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师资培训现状及策略
——基于日喀则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查

2022-02-09 02:31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刘思帆王小玲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日喀则市职教师资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 刘思帆 朱 玲 王小玲 骈 芳 吕 品

职教师资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中职师资培训作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更新中职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知识结构,促进中职学校的专业发展,是丰富职教资源的重要手段、提升职教质量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从2006年到2022年,国家多次印发关于职教师资培训的文件,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以及职教师资培训的重视。在此期间,西藏的中职师资培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要实现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一发展目标,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诸多困难。本文拟以西藏日喀则市两所职校的师资培训为例,研究日喀则市中职教师培训现状与实效,以期助益日喀则市职教师资培训。

一、日喀则市中职教师培训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共向日喀则市两所职校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70份,有效问卷为230份。调查时间段为2016年至2020年,具体情况如下。

(一)参加培训人员基本情况

在各个年龄段的教师中,35岁以上的、教龄长、职称高的教师参加培训的占比很低。其中年龄在20—24岁的占比50%,25—34岁的占比40%,35—49岁的占比10%,50岁及以上的占比0%;教龄0—5年的占比71%,5—10年的占比14%,10—15年的占比8%,15—20年的占比3%,20年以上的占比4%;教员占比44%,助理讲师占比31%,讲师占比13%,高级讲师占比12%,正高级职称人数为0。

(二)培训形式及内容

第一,自2016年至2020年以来,在参培级别中,自治区级培训和校级培训占比较多,具体表现为:国家级培训占比7%,自治区级培训占比43%,市级培训占比8%,校级培训占比42%;参加过校本培训的占比45%,参加过校外培训的占比20%,参加过网络培训的占比31%,企业顶岗占比3%。

第二,理论学习是参加培训的主要内容。在被调查的各级各类培训中,讲座占比43%,理论与实践占比30%,专题讨论占比14%,考察观摩占比13%。上述“理论与实践”“专题讨论”与“讲座”实质一样,都是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而甚少有实践机会或者说几乎没有实践机会,所以皆可归为理论学习,共占比87%;“考察观摩”则是到相关工厂公司蜻蜓点水式地参观,几乎不能对参培人员起到什么实际作用。

第三,在所调查的五年间,被调查对象所参加过的培训,内容多为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除却占比3%的企业顶岗,而鲜少有专业技能培训和现代教育理论、职教理论、教育科研能力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三)培训师资

在所调查的五年间的各级各类培训中,培训师资队伍中有高校教师、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区外培训机构的讲师、本校教师以及本地的中学教师。高校教师和政府工作人员担任的多是网络培训和思政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则多是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及成绩,这两类培训师资承担的一般是国家级和省级的培训;培训机构承接的无论是区外的还区内的培训,一般为校级培训,多为参观或讲座;本校及本地的普通中学教师承担的则多是校本培训任务。

师资来源不一,致使培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讲授内容听起来十分高大上,但与日喀则市职业教育现状严重脱节。而仅就讲授内容来说,虽然也能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但前提是参训者对职业教育的前沿动态有所了解,否则也是听得一头雾水。还有部分授课教师极其敷衍,上课时间不到30分钟就结束,纯粹属于走过场,这种情况在校本培训中尤为严重。网络培训则形同虚设,参训者多采取静默模式,只等播放结束后提交心得体会。总体来说,无论哪一个层级的培训,担任培训任务的教师并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培训,导致培训收效甚微。

(四)考核方式及实效

培训方对参训教师基本没有考核,无论效果如何,都会发放结业证之类的合格证书。派出单位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考核时有时无,考核方式也经常变化。线下培训有时会以提交心得体会的方式考核,有时则以讲座方式考核,也有以公开课的方式考核的。这三种考核方式中,前两种大多表现为敷衍了事、汇报行程,少有人能因本次培训内容而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上公开课的考核形式也无法体现培训的效果,仅仅表现为上了一节公开课,跟所受培训基本不相关。派出单位对考核亦无评价,更无后续追踪评价。网络培训则必须参加考核,或为理论考试,或为发表几句话的心得体会或者几句评论性话语;只要发布,即为合格。

根据调查问卷及访谈情况,调查所涉及的五年里,派出单位对参加培训的教师没有明确要求要将培训所学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并依此作为评价依据,更无对培训实效的追踪评价。所以,各级各类的培训,更像是一种福利旅游。

二、日喀则市中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调查对象都愿意参加培训,但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培训需求并不明确,基本上是学校安排什么培训,教师就参加什么培训,并没有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规划。从所调查五年的培训情况可以看出,学校层面及相关部门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安排,基本处于想派谁就派谁的状态,而没有从学校发展或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也没有从关注教师成长、培养教学名师或建设教学团队的角度出发。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可以看出,目前日喀则市中职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均等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出台了诸多利好政策,职教教师并不缺培训的机会。但因为派出单位对于培训并没有什么目标要求,外出培训相当于一次福利旅行,所以绝大多数教师都愿意参加培训,但显然机会并不均等。首先是各科室负责人及科室工作人员外出培训机会比较多,其次是各群部主任及教研组组长的外出培训机比较多,再次是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安排;也有一部分是分专业派出的,但这种派出也是很随意的,并非出于学校专业建设或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虑;公共基础课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总体来看,对于各种师资培训,学校层面不能做到统筹规划、按需派出,而教师本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也没有规划。

就所调查的五年来看,参加培训的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其中年龄在20—24岁的占比50%,25—34岁的占比40%,35—49岁的仅占10%,50岁以上的教师没有人参加过培训;教龄0—5年的占比71%,5—10年的占比14%,10—15年的占比仅8%。这种不均等导致出现了一种相对混乱的局面:新教师在还没深入了解何谓职业教育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参加了各种培训,训后效果不明显;而已然了解本地本校中职教育现状的骨干教师和资深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相对不多。二者都无法体现职教师资培训的连续性,而零散的培训也很难达到师资培训想要达到的效果,更无法助力日喀则市职教师资的持续性发展。

(二)培训形式及内容需要优化

由于日喀则市的职业教育乃至西藏的职业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的现状,加之该地区的职教师资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大多都是非师范专业,所以需要多方面的培训: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实践操作,也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需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更需要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和针对西藏或日喀则区域发展的、因地制宜的、具有前瞻性的发展建议。但调查结果显示,各级各类的培训都存在形式化严重(占比53%)、主题重复率高(占比22%)、内容缺乏实效性(占比63%)、专业不对口(占比18%)等问题。而参训教师真正需要的诸如教育教学理论、实践操作、课堂观摩以及针对日喀则职业教育现状及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建议和教研能力培训等则几近于无。在所调查的五年中,对职教公共基础课的教育教学培训极少,这是一个几乎被遗忘了的角落。总体来说,日喀则市职教师资培训,对提升本地本校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并不能产生多少实际作用,只表现为完成了各级各类的培训任务而已。

(三)培训的实效需要提高

因为培训形式化、走过场现象严重,加之培训回来后的考核也是同样的形式化、走过场,久而久之,很多参加培训的教师便不再对培训有所期待,只当是出去旅行,开了眼界。但还是有教师希望通过培训学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助益于自我成长和教育教学的技术技能或理论。派出单位对于培训内容无要求、无标准和对训后评价的不重视,变相地默许了承训者的不重视,导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无论培训内容如何,只要有人上课就行;无论考察效果如何,只要去参观了就行;无论听课效果如何,只要有人签到就好。培训方对培训敷衍了事,派出单位对训后考核敷衍了事,参加培训的教师受益不大,更遑论将培训所学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所以,看起来很热闹的一批又一批的培训,对于职校的教育教学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实际助益。

三、日喀则市职教师资培训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制定切实的师资培训长期计划

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及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印发的多个关于职教师资培训的文件,使得历经多年的职教师资培训迎来了更加欣欣向荣的时代。日喀则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应抓住机遇,大力提升职教师资质量。往后的职教师资培训应更关注于培训质量的提升,应更关注于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校的专业建设以及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等核心问题。

1.以促进专业建设及专业发展为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应对接当地市场需求,优化学校的专业布局,服务当地经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和职校都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能够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设置能促进本地就业的专业;或将原有的本地区不紧缺、无人或少人报考的专业转换为经济发展所需、学生能力所及也愿意学的专业,并据此做好专业设置;有计划地派遣招不到学生专业所消化不掉的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新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所需和专业变换发展所需。

2.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出发点

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学校与教师本人都应有长远规划。学校相关部门应根据发展规划,为每一位教师建立长期的培训档案。

职业学校的教师有很多并非师范专业毕业,这一部分教师在入职前对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都不甚知晓,更不了解职教理论与实际。尽管近年来,日喀则的职教师资在入职前有入职培训,但收效甚微;而老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理念、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要。鉴于此,中职学校的相关部门应与新老教师保持密切沟通与交流,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发展档案,并根据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建设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方案,不间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核心能力发展提供支持。鉴于此,学校应设立教师发展中心,从学校、教师、专业三方面出发,规划教师发展、建立培训档案。

(二)优化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

众所周知,师资的发展在教育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教师资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则更是如此。西藏的教育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职业教育则更显落后,而日喀则市的职业教育在整个西藏地区又相对落后。要想使职教师资培训在日喀则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和职教师资发展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就不能为了把项目经费花出去而只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就必须因地制宜地优化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

1.派出单位应与培训单位保持协调沟通,提升培训成效

为保证培训成效,派出单位应提前与培训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就培训内容进行充分交流,因地制宜地制定培训计划,以保证参加培训的教师在了解职教前沿动态、学习先进经验与技术的同时,也能使培训所学能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促进日喀则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保证培训成效,实实在在地助力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2.在优化培训形式上下功夫

要想让日喀则市职业教育长足发展,对于职教师资的培训,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走走形式、做做样子。而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立足于职教师资现状,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培训方充分沟通,以保证培训课程中既有理论学习,也有课堂观摩和实践操作,这样才能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可能。

3.在优化培训内容上下功夫

为切实提升职教师资培训实效、促进职教师资的专业成长,培训方和派出单位都应该在内容上下功夫,尤其是派出单位应该根据学校发展及专业发展做好教师培养计划,并根据计划对每批次的培训内容及后续培训都做出详细的持续性安排,从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都做到高度重视,以期使职教师资培训形成长效机制。

(1)与时俱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必须有家国情怀,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将其与深厚的家国情怀融合,融入自己的血液里,并让其自然而然地流淌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并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的根本任务牢记心中,这样才能确保教育方向的正确性,才能永葆教师对教育的热情,才能使教师在工作中保持认真、负责、严谨的态度,才能使教师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2)增加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培训。职教师资来源具有多样性,师范毕业生占比比较少,大多数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及心理学知识了解甚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地积累经验,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对于职教师资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必不可少。而且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更新,对于教师的理论培训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不能一劳永逸。对于教师,尤其是中职教师来说,由于其教育教学对象中有不少是学困生或多困生,教师更需要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助益师生之间的交流。

(3)增加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的实操培训。西藏日喀则市的职教师资,除了藏医专业的一部分教师是毕业于西藏本地院校之外,绝大多数教师都毕业于内地院校。相较于内地的职业教育,西藏的职业教育还比较落后,加之西藏的行业企业发展也相对落后,所以西藏的职教师资获得的培训资源和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在往后的职教师资培训中,不仅需要增加关于职教及相关专业的前沿理论培训,还要加大对专业教师的技术技能的培训力度,更要加大校企结合的力度,多给教师企业顶岗的机会,使其返岗后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对本专业发展有所助益。

(三)建立长效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日喀则市职教师资培训处于一种比较散漫的状态,不光是派谁去参加什么培训比较随意,培训回来的考核也比较随意。也就是说,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和不认真学习是没有区别的。再者,培训经历除了在晋升职称时能加分(只要参加过培训就可以加分),也没有其他的作用。这种做法在极大地伤害教师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是日喀则职业教育的极大损失——既浪费了培训的资源与机会,又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既然学与不学都一样,既然学了也没用,愿意付出努力的人自然就很少。鉴于此,职教师资培训应该建立长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光在培训期间进行严格考核,更要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不只要看参培教师的理论学习成果,也要看技术技能学习成果;不只要看短期成果,更要看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以及发展中能否起到持续的促进作用。对于参培教师中的极为优秀者,不仅要给予其职称加分的奖励,还要叠加其他的奖励,比如评优评先、推荐为“教学能手”、给予大会表彰等,还可以给予更多的培训机会,促进其长足发展。无论是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只要激励及时到位,就等于承认了教师们的努力和付出,这无疑又形成了激励教师们继续前行的推力,使教师们乐于学习、乐于奉献。但无论如何,要想职教师资培训现状有改善,要想培训有实效,光靠外界的监督自然还不够,还要靠教师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猜你喜欢
日喀则市职教师资
日喀则市唐卡传承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艾玛土豆1号”在日喀则市的播期试验研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日喀则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增效与农区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及产业发展
西藏日喀则市近30 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