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交往品质,优化家访沟通策略

2022-02-13 01:56卫美华
江西教育C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访有效沟通人际交往

卫美华

摘   要:家访作为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在当下依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师在与家长、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可以从“预约策略优化”“准备策略优化”“过程策略优化” “后续策略优化”四个方面,发挥出这种家校联系方式的最大沟通效能。

关键词:家访   人际交往   有效沟通

家访作为一种传统的家校沟通的教育方式,在信息时代网络沟通平台如此发达的当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教育者更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教养背景、每个家庭鲜为人知的一面,它将视线转向学生背后。与网络社交相比,师生、家长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更有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更能烫平家校之间的隔阂,使家校之间建立一种更加可靠和长久的联系。

家访,如果从本质上审视,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这一属性就决定了它不但要遵循现代人际交往的一些普遍原则,而且具有自身一些特点。新时代发挥家访这种教育方式的功效,需要有全新的思考与计划。

一、家访预约优化:预约家长更要预约学生

(一)预约家长,尊重是邀约的前提

当下生活节奏较快,人们的时间往往需要提前安排。一般情况下,教师作为家访的发起方,首先需要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是双方良好交往的前提。提前預约有利于家长对自己的事务进行妥善安排。这是教师对家长充分尊重的重要体现。在得到明确答复后,教师还要和家长确定具体的家访时间,以便家长进一步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一般而言,家长都会在教师到来之前整理布置一下家庭环境。相较于教师的贸然来访,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受访者有一个体面的形象,更有利于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家访环境。

(二)预约学生,消除对家访的拒斥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一般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才会主动家访。所以,如果事先不征得学生的同意,那么他就会产生心理拒斥,认为家访是一种老师的“告状”行为,或者让他感觉到老师要联合家长来“对付”他。

在当下,预约家长我们能做到;然而,预约学生有些教师可能会忽视。其实,家访这种人际交往活动的主体不应该只是教师与家长,还应该包括学生。事实上,从关系的前后上审视,我们是因为学生才和家长有联系的。从整个家访的过程来看,学生也是当事方,他是在场的。家访需要达成的最终效果,也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的身上。

预约学生,我们可以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告知此次家访的目的、与家长交流的大致内容和范围,以求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发现,在家访中,只有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都处于“在线”状态,家访沟通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否则会因为家访前的铺垫不到位而导致学生或家长抵触,家访效果不佳。

二、家访准备优化:暖心“礼品”为有效沟通做铺垫

(一)物品准备,积极沟通的“润滑剂”

家访可以看作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做客”。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两手空空或者准备不足就显得轻率,对家访工作不大适宜。在人际沟通中,一方的善意行动容易引起另一方的积极回应,这是积极地营造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的一般做法。在家访中,教师们已经开始注意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作为城区教师,细心准备鞋套,或者给学生带一个小礼物等,这些暖心的细节准备,都将成为家访有效沟通的“润滑剂”。

(二)情感联结,沟通暖场的“私人定制”

如果从家访的根本目的——学生的成长发展角度出发,教师还可以为受访学生准备一个私人定制的专属“礼包”——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其中有学生在学校各项活动中教师留心拍下的照片、学生平时完成得质量较高的作业、能反映学生特长的各类作品等。这样的“礼物”凸显了教师的用心,常常出其不意地带给家长、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使交往氛围变得柔和,为家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

当然,如果班主任在家访前能和科任老师协商,带上科任老师的一段满含希望的小视频,在家访中与学生一起观看,这样的“礼物”既可以显出对此次家访的重视,又可以让整个家访过程阳光、透明,而且兼顾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从而更受到受访家庭的欢迎。

三、家访过程优化:“非言语因素”的灵活运用

(一)重视“非言语信息”的即时交互

家访这种沟通方式与更加便捷的电话或网络平台相比,最大的价值在于人际交往过程中“非言语信息”的即时交互。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雅伯特·马伯蓝比经过10年研究总结出,人际交往中视觉信号、声音信号和语言信号三个要素分别占55%、38%、7%。这条规律对我们的家访工作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这就是说,在家访中,我们传递给家长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来自我们的仪表、姿势、肢体语言、语调、态度等。

具体地说,首先,我们家访时的衣着最好能体现我们的职业特点,大方、典雅,这样可以给人以专业的观感。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让家长感觉到对他们孩子的亲切,比如可以把孩子拉到老师的身边坐下,或搂一搂孩子,在交流的时候,可以适时地轻抚孩子的头。另外,在交流时,要注意放慢说话的语速,声调也不宜过高,尽量柔和一些。

(二)给予“非言语性”回应,营造积极相融的沟通氛围

在沟通中,教师对家长语言适当的“非言语性”回应也是很重要的。沟通的目的并非达到彼此观点、认识高度一致,而是理解对方的立场和看法。所以,当我们认可家长的观点时,可以不失时机地点头,即使家长的一些观点在教师看来不一定正确,我们除了委婉地表达教师的观点外,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给予微笑。如果能注意以上几点,教师和家长交往的过程会更加顺畅,彼此的感觉也会更加愉悦。

此外,在家访过程中,双方的坐向也是有讲究的。在家访中,教师与家长应尽可能地围坐,而不宜面对面坐。因为面对面坐更适用于谈判,这种坐法拉开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而围坐则适宜交谈,有利于双方心理相容,消除彼此的心理紧张,更容易使彼此之间建立友善关系。

四、家访后续优化:关系的持续性维护

(一)周期性维护,“保鲜”家校良好关系

一次成功的家访,能在一段时间内让家长与学生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生一些积极的改变,这是家访所带来的阶段性的显性效果。不过,令人可惜的是这种效果并不能维系很长的时间,一次家访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家校联系的终结。

这种通过深入交流所建立起来的联结,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密的人际关系需要走动。俗话说“走亲走亲,不走不亲”,家访是家校关系的新开端,而不是终止。比如,教师可以建立每个学生的家访档案,记下每一次家访的时间,每到一段时间,主动地联系家长,持续性地让关系得以“保鲜”。通过家访建立起来的家校关系,教师有意识地周期性地维护,维持一定的热度。

(二)多途径交流,拓展家校联系的时空

在实践中,笔者总结了维持家校有效联结的一些做法,比如,将一些通过家访了解到的、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家长,邀请到班级,开发内容有趣、形式多样的家长课程;在班级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邀请部分热心的家长一起参加;将线下家访与线上沟通结合起来,运用班级多渠道沟通平台,教师与家长结成“教育共同体”,实时回应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关切,并听取他们对班级事务的建议等。这样由家访而形成的家校关系就得到了巩固,家访活动所取得的效益也得到了放大,家校联系的时空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总而言之,家访活动需要从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愿景出发,努力提升交往品质,优化教师与家长、学生的沟通策略。这样,家访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佳访”,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家校联系方式的沟通效能。

参考文献:

[1]谢金土.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应然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17):8-10.

[2]徐益锋.实践儿童立场视野下的“活德育”[J].教学与管理,2020(20):12-13.◆(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

猜你喜欢
家访有效沟通人际交往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家访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