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2-02-14 00:33张晓莉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江苏省连云港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桃树语文课堂文本

■ 张晓莉(江苏省东海县实验中学/江苏省连云港市)

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学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就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寻找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尤其是初中语文课堂,学生好奇心强,思维较为活跃,那就要遵循学生的需求,把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导学,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在课前就要针对学情和教学内容,依据新《课标》及单元教学要求,综合分析,准确设计问题,体现问题的梯度和效率。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专注点,及时提问,语文的课堂就会活起来,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能有效提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思想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每一个初中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特点和潜能,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特别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通过一定的提问技巧,在师生之间构建一个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和拓展思维的有效平台。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必须要紧扣语文教学内容,符合初中生的水平。提问的创新性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专注度,使得初中生的思考角度更全面,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缺乏逻辑性

目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数量过多的现象,学生面对众多的问题,不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还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影响课堂效果,导致学生无法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不仅如此,有些教师的提问缺乏逻辑性,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探究文本,这样的提问,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社戏》中,作者围绕社戏,开头即表达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在那里我可以得到优待、不用读书、有伙伴陪我玩、可以钓虾,等等,但最让我盼望的就是看社戏。在文中作者层层铺垫,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盼望看社戏的急切心情。可是结尾作者为什么却认为那夜的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呢?想要理解这个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把握问题的逻辑性,学生就无法理解文章的“矛盾之处”。作者怀念社戏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怀念平桥村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教师缺乏逻辑性的问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会使教学质量下降。

(二)提问缺乏目的性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缺乏目的性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缺少针对性,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学情。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提问的质量下降。与此同时,提问的目的性也不够明显,很多时候教师的问题都是随口一问,缺乏目的性,学生也对此茫然不知所措。

比如教师在教授《背影》时候,提问:“这是一个______的背影?”学生纷纷回答:“肥胖的背影”“感动的背影”“送别的背影”。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方向。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的倒影。这首诗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想象感悟诗词意境。但是,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提问一直在围绕诗词的翻译进行,这样的提问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无法真正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三、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一)提问须有系统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有逻辑性,由浅入深,不能零零碎碎,要合理安排,考虑提问的内容和提问过程,使之序列化、系统化。

如教学《一棵小桃树》一课,教师可以先设计学习任务单:任务1:“小桃树经历了怎样的生长历程?”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们根据教师设计的成长表格,能自主归纳出小桃树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种在角落”“长的委屈”等生长历程。从学生回答中,教师适时抓住委屈这个词,引导学生进入任务2:“小桃树的命运遭受了怎样的委屈?”学生们总结概括得出:出身卑微、外形卑琐、不被重视、嘲笑冷漠、风吹雨打等。任务3可以设计为:“小桃树是如何面对命运中的委屈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感悟小桃树身上默默坚守、奋勇抗战、不屈不挠的精神。任务4可以再进一步:“作者的写作意图仅仅是赞美小桃树吗?”引导学生去探究小桃树背后的写作意图。教师可以加入作者的人生经历介绍,此时学生就非常容易发现:原来小桃树身上是有作者影子的。作者赞美小桃树,更多的是想表达自己从中获得了成长的力量。最后任务5:我的人生宣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谈一谈自己从小桃树的身上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呢?整个问题设计从一棵小桃树委屈地生长——一棵小桃树面对委屈顽强地生长——一棵小桃树身上感受成长的力量。在一步步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中,学生在系统性问题导学中完成了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二)提问须有针对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当是具体的、明确的、恰当的,而不能是随意的、盲目的,甚至是随心所欲的。问题的设计应紧扣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如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一般文言文的思路是读—译—思,设计一些问题,而后得出文章的主题。这样,学生学得又枯燥又没有新意,课堂效率一定不高。我们不妨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痴”?通过这个“痴”字,引导学生看痴行—赏痴景—悟痴情。感受作者作为明朝遗孤心中的那份孤独、特立独行的性格。

又如教学《智取生辰纲》一课,一般的做法常常从人物、情节、环境三方面去设计一些问题。教师不妨紧扣“智取”,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的原因。

(三)提问须有差异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差别,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设计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为了理解主题,我们可以从“我的叔叔”这个称呼上理解菲利普夫妇和我对于勒的不同态度,分析他们的不同性格,也许有的人认为于勒罪有应得,有的人认为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比较难的问题让一部分同学思考:“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这篇小说虽然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全文围绕菲利普夫妇展开,小说主人公的确定是依靠文章主旨来判断的。最后的结局“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看似简单的描绘,也再次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和冷漠。艺术大师无闲笔。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思考要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紧扣中心提问

有效的课堂一般取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而课堂提问的有效一定要紧扣文本中心,中心抓住了就能一下子抓住文本的核心点,也就能让学生的思维方向不偏离,课堂的质量就是高效的。如果是随意性的、无效的提问,只会导致课堂的无序,课堂的质量就低效,同样也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制约。如一位教师在讲到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设计的问题如下:标题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呢?写秋天就是为了写菊花,菊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探究文中“好好儿活”的内涵。这些问题就是随意性的,内在的逻辑就不够清晰,给人感觉仿佛就是为了完成几个问题的理解而已,没有抓住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课堂只能说是“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吧,何谈学生对“美”的体验呢?

紧扣文本中心设计问题,就要认真研读文本,关联文本的背景,把握文本的主旨,设计好主问题,由主问题引出相关的子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指向文本主旨的理解。如《秋天的怀念》一文就可以围绕“母亲”“母爱”设计主问题:从全文的叙述描写角度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就会聚焦到母亲在文中的言行上,就很快找到描写母亲的句子,通过阅读理解,品析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子问题就可以围绕“母爱”设计出文中“为什么写我的身体情况?”“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主问题的统领下理解文本,学生情感体验就深刻了。

(二)设计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的提问是指学生在深刻理解文本,有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唤醒生活实践中的记忆,形成了自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理解的话,体验的话,抒发独特的情感的一种提问方式。通过开放式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就多样化,思维的视角就多元化,彰显学生的个性阅读。另外,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知晓学生的疑惑所在,从而去调整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秋天的怀念》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问题:本文让你产生哪些联想?生活中哪些事情曾让你感受到母亲的爱?母爱与史铁生笔下的母爱有什么异同呢?你是否有过对母爱的漠视呢?是否对母亲产生愧疚呢?……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谈自己的生活,交流母爱,实现与生活的对接,真正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理解生活中的母爱。

(三)善用补充提问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的时候,难免因实际情况而发生补充提问的情况。补充提问作为一种探究式教学方式,也许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回答。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拓宽思维,理清思路,尽可能去思考,尽力给出最全面的回答。如果学生实在无法解答,教师也要鼓励,对学生的努力思考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更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及时结束追问,并鼓励其他同学大胆尝试。

如在《岳阳楼记》一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应该只是关于“属予作文以记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把酒临风”等词语。这样的知识是平面的。教师可以补充提问,将这几个词的用法迁移到课外更多文言文的学习中。如《三峡》中“属引凄异”、《富贵不能淫》中“居天下之广居”、《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等进行比较、追问。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锻炼思维能力,“举一隅能以三隅反”,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巧借反馈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该及时做出相应的反馈。教师的反馈对于学生就是一种总结,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回答正确与否,给学生过程性评价。同时在教师进行反馈的时候,还可适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进行追问,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从而开启新的学习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师的反馈提问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给予肯定,多给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回答存在层次不清、不够全面等问题,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委婉并及时地做出反馈。如在《我爱这土地》中,诗人艾青用深情的文字,借一只嘶哑了喉咙歌唱的鸟儿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最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课堂上学生朗诵诗歌后,教师要及时评价朗诵情况,指出不足,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品读文字,把握诗人情感表达的触发点,把握断句和重音。通过朗读指导的及时反馈,激发学生和诗人情感的共鸣。

(五)及时反思追问

不断地反思追问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成效的重要方法。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反思,才能一点点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教师在反思中,不仅要思考自己的不足,更要细化思考方式,思考追问的问题的内在逻辑和层次梯度,在反思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提问策略,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目的。

如《敬业与乐业》围绕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个中心论点,可以有如下不同的问题:1.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提问:什么是敬业?只要学生能找到文中语句就给予肯定。2.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敬业呢?”3.对具有极强学习能力的同学提问: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要乐业?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对其产生教育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热情……班级中的每一个位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思考,达到共同教学的效果,使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得到了提高。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在活动中暴露问题,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猜你喜欢
桃树语文课堂文本
河边的桃树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桃树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