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王应东
课程思政,主要指的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使得“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得以全面落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提出来的理念,为我国当前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幼儿虽然年纪尚小,但正处于培养良好品德与习惯的关键年纪。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于文学教学中,在文学教育过程中帮助幼儿开阔眼界、培养品德以及端正思想等,充分发挥文学的思想教化功能,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并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夯实思想基础。
从表面上来看,思政与文学属于两门完全不同的课程,思政教育侧重于思想上的引导和教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文学教育侧重于汉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关联。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文学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我国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品行高尚的优秀人才,使其未来能够成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肩负起民族振兴和国家建设的伟大重任。由此可见,思政教育与文学教育在目的方面具有一致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殊途同归,故而在幼儿园的文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既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创新举措,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优秀的书籍不仅可以丰富人的见识,还可以提高人的涵养。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来增长见识、丰富思想,在阅读中实现思想的成长与提高,所以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以书为基础。幼儿文学教学汇集了众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诗歌、故事、童谣等,这些作品不仅内容丰富有趣,而且蕴含着丰富、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帮助幼儿培养良好习惯、端正思想观念以及树立理想信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愚公移山》强调要直面困难、持之以恒;《狮子王》暗含要勇敢承担、学会宽容;《小马过河》强调要敢于尝试、独立思考……这些作品内容虽然千变万化,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学习成长的道理,这些道理是幼儿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应当学习和具备的,对于其未来实现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为课程思政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教师在进行文学教学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内容对幼儿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进行引领,让幼儿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启蒙。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集中在识字和玩乐上,教师日常就是带领幼儿唱歌、跳舞和做游戏,偶尔还引导幼儿识字、绘画以及做手工等,但这些主要是锻炼幼儿的肢体、语言等能力,鲜少涉及思想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教师一般也不会直接通过文学教学来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教育。此外,在现代社会中,幼儿是家人的掌中宝、心头肉,故而幼儿在家中受到百般宠爱与呵护,使得幼儿形成了一些不良意识,比如自负、娇气、狂傲等等,有些幼儿甚至存在撒谎、打人等不良行为。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早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与教育,幼儿未来发展很容易偏离正道。从我国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与方向来看,课程思政已经是大势所趋,幼儿教师在文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时,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即通过课程思政来对幼儿进行思想引导,使得其品行、身心均能够得到健康成长与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总目标以后,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将总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部文学作品中,充分发挥出幼儿文学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相融合,让课程思政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使得幼儿能够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幼儿教师的选择非常多。但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想要在短短几十分钟内既让幼儿学习到相关的文学知识,又要让幼儿的思想受到启发和教化,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如果文学作品选择不当,很有可能会取得事倍功半甚至是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渗透思政教育时,要重点做好作品选择工作,毕竟幼儿年纪尚小,其学习、理解与接受能力还比较有限,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教学作品,确保知识传授与思想教化两者的统一。
幼儿文学作品的形式有很多,包括诗歌、童话、寓言等,不同的作品中蕴含着差异化的思政元素,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渗透思政教育。比如教师在给幼儿讲解著名童话故事《丑小鸭》时,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增进幼儿对故事内容的了解,如:“丑小鸭遭到了哪些动物或人的嘲笑?”“丑小鸭为什么最后能变成白天鹅?”在师生一问一答间,幼儿对丑小鸭的经历有了大概的认识,并了解到了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接连遭到了鸭妈妈的嫌弃、鸡鸭的嘲笑、女佣人的驱赶,但是丑小鸭并没有因此放弃自我,而是慢慢成长为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向幼儿渗透一个理念:外表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始终心怀善意、坚定信念、执着追求,就能够成长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又比如儿童诗《如果我变成了风》:“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吹干。”这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诗歌流露出对母亲的热爱与心疼之情。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该诗时,应当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价值,让幼儿意识到母亲的艰辛与不易,今后要学会去理解、孝顺和关爱自己的母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分享一下母亲的日常生活,比如母亲每天早上几点起床、中午要做哪些事情、晚上几点钟回家等,让幼儿意识到母亲的日常生活其实非常繁忙和辛苦,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母爱的深沉与伟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等着母亲照顾自己。可以看到,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幼儿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文学作品,在教学时引导幼儿透过作品去感受和体味其中的情感,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思政教育,使得其情感得到丰富、认知得到提高、思想得到教化。在有必要和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文学作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一方面可以增进幼儿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学习效果,让其能够从简单的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思考与感悟。
幼儿毕竟才刚开始接触教育,对很多知识、理念以及价值观等几乎一无所知,而且在知识学习方面主要是以兴趣为驱动的,换言之,幼儿只愿意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故而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学还是以寓教于乐为主,幼儿教师不必把将课堂氛围弄得过于严肃和枯燥,以免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好是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给幼儿传递知识和道理,使得其获得知识和成长。由此,教师可以适当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刺激和满足幼儿的学习体验,以此巩固思政教育效果。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可以采取日常聊天法与讨论法来开展文学教学。
1.日常聊天法
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思考时会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会,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教师将姿态放到与幼儿齐平的位置,以儿童的口吻跟幼儿进行沟通,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儿童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赢得幼儿的信任,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更为畅通。鉴于此,教师可以将此种聊天方式延伸到文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聊天法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得其能够从中获得启迪。
比如教师在给幼儿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时,有的幼儿可能会提问:“兔子跑得那么快怎么会输给乌龟呢?”“兔子太笨了,如果不睡觉的话应该不会被乌龟超越吧?”教师便可以顺着幼儿的话展开引导:“老师刚开始也想不明白,但后来发现乌龟身上具有一种兔子没有的精神,你们知道是什么精神吗?”“乌龟虽然爬得很慢,但是乌龟身上也有属于自己的优点,你们觉得可以从乌龟身上学到什么呢?”简单的三言两语,就点明了这则故事的内涵与主旨,通过教师简单通俗的点拨,幼儿也开始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和虚心,不能半途而废,更不能骄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又比如教师在给幼儿讲述《王二小》这个故事时,跟幼儿说道:“王二小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但他身上所具备的精神是老师望尘莫及的。”有的幼儿可能就会问道:“老师,是什么精神?为什么老师不能做到呢?”教师便可以跟幼儿一起探讨王二小身上所具备的英勇奉献、不怕牺牲以及热爱祖国的精神,在幼儿心中种下一颗“家国”的种子,学会去热爱家园、热爱祖国,并在今后能够将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看到,聊天式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模糊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界限,让幼儿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表达,教师则根据幼儿的想法和表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让其能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一些前所未有的启发与感悟,从而使得思政教育目标能够顺利得到实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通过聊天法进行文学教学时,聊天内容不能够脱离文学主题,避免将文学教学完全转变为聊天,唯有如此,幼儿才能够从简单的聊天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其思想意识才能够逐步得到培养。
2.文本讨论法
幼儿园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开展文本教学工作时,一般都会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确保幼儿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故而在进行文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文本讨论法来激发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让其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并能从中获得更多思想上的启发。
以童话故事《鸭子骑行记》为例,该文本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农场鸭子在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中遭受到了众多动物的嘲笑和阻碍,但最终学会骑自行车的故事。教师在引领幼儿进行阅读学习时,先让幼儿结合绘本中的图片了解故事内容,待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其相互进行交流讨论,尝试着去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故事中的鸭子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随后让幼儿围绕问题进行分享讨论,使得讨论氛围能够更加热烈,学习体会自然也会有所增强。当然,幼儿的思维毕竟还处于基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学习引导,让其能够体会到鸭子身上那种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勇气与精神。
又以寓言故事《再见小树林》为例,该文主要讲述的是人在追求发展过程中对森林进行大肆破坏,最终遭到了自然反噬和报复的故事。教师在给幼儿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相互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地球、保护森林做些什么,以此在幼儿内心深处种下一颗保护环境的种子,让其认识到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的某些言行举止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去维护身边环境的整洁与美观,不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木……树立并践行正确的生态观,并将保护环境这一理念内化为个人品行的一部分。可以看到,也许幼儿对很多理念和精神的理解并不是那么深刻,但其在长年累月的熏陶和学习中已经初步建立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并由此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意识,从而实现了身心健康成长。
很多人认为文学需要以纸质的形式来进行呈现,其实不然,在技术和文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幼儿文学作品形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比如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形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各样的智能化教学设备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与效果,这也为幼儿文学教学课程的高效开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由此,幼儿教师在开展文学教学时,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其学习感受得到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动画视频,这些动画视频其实就是一部部文学作品,只不过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比如教师给幼儿播放《九色鹿》动画视频时,由于视频内容丰富有趣、配音悦耳动听,幼儿的视觉和听觉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并全身心投入视频所创建的情境当中,看得津津有味。视频播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观看感受。起初幼儿可能不会有什么感悟,只是觉得九色鹿非常漂亮,或者认为报信的人非常讨厌,此时教师便可以顺着幼儿的话语进行提问:“报信的人为什么讨厌呢?”“你讨厌报信人什么呢?”幼儿便会顺着教师的提问进行深入思考,并意识到报信的人之所以讨厌,是因为答应九色鹿的事情没有做到,给九色鹿带来了危险。紧接着,教师将报信人的行为总结为“不守诺言”四字,并深化幼儿对“诚信守诺”这几个字的认识,使幼儿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不能轻易失信于人,否则就很难再取得别人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延伸,比如让幼儿说说自己是否存在答应别人但没有做到的事情,将故事主旨与幼儿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可以进一步深化幼儿的学习体会,使得其能逐步养成诚信守诺的良好品行。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一些诗歌的音频,并辅之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动画图片。比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播放《登鹳雀楼》这首诗的音频时,再配以诗人登高望远的动画图片,并让幼儿思考:诗人登楼后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如果不登楼的话诗人能看到这么美的风景吗?让幼儿意识到只有积极向上攀登,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山,才能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又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静夜思》音频时,配以诗人抬头望月、低头沉思的动画图片,动画中还出现诗人想念亲人的场面,教师借此让幼儿思考:诗人望月时在想些什么?以此引导幼儿要多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有家人的陪伴是美好的、幸福的,诗人正是因为没有家人的陪伴,所以只能通过望月来寄托相思。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在短时间内对某些文学作品的理解可能达不到教师的预期,教师也不应操之过急,而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复在文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使得课程思政能够在文学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相信通过长期的坚持,幼儿的思想政治意识必然会有所提升。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作为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教学举措,在扩大思政教育范围、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借助文学教学来对幼儿进行思政教育,通过精选文学作品、丰富教学模式以及活用信息技术等方式在文学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让幼儿在潜移默化间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帮助其从小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品德观念,推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为其将来成长成才夯实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