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教育,开辟学生成长新天地

2022-02-10 04:43姜烨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程群主观幸福感评价机制

摘要:积极教育是20世纪末的一场由美国发起、蔓延西方的教育运动。积极教育的理论和学校的成功实践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学校积极教育预期目标的达成。积极教育从幕后到前台,从边缘到中心,从区域试点到全域展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锻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开发多元灵动的课程群,打造家校育人的共同体,完善多维评价的新机制,是实施积极教育的几个支点。

关键词:积极教育;主观幸福感;课程群;家校共同体;评价机制

积极教育是20世纪末的一场由美国发起、蔓延西方的教育运动。它是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以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目标的教育。可以说,积极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开辟了一方新天地。然而,积极教育的理论和学校的成功实践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学校积极教育预期目标的达成。积极教育从幕后到前台,从边缘到中心,从区域试点到全域展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试图探索中小学实施积极教育的几个支点。

一、 锻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积极教育在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以点带面,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尤其是主题式的积极教育,不是一项孤立的“运动”,而是与其他相关主题的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比如社会关系、情绪表达等。一所位于澳大利亚珀斯的学院,自2012年起,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品格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入了积极教育,每年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整教育的主题。这一方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与情绪学习能力;同时,这些能力与学业正相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学习获得感显著提升。

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多寡,决定了学习内驱力的强弱;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与课堂参与度,会对积极教育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教育需要学生的反馈。如果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当一个听众,被动地接受知识,真正的教育就无法展开。为了研究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对会计教育有积极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来自两所大学的94名学生开展了调查,在课堂上引入了棋盘游戏。结果显示,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对会计这个职业产生了积极的看法,并且获得了更高的学习成就。由此可知,学生如果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具备了较高的课堂参与度,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情绪就可以提高。在南京,某学校为帮助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小张同学顺利完成学业,专门制定“一生一案”,从任课教师、班主任、级部、校领导四个层面保障了小张同学顺利融入集体,和同龄人一起享受正常的学习生活。经常性的心理辅导,帮助他构建了积极阳光的心理;学科上的专门辅导,帮助他获得完成最基本学习任务的能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点滴累积,改变从心志开始,希望从细微处萌生。目前,小张同学已顺利升入高一级学校。这是积极教育带来的积极改变。

二、 开发多元灵动的课程群

积极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多元灵动的课程群。积极教育的课程开发,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认知冲突。教师可以结合学科课程和思政课程,挖掘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等学科中所包含的积极教育资源,促使学生形成乐于分享、勇毅、坚韧、尚美、乐观向上的积极品格。

比如,探索建构“彩虹课程群”,包含暖心红、动感橙、活力黄、创新绿、静谧灰、诗意蓝、高尚紫等七个维度,涉及志愿精神、健康身心、开朗进取、自主生机、沉稳大气、诗意浪漫、高尚爱国等优秀品质。多元灵动的课程群,让积极教育的因子在学生心中生根,为学生未来赋能。

三、 打造家校育人的共同体

父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经常与教师沟通,主动参与学校教学组织与管理,和孩子一起参加家校社区活动等,能够充分了解孩子在家庭以外的表现。特别是亲子互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情感表达,让他们拥有更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更加感恩父母。父母和孩子可以同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同做一套操,共同完成一件手工艺作品。如冬奥会、残奥会期间,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冰墩墩”“雪融融”的手工作品。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那么,来自家庭父母的教育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大后方”,而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展开的积极教育则是孩子成长的“压舱石”。学生的成长,需要家校的共同托举。尤其在特殊时期,孩子更加依赖或依恋来自父母的呵护。例如,在大型阶段性考试和毕业考试前,孩子可能会出现诸多不适,表现为焦虑、不自信甚至失眠等。此时,家长的陪伴、富有“仪式感”的肢体拥抱,一定程度上会带给孩子积极的心理体验。

四、 完善多维评价的新机制

积极教育的实施需要教育评价的适配性变革。聚焦为什么评(评价目的)、评什么(评价内容)、谁来评(评价主体)、怎么评(评价方法)和如何用(评价结果使用),并且在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方面给予关注。指向悦纳自我、积极情绪、积极认知、积极人际关系、积极投入、积极成就、教育获得感(包括问题的解决、知识的累积,课堂的参与权、表达权、选择权、自主权)等七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传统评价机制。

我们知道,积极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应该兼顾过程和结果,多角度呈现学生的变化,以学生参与的校内外德育活动记录为基础,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同时,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的成长过程,既有惊涛拍岸,也有波澜不兴;既有绵绵浸润,也有悠悠徜徉,甚至还有起伏、迂回,但终归会走向柳暗花明。这就是积极教育的力量。武汉的一所学校,结合学校“家文化”特色,研制了“培养节约环保意识、讲求仁爱孝善、推崇谦敬礼让、强调意志慧智、追求自立自强”五项积极教育评价内容,锻造了“1+X”双核育人范式,以学生健康、快乐、阳光成长为相对恒定的内核,以“洁、爱、礼、志、立”为跃动不居的外核。通过项目招募制和成长实践工作坊,健全学生心智,唤醒学生天赋,完善学生仁性,进一步确认了把学生作为现实生活主体、回归育人的价值理性的积极教育路径选择。

综上,积极教育应关注此时、此地、此生的本体的“唯一”,引领学生有勇气走向美好的未来,给胆怯者以勇气,给抑郁者以阳光,从而筑起学生的人格高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的积极教育案例表明,教育的每一个对象都是一个自我的決定者,他们都有为自己作出合适选择的愿望和能力,都是“会思考的芦苇”。积极教育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教育的功能与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瑞典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裴斯泰洛齐曾说,使个体实现最适合自己的最大发展,是道德教育的直接目的之一。显然,积极教育为这种道德教育铺设了一座桥梁。

(姜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猜你喜欢
课程群主观幸福感评价机制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