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2022-02-14 00:33:58李莹陇西县福星小学甘肃省定西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生传统

■ 李莹(陇西县福星小学/甘肃省定西市)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小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应当培养小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应当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能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良好融合在课堂中,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我国具有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并且在历史长河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对当前学生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我国历史上的先贤哲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思想珍宝。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在保证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保证小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形成坚定的道德理念,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并且使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与生活中渗透良好的德育思想。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保证良好的语文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将德育思想融入其中。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并选取具有极高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将其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丰富的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浅显易懂的《三字经》,都具有重要的道德思想。在新时期,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使人们能接收到丰富且多样化的信息,这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冲击,而对正在成长关键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当加强对小学生德育的重视,除了教授小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还应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建设。教师应当将古代的道德思想引入现代教育课堂当中,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并对当前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我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有着坚定且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信仰,我国发展至今,是因为人们具有优秀的精神和思想观念,具有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读书的过程,还是学生们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建立自身道德观的过程。当前时期,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偏差,使新时期的人们缺少坚定的信念,并不明确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样则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及持续发展,应当加强对人们道德观念的改善,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我国的文化力量,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丰富学生的头脑,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使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众所周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为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应当加强对小学教育的把握,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在实际的小学教学中,应当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结合,这对我国小学生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不断将前人的智慧和知识进行传承才是教育的实质目的,而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改善以往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并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教师应当明确,衡量学生优秀与否并不能仅通过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而应当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且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正是由于人们对道德的传承。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是必要的教学任务。我国人民向来重视教育,如今,党和政府都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并对相关部门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及发展要求,而小学教育是学生们接受教育的基础,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加强对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并改善小学语文课堂现状,提升课堂的丰富性和有趣性,使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丰富头脑,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二、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1.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并将课程进行合理安排,注重学生的词汇积累,使学生在各项学习任务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感受其中的精髓,使语文课堂不断丰富。

在小学诗词教学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一些诗词里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乐观豁达、追求向上的人生哲理与思想,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修身”“克己”以及孟子提倡的“反身而诚”“发人善端”,将人性道德的理性良好发挥,提升了学生们的道德水准,使师生养成良好的修养态度。中国古人的思想观念十分重要,注重诚实守信,对当前人们的道德思想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其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诗句表达了诚实的美好品德以及做人和做事标准,同样对当代的人们有激励作用。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中,人们的思想观念较为浮躁,并且对一些观念和认识产生偏差。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倾向可以起到很好的抵制和克服作用,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诚信及金钱的关系,养成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包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名句,使学生们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通过“少年强则国强”建立起良好的责任意识,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加强对诗句的理解与积累,并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诗句的深层含义以及背后的典故,丰富学生思想,并在此过程中将德育进行良好的渗透。

2.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内容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为鲜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有效的教学体系,并对语文课堂进行良好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内容。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将语文课堂进行改善与深化,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思想不受约束,并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教师应当在课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课堂取名,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课,并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主题进行篇章设计,分别将“礼”“忠”“信”“悌”等内容作为篇章。在专门的传统文化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述相关故事,例如,孟母三迁的经典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使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到相关道德知识,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为了真正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应当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良好引入道德观念,并引导具有道德行为,在无形中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负着重任,应当具备接班人的必备素质,并且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促进我国良好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小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并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学生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小学语文的学习营造相应的氛围,帮助小学生在充满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思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产生较为沉闷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思想建设十分不利,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只会单纯背诵知识或模仿,无法将实际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教师应当对此种教学现象进行有效改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思维能力,养成完善的人格。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引入课堂,在课堂上结合实际的比教学内容查找相关资料,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及图片,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将课堂教育的关键内容融入其中。

三、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加强教师自身素养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认知水平有待提升,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并且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体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和教育水平,更新教学理念,结合新时期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对学生道德思想的教育,使得小学语文教育失去实际的意义。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确教育的真正目的,加强对自身的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不断努力与提升,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为了提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质量,应当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保证教师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并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对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教师只有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新时期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与提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体现出教师的重要价值。

2.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教师应当明确小学语文教学原则,一方面,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当对每位学生公平对待,并加强对学生的关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并建立丰富有趣的语文课堂,使学生体验、感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良好继承与弘扬下去。另一方面,应当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经历长期的发展与沉淀,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并且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教师应当引入合理的教学资源,对学生们产生有效的影响。

3.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并将教学内容层次丰富起来。在此期间,教师除了讲述课本中涉及的相关语文知识外,还要进行一定的教学延伸与拓展,而为了避免教学的枯燥,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此期间,一方面,教师可以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并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网络中相关的传统文化视频及影片进行下载,并向学生们播放。使学生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活跃起来,提升学生的活力。教师可以开展讲述诗歌、传统故事、成语故事等大赛,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故事及典故展开演讲比赛,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竞赛精神。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使学生对相关传统文化故事有详细的了解,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学生通过竞赛,对相关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得更加透彻,并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有多方面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促进小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中,对小学生产生实质性的帮助。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素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小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我是小学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