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英
如今,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21年7月以来,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相继就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这更凸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必修课,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我们该如何做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围绕学校以“创新”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构建以“温润育心”为特色的心理课堂,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积极效果。下面,笔者就温润“心课堂”的打造,谈谈自己的看法。
做好一个前提——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温润“心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走近学生,让彼此成为互助的伙伴。
精心准备第一课。开学第一课,是建立师生关系重要的环节,也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喜欢上心理课的关键。所以学期的第一课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学生,认真准备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惊喜和期待中度过。比如可以通过“大风吹”“大西瓜小西瓜”等游戏消除陌生感,通过“名人采访”“摸盲盒”等轻松的活动快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前自由1分钟。在心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享受课前一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在这1分钟里,学生可以在教室做任何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这短短的1分钟与众不同的“放纵”,可以让教师迅速赢得学生信任。
沟通巧用同理心。同理心是沟通中理解、尊重与接纳的第一要素。教师只有提高共情能力,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真实地领悟情绪感受,从而提高自我分析、感悟、认知和成长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搭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果。比如《突破自我》一课活动三“我能行”这个环节,面对教师发出的讨论:面对你曾经说过而没有做到的“我能行”,现在是否能做到?大多数学生一般会回答:“能!”这时教师可以做出“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的?有什么故事跟大家分享吗?”的回应,深入共情,避免口号式回答。
抓住一个关键——重视活动体验分享
心育课堂不应以学生掌握系统的心理知识为目的,而应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来获得心灵的成长。再精彩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因此,在心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设计富有启发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心理体验和感悟,并通过多方位、深层次的分享,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产生情感的流动与碰撞,激活学生心动力,从而实现其心理成长。
笔者指导的2021年省优质课小学六年级《面对困难我不怕》一课中,从热身活动、活动课堂,一直到心理拓展,每个环节的设计,都创设和主题相关、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的互动和体验活动,促使他们领悟、反思,引导学生分享。如热身活动选取难度较大的“金鸡独立捉泥鳅”,让学生初步体验有困难不可怕,需要我们勇敢面对。课堂上的分组讨论、生生互动、心理拓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悟,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
探索一个途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心理健康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心理健康课堂成为有温度的课堂。
依托教材,抓好常规“心课堂”。心育常规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和主要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常规“心课堂”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做好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心育教师要依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抓好常规“心课堂”。比如在执教三年级《情绪晴雨表》一课时,筆者依据教材内容,设置“热身活动—故事乐园—活动课堂—课堂升华—心理拓展”五个环节,既保留教材里的部分活动,又根据学生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改进,带领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深刻体验情绪的流动。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认识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情绪。
学科渗透,发展融合“心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及学校活动有着天然联系,各个学科和学校活动都有心育元素。教师要发掘各学科和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的探索。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渗透社会科学类课程(如语文、道德与法治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如数学、科学等)、艺术体育类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以及学校各项活动(如心理健康周、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中的心育元素,发展成融合“心课堂”。比如笔者在执教六年级《笑迎挫折》一课时,在活动直播环节融入了《秋天的怀念》一课的心育元素,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你是作者,在母亲生前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中得出遇到挫折时,一定不要气馁,不能丧失生活的信心,从而得出正确对待挫折的结论。
延伸拓展,打造社团“心课堂”。心理社团活动作为一种备受学生喜爱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应用到心育课堂教学中,既是一种教学内容与资源的创新,也是一种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开发社团课程,能有效帮助学生悦纳自我、学会交往、分享快乐、收获友谊,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社团课程针对实际需要可以设置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从内容上可以从认识自我、调节情绪、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几方面开发,从形式上可以从“心理剧社团”“悦读童书社团”“沙盘游戏社团”等方面设定。
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只有心灵才能触动心灵,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更应如此。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潜能,用心创设活动情境,从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步步深入,层层落实,从而在和谐的课堂上完成高质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体验中分享成长的快乐,唤醒前进的内动力。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小学心理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YB1176)
(作者系中小学高级教师,中原名师培育对象,新乡市心理健康兼职教研员,新乡市新区小学科研处主任,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