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举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靖边街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双减”政策主要指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政策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作业减负和培训减负.其中作业减负主要由教师负责,该政策实际上是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减少作业对学生时间的占用,但是不能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因此教师必须对原有作业设计方案进行全面优化,以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主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改编、整合、补充、拓展,使之更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作业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和教师资源,但是其最终目的仍然为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延伸数学知识,为其他年级教学做好铺垫.巩固延伸知识主要通过作业来实现,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只有在课堂之外占用一定时间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延伸,才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由学生完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存在知识点掌握方面的问题.若教师发现学生某一类作业习题全部错误,则可以判断该学生必然存在对该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若教师发现学生某一个习题存在错误,则可以判断该学生存在审题不认真或者理解不到位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具有反馈交流问题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理解掌握.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与常规教材不同,相比较下,校本课程更具优势,更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常规教材只是按照一定逻辑对数学知识点教学顺序进行编制,但是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深刻,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得不到提高.而校本课程可以从学习思维方面对教材进行改编、整合、补充、拓展,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较差的弱点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逐渐掌握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可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不能只从教育性或科学性角度设计作业,常规教材作业设计科学性有余、教育性不足,常规教材面向的是所有学生,过于重视教育性可能起反作用.而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教材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因此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作业设计可以从教育性入手,着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技巧,教育性与科学性并存才能提高作业质量.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难度越来越高,“双减”政策未实行前作业占用学生时间过多,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作业量解决巩固性和拓展性无法并存的问题,但是“双减”政策实行后不能采用该方法.因此,为了使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满足巩固性和拓展性并存原则,教师必须对作业内容反复筛选,提高作业习题质量,使每一道习题均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以及扩展所学知识点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作业减负的目的.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在改编、整合、补充、拓展过程中,可以增加实践性作业任务,而常规教材中的实践性作业内容较少,我们可以认为实践性不足是常规教材作业设计中的弱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可以直接以生活实践为例,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又可以减少作业对学生课外实践时间的占用.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必须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作用,常规教材中作业内容多让学生感到厌烦,少有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完成教材作业,可见其趣味性不足.教材作业中少部分压轴题具有启发性特点,学生必须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变换后才能顺利完成作业,对于该部分内容,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应该充分吸收,趣味性作业则必须由教师自主编写整合.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层次化作业内容才能让所有学生均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学习思维.而个性化与层次化并存对作业设计思路要求更高,教师必须从不同思路编写相同知识点习题,确保学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否则统一教学下部分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其学习思维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对教师个人能力要求较高,校本课程的改编、整合、补充、拓展本身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和总结能力,否则无法使校本课程更符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和教师减少对学生课外时间的占用,因此教师必须在缩短作业占用时间时同步精炼作业内容,使之达到相同的效果.但是部分教师个人能力不足,只能从互联网途径照搬其他教师的经验,该经验即使有效也不一定适合该校学生.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不能沿用常规教材思路,但是部分教师对作业设计目标不了解,导致校本课程作业设计目标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出校本课程的优势,也无法满足“双减”政策对作业质量的要求.还有些教师对“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原则不了解,没有实现教育性与科学性并存、巩固性与拓展性并存、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趣味性与启发性并存、层次化与个性化并存,导致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不高,思维培训效果有限.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必须短小精悍,否则仍然会维持对学生课余时间的高度占用,不符合“双减”政策要求.有些教师充分参考了不同教材作业设计思路和内容,将作业内容进行整合,但是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作业内容枯燥乏味,其根本原因为教师只保证了作业内容的质量,没有保证作业内容的趣味性.作业内容枯燥乏味还与教师对小学生兴趣取向不了解有关,教师设计作业内容时没有将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融入其中.
“双减”政策下部分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沿用常规教材作业类型,以习题型作业内容为主,导致作业类型单一,此类作业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双减”政策前小学生课余时间被各类习题占用,小学生自身容易对习题型作业产生抗拒心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内容全面且相对复杂,若教师仍然采用习题型作业则会占用学生较多时间,不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作业类型单一是小学教师没有实践型作业经验导致的.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多按照难易程度进行简单分层,以应对学习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确保学习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但是这种作业分层方法容易损伤学生自信心,按照难、中、易三级分配作业任务会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最终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会不断下降.因此,这种作业分层设计方法并未真正解决作业层次性不足的问题,教师没有做好学习理解能力稍差学生的作业设计工作.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完成度以及作业质量并没有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导致教师对校本课程作业设计缺陷不了解,无法真正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学生作业反馈情况判断作业内容质量高低,若作业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占用减少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应用情况并未下降,则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质量比较高,反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质量比较低,需要教师再次对作业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方案中大致包括习题型作业和实践型作业,习题型作业学生自己即可独立完成,但是实践型作业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或者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总之实践型作业需要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很多家长时间不充裕,配合度不足,导致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践型作业无法完成,学生无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小学数学教师教材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的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是对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进行培养.作业设计方案必须与教材相互对照,若学校采用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则必须按照校本课程中的知识点体系设计作业内容.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教师必须对人教版教材中的练习章节进行整合,将符合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原则的习题整合为作业,而其他内容直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即可.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了解作业设计原则,确保校本课程作业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巩固性、拓展性、理论性、实践性、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个性化特点.但是教师不可能通过一个习题型作业或者实践型作业使作业内容同时具备以上特点,因此教师需要保证多个作业内容能够对以上作业设计目标全覆盖.例如,教师可以在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 的认知和加减法”章节中,将练习六第二题中数苹果作业纳入校本课程作业,这样即可使该作业具备教育性、科学性、巩固性、理论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元素,然后将其融入作业设计方案中,使校本课程作业设计方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章节中,对练习十六第二题中的视图方向习题进行改编,将图中的电池替换成动画片中的人物、动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即可充分激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每个章节中都同时设计实践型作业和习题型作业,并且保证实践型作业所占比例,降低作业对学生课外时间的占用.例如,教师可以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章节中,对练习十七第二题中的习题进行拓展改编,让学生分别在学校或家庭等环境中找到①~⑧各个图形对应的实物.生活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认知,这样可在减少时间占用的情况下提高作业质量.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每个章节中设置多道相同知识点作业,学生只需要在相同知识点中完成一道作业习题即算完成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计算器的认识章节中,对练习五第三、七、八题中的习题进行整合改编,以上三个作业习题属于相同知识点,但是加减乘除混合计算难度更高,计算器操作也更加复杂,因此教师可以将其拆解为“乘除运算”“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学生可以选任何一道题进行解答,其中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多选择“加减运算+乘除运算”,而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多选择“乘除运算”.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家长、学生、教师多元评价体系对校本课程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家长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兴趣以及数学知识点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学生可以对自身数学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兴趣进行评价,而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反馈结果对家长和学生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样即可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设计方案.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就该政策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直接表明作业减负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的帮助,这样才能够在减少学生时间占用的情况下尽量保证学生数学成绩不受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章节中,让家长配合学生对抛硬币的结果进行统计,抛硬币的次数越多越好.教师取得家长配合后可以有效避免家长误解,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样实践型作业得到家长配合后可以发挥出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教师作业设计培训、合理规划作业设计目标、选择学生兴趣较高的作业内容、丰富作业类型、设计层次感作业、完善作业评价体系、取得家长的配合等措施,优化校本课程作业设计方案,让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作业能够在“双减”政策下减少对学生时间的占用、提高作业对学生的辅助指导作用,巩固小学数学校本课程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