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背景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2022-02-09 02:31江苏省大港中等专业学校王思维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考核

江苏省大港中等专业学校 王思维

中职学校是向社会输送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教学机构,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未来行业发展,需要对其重点关注。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电子类、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重视操作性的特点。本文将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编程语言基础C语言(第四版)》为例,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分析。

一、中职学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目标

中职学校向学生提供的教育直接对标社会岗位,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向行业提供技术型人才,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有序发展。所以,中职学校教学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吸收更多专业技能,将其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工具。相较于理论教学,中职学校更倾向于实践教学,即提升学生实操能力、配合团队精神、提升自我认知能力,以便未来进入工作岗位后,发挥最大岗位价值。

在研究中职学校学生所需的职业能力后,可以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整理为:(1)专业知识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熟练掌握C语言基础理论知识,例如条件、循环、函数等。同时,要求学生可以通过结构化程序,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相应的C语言程序,并编写相应程序,进行程序调试与运行,积累专业能力。(2)专业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案例、工程,让学生获得程序设计、编制、调试等能力。如果编程遇到问题,学生也需要掌握处理简单问题的能力,面对复杂问题也需要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方向,在未来学习中逐步提升专业能力,解决过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面对工程问题时,可以通过查询资料、自我思考等方式,利用编程解决问题。还要为编程提供相应的文档,方便其他技术人员查看程序,优化问题解决方案。(3)职业素质目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仔细梳理项目核心逻辑,利用已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项目问题,降低项目难度。学生在校学习时,也需要形成良好编程习惯,保证编程内容简洁、逻辑清楚,方便其他人学习与应用。还需要形成严谨工作作风,对待工作一丝不苟,降低编程误差,保证项目正常运行。对于工作要做到爱岗敬业,并逐渐形成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范,最终成长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的不足

许多职业学校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多年教学中为社会提供大量专业人才,极大提升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综合水平,从而推动各个行业步入新的层次,推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但是,本文在研究多所职业学校的C语言程式设计课程教学后,认为许多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现将教学问题整理如下。

(一)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成长空间

许多职业学校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事先准备的PPT与板书记录知识要点,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则是在课堂上抄写PPT、板书,将其整理为笔记,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但是学生长时间跟随教师授课节奏,会逐渐丧失自我探索能力。尽管教师提供大量专业知识,明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可是学生在课上无法充分理解,课后自学消化能力也有限,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以一种被动吸收方式进行学习,无法对教学内容提出更多独特见解。在这种学习氛围下,许多学生开始放弃自我思考,认为教师上课讲的内容就是课程的精华、考试重点、未来工作核心内容。部分学生会以一种消极态度面对C语言程序设计,甚至会衍生到其他课程中,影响学生未来成长。而且,传统教学模式更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略实践操作的重要性。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拥有许多知识点,但是教师仅将教学重心放在讲解程序语法与分析知识点,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却没有相应的案例,给予学生实操机会较少。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学生会以模板方式记忆语法内容,在面对编程实践时,无法根据实际问题合理输出知识内容,导致学生思考方向逐渐出现偏差,进而降低学生实践自信心,对学生成长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课程考核模式不符合学生成长需求

大多数职业学校是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当成普通课程进行考核,即将平时考核成绩与理论成绩设置为3∶7,这个理论成绩多是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等大型考试的试卷成绩。这种考核模式为教师提供考核的便利性,不需要让教师在考核方面投入过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课堂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影响这种考核方式带来的收益。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出题范围局限于教材内,没有过多的拓展性。同时,为测试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也会选择一些核心基础内容,将其作为高频考点,导致一些学习重点、难点出现在测试卷子上的概率较高。在这两种因素影响下,一些学生会在考试前一至两个月开始准备,通过死记硬背方式,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知识点强行吸收,在考试时根据记忆和卷面问题进行匹配,从而获取较高的卷面测验成绩。这导致许多学生虽然拥有较高的理论成绩,但是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解偏浅,并没有真正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核心内容,也没有充分锻炼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无法发挥课程考核对于学生成长的真正价值,不符合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专业能力成长需求。如果有学生通过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取较高的考核成绩,就会让更多的学生主动模仿,造成学生群体朝错误的学习方向前进,影响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学年的学生成长,让学生群体的专业能力产生大幅度下降。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背景下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深入实际领域,合理设计每一项细节内容,优化整个教学模式。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不仅是以“满堂灌”方式向学生单方面输送理论知识,还没有将教学时间细分为课前、课堂、课后几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表现出无处下手、跟不上教学节奏等多种现象。为此,有必要以课前、课堂、课后几个教学角度,配合教学考核,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成长做好基础工作。

(一)注重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就可以提前自学课堂教学内容,跟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成长、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已有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例如职业学校的微信公众号、QQ群等,向学生提供下节课的课堂学习资料,并指出学习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引导方式,对学习资料充分研究,达到提前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查询资料、和其他学生相互研究等方式自行解决;如果对问题没有头绪,也可以将问题进行标记,等到课堂学习时认真听讲,解答预习时遇到的疑问。学生在课前预习产生的问题,可以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对教学细节与方向进行调整,让教学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同时,学生也能够对教学内容提出更多想法,提供给教师,让教师也得到成长。特别是C语言程序设计这种学习难度高、涉及领域广的课程,更是需要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提升学生群体的综合水平。比如第1章,虽然其仅是引言,却详细分析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研究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许多教师将第1章作为教学切入点,简单讲述“C语言的发展历史与特点”,略微涉及“实现问题求解的过程”,就匆忙进入下一章节。学生在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时,会明显感觉到教学节奏快,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后续学习。如果教师提前将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第1章的知识体系,通过查找资料,简单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合理规划自己未来学习计划,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也会迅速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目的,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从而有效减少学习焦虑感。这对未来开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二)重视课堂学习,形成师生、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课堂学习需要协作学习,但是其和合作学习存在较大差异,是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预先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二至三人的协作小组模式,发挥不同学生的学习优势,实现共同成长。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成绩、逻辑分析能力,合理划分协作小组。在课堂学习阶段,协作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重点、难点,以不同视角进行讨论、研究,最终形成相同的观点,再集合成员力量与知识,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利用这种协作学习模式,会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对理论知识产生更深入的理解,更容易发挥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如果遇到协作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充当协作人员,参与到问题讨论中,以教师的角度给予适当的帮助,避免学生进入错误的思考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查询相似案例,结合协作小组的讨论,对案例进行优化、升级,转化成小组的答案。协作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学习方面也可以起到相互借鉴作用,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前期准备。例如在第7章“找出矩阵中最大值所在的位置”中,协作小组在研究问题时,就需要充分研究二维数组的引用与初始化,根据问题设计二维数组,再进行调试。如果成功,需要分析代码是否可以进行优化;如果失败,则要分析调试失败的原因。如果小组内无法解决,就可以让教师进行协作。教师需要分析代码,研究错误的内容,指出问题,但不提供解决方法,让学生自行解决。通过这种教学引导,学生可以发现代码的问题,及时改正,从而提升协作小组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落实课下复习,让学生使用各类信息资源强化知识理解与记忆

如果课堂教学可以快速为学生输送大量知识点,那么课下复习就是学生自行消化吸收、更新学习体系的重要时间。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监督。职业学校可以建立起学校专用的网络平台,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将教学知识点进行总结,上传到网络平台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为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复习内容。学生在登录网络平台后,会弹出复习界面,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直接进入复习课程中,或者等到处理其他事情后再进行复习。学生在复习课堂学习内容后,根据自己学习水平,选择符合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层次内容,理解复习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根据复习问题设计相应的C语言程序,调试程序,解决问题。学生将程序与答案上传到复习课程上,完成复习任务。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直接收集学生课下复习的信息,根据学生的不足及时调整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复习,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资源,强化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的记忆,通过复习任务理解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效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求,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不断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的实践应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第3章的“查询自动售货机中商品的价格”,教师就可以在课下复习中设置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第一层次,商品类型控制在5种以内,不同商品价格拥有较大差距,将商品和价格进行简单匹配即可;第二层次,商品类型提升至10种,一些商品价格差距不大,让学生在复习中分析商品价格查询核心逻辑,让学生形成类比的逻辑思维模式;第三层次,提供真实自动售货机查询商品代码,让学生通过C语言编程语言重新编写,要求准确分析各条语言代表意义、与其他语言是否存在逻辑关系,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考核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做好学习过程的科学评价

以往考核方式仅关注学生试卷成绩,即注重“结果”,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即忽略“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产生认知层面的误导,认为通过考前突击学习,即可获得更高的试卷成绩,获得更好的考核评价。这种考核模式会让学生过于重视短期理论知识积累,而忽略长期理论知识实践,对于学生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对考核内容进行拓展,将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畴中,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比如将试卷成绩的考核比重调整到40%,平时测验成绩调整到30%,剩下的30%考核给予上机测试。特别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接受系统性学习后,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更是需要重视实验成绩的价值。其中,平时测验成绩除最及时的考勤,还需要增加学生在上机实践中的程序设计、调试能力,编写代码规范程度等,从学生的综合素质角度给予科学的评价。可以利用云平台为学生提供理论测试与实操测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整理全班学生测试数据,研究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将其作为以后课堂教学调整的工具。采用这种4∶3∶3的考核模式,可以让学生调整学习态度,更加重视平时学习,降低复习压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使用更简洁的代码解决问题,由此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第4章的“计算圆柱体积”中,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的圆柱体积计算,在平时测验设计由多种立体图形组合的新图形,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考核学生的空间感与逻辑思维,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提升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

本文提供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在具体应用时,需要结合学生群体学习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教学进度等因素,合理吸收本文理论内容,优化当前使用的教学模式,真正促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考核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内部考核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