组织学生参与化学实践活动。
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课堂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当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高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生会有更高的课堂专注度,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自然能够提高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从现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在化学课堂中,普遍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化学学科本就存在着抽象性,教师应用“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做到对化学知识进行直观体现,在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化学知识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降低,这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课堂的趣味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对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不断创新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活动,运用全新的教学形式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的课堂教学效果有限,变相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让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够做到充分掌握教材知识内容,自然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双减”背景中、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要求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身份进行重新思考,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教育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增添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给予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拓展自身的思维。“双减”政策的发布意味着教师需要做到构建高效教学课堂才能够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不降低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需要将学生思维引导的环节纳入教学课堂中,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兴趣是执行力最好的指引,学生在对学科充满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就能积极地了解知识、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思考,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来增添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转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固有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创新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对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不断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感,让学生在感受新颖学习模式的同时,感受到学习化学学科的乐趣,从而更加关注教师讲解的内容,对课堂教学知识点进行充分理解和记忆,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为化学教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初中有许多化学知识都与自然、生活有较大的关联性,教师可以以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对现象的发生进行探究。另外,也可以创设实验场景,让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求证。对于学生来说,未曾学习过的知识等就是自身的知识盲区,通过探索与思考来得到相应的化学理论知识内容,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并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思维完全代入化学教学课堂中。例如,教师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创设探究的情境,将实验结果、试剂的使用作为思考的切入点,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之后,对实验过程中的试剂及操作进行替换,让学生对实验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思考探究。例如,为何用红磷代替汞?能否用硫、炭或铁等代替?除了红磷还有什么物质能作为替代燃烧物?在实验过程中,哪些操作会造成实验结果小于五分之一?哪些操作会造成实验结果大于五分之一?燃烧剩余的气体是什么?剩余气体具有什么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教师通过这样创设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情况进行反复推敲,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自主思考主动获得化学理论知识。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和较高的课堂参与度,也就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减负的效果。
(1)应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初中学校也引入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动态化的教学。首先,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让抽象化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感受化学反应的变化,在不具备开设化学实验、不能进行直观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实验视频等教学方法去增添化学课堂教学的直观感。例如,关于“分子和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就可以尽量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构建系统化把每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思维记忆。例如,教师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要想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就需要开展较多的实验,准备较多的基础材料,但还是很难做到数据的精准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设备,对多个化学实验进行视频播放,在专业的实验室与实验条件下,实验会更有说服力、结果会更加准确,这也是化学科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在学习中让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
(2)搭建并合理运用线上教学平台
信息化技术已经走入了大众的生活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创新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平台不仅能够在出现不可抗力因素的情况下保障教学进度,还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在线上教学平台中,分享一些与下一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生活现象。通过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和延伸,让学生自主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核心素养培育途径。再例如,教师可以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将视频上传到线上教育平台中,让学习能力稍低未能充分理解课堂知识点的学生有二次学习的机会。
化学学科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都与化学实验相关,教师需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实验来感受化学的魅力、观察化学成分的变化。倘若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方式全部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那么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基本上依靠死记硬背,很难通过直观感受对实验过程进行理解,这对于学生的化学素养养成非常不利,并且学生需要依靠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自主开展化学实验,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来记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每个步骤发生的化学变化,实验实践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化学知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能够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实验的具体步骤进行讲解,让学生依照步骤完成实验,在实验完成以后,教师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验收,对实验细节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碰撞从而激发探究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运用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开展酸碱中和实验的时候会得出酸性的无色溶液或中性的无色溶液,这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盐酸溶液使用量进行对比,得出盐酸溶液使用过量会导致综合溶液呈酸性的结果。从学生自身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的教学参与感,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作为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更大程度地帮助到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上得到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开展统一教学,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探究同样的化学问题、完成同样的化学作业,这对于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会出现难以跟上教师讲解节奏的情况。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不同层级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探究任务,让学习能力较强、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得到学习上的突破;让学习能力较弱,化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掌握基础化学知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以自身的基础能力为起点进行提升,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进行突破性的化学思考,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在安排作业的过程中也需要秉持这一分层教学的理念,为不同层级的学生安排适合自身的优化作业,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量。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化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规划,提前预设好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性和教育的知识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加合理的教育,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掌握知识内容,在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的情况下,保障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充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