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数学的策略研析

2022-02-09 02:31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程溪中心小学王文鹏
亚太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动手数学教师小学生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程溪中心小学 王文鹏

“实践出真知”,绝大多数的理论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由此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将理论用于实践,才能算是学有所用。对于思维性高、逻辑性强的数学学科来说,动手实践更是其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刚接触数学,纯理论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和疲惫,而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数学教师要抓住动手实践核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一、存在的问题

动手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也都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环节贯穿于课堂中。但纵观很多数学课堂发现,很多数学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将动手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相结合运用于课堂,从而导致学生获得感低、学习效率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流于形式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往往采用“流水线”的教学方式,即将教学过程带过一遍,不管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是学生动手实践作业,留给学生的时间都较少。学生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中,很难掌握新知,更别谈提高数学素养了。这种流于形式的数学动手实践教学活动导致了数学课堂的低效,学生精神紧绷,久而久之,数学自然很难学好。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教师只是依赖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针、分针的位置表示几点整,却没有提前让学生准备学具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过程浮于表面,导致效果不佳。

(二)师生错位

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总是认为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学习新知的能力,而选择“一手包办”,导致师生错位。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更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发现问题并不断动手尝试,得出解决的方法。经过自身探究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比教师直接给出结论效率高很多。因此,教师要摆正师生的课堂位置,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课堂的主体还是学生。例如,当学生出现操作失误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动手示范纠正,应该质疑问难、启发点拨,给学生纠错机会,不剥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缺乏评价

评价是一堂完整数学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重要反馈。但在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目标的“高速”数学课堂中,很少看到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特别是动手实践环节,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结果做出详细、有针对性的评价,而只是简单带过。久而久之,就会打击学生的实践热情,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两端都栽),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总长”“间隔长”“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小组学生代表汇报:棵数=间隔数+1。教师点赞该学生:“你的发现真了不起!”另一个小组学生代表发言:间隔数=棵数-1。教师却漫不经心地表示:“你的结论与刚才这个小组相同。”其实教师应该及时评价这位发言学生的逆向思维,如:“你的发现虽然和刚才这个小组的结论殊途同归,但是老师为你的思维点赞!”同样的,教师对于其他小组学生代表汇报“间隔数=总长÷间隔长”或“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都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评价。

二、动手实践的意义

小学生特有的年龄特征加上数学本身较为枯燥、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数学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无趣的直授式,加强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实验的操作等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动手实践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学习。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中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喜欢新鲜、色彩鲜明的事物,他们年龄小,很多兴趣和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慢慢培养和形成。他们只要对某个学科有兴趣和学习欲望,那么必会较好地掌握这个学科,而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动手实践能够给学生一种最直观、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己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自然会更有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理论终将要运用于实践才能最好地实现知识本身的价值。小学数学本身是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小学生可能会死记硬背一些数学定义、概念,并在短时间能够倒背如流;可一旦长时间没运用,当再次要提取时,往往会遗忘很多。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去理解知识,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公式的背诵而“被动”掌握,但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打破这样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去实践,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探究得出的知识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自然也掌握得更牢固。

(三)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纵观很多小学数学课堂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任务”,数学课堂只需要让学生学会做题就可以。这当然是一种不成熟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小学数学还是一门能够很好地培养并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科。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教师深挖教材就会发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教师若能很好地创设教学环节,多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便能够在生生、师生的互相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慢慢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由此可见动手实践的重大意义。

(四)有效推进深度学习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在小学阶段没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一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他们未必能够深度学习;二是受现实条件影响,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推进课堂深度学习。针对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小学生虽然受年龄的限制,各方面还未成熟,但他们也是一群正在快速成长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可能刚开始很难进行深度学习,但只要教师不断引导、不断锻炼,他们终究能发展自身深度学习的能力。第二个问题则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自我反思,不能一味地寻求平稳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放手给学生动手实践,只有经过操作实践的学习过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自我内在数学涵养。

三、采取的策略探究

(一)精心计划动手实践教学

良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计划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教学计划对于教学课堂的重要性。2011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教师要精心计划动手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经验,加之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使得教师在设计动手实践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智特性,教学计划要科学可行,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时,教师事先准备不同颜色的小球和不透明箱子,并按小组分成5组,每个小组分一套教具,让学生合作摸球并做记录,从而得出可能性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在准备教具时并不是全部一样,而是全都不一样。每个小组不同颜色个数不一样,但经过动手实践得出相同结果,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更全面、更科学,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再如,在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快乐的六月”七巧板主题创作中,学生用多副七巧板进行创作、组拼,在纸上设计一幅创意画,适当设计背景加以点缀,写上文字说明。孩子们纷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玩中拾趣。在五年级的实践活动“立体图形王国”创意拼搭中,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创作,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于数学图形几何方面的情感和兴趣。每位设计师的主题作品都创意十足。

(二)组织动手实践学习管理

小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以形象思维为主,面对逻辑性强的数学学科,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他们缺乏兴趣,厌倦课堂。教师身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善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分数与除法”时,教师可以先创设中秋节情境,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月饼(事先准备圆形物品当作月饼),通过画、折、剪等步骤将月饼平分3份。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还能加深对分数除法的认识,一举两得。

(三)重视动手实践语言表述

一堂完整的数学课除了教师知识的输入外,还需要学生语言的输出,即反馈。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并不是一味地动手操作,而是要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将发现、结论和同学交流讨论,向教师反馈。经过语言的输出,能交流彼此的想法,发散数学思维,丰富大脑储备。小学生各方面发育尚不成熟,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首先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实践环境,创设良好氛围;其次要鼓励、支持学生的表达,即使出现错误,也要科学引导,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以笔者之前观摩过的一堂数学课为案例分析,该教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关系”,总结圆的周长公式。该教师将全班分成不同小组,通过测量不同圆形物体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比值。其中,有位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后得出一个比值是3倍多,一个比值是5倍多。很明显,该生肯定其中有一个数值量错或算错。该教师并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让学生先观察答案的不同,再表达自己测量和计算的过程。当学生一步步慢条斯理讲述实践过程时,发现在某个试商环节出现错误,由此导致结果错误。通过自身的表述,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订正,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再如,在“有趣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中,“如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呢?比较鹅蛋和鸡蛋的体积这样的方法行吗?不规则的物体用什么方法得出它的体积,既简单又好计算呢?……”当学过了部分规则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就想尝试测量很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了,教师可以汇总学生提出的一些典型问题,指导其动手操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培养动手实践学习习惯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三维教学目标,还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动手实践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启蒙期和关键期,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面对理论强、逻辑深的数学学科,动手实践的操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其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当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时,将会对其今后数学的学习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例1为案例分析,例题中,要求学生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当学生目测并估计长度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直尺进行实际测量并和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接着,可以鼓励学生测量文具盒、笔、本子等身边的物体,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更加直观具体的感知,从而学习新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不管对于“测量”这单元还是对今后其他实践探究知识的学习都很有帮助。

(五)总结反思与评价相结合

教师要关注总结反思和评价在动手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动手实践后的反思能够让学生审视自身的不足,总结经验,更好地服务下次的数学操作;而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能够更快更全面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不应停留在关注实践结果层面,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之处。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搭配”例题1中,要求用1、2、3组成两位数,教师让学生同时移动卡片得出结果。生1:12、13、21、23、31、32。生2:12、21、32、13、23。当学生呈现不同结果时,教师先让生2自己比较答案并反思为什么会有不同结论,接着对生1的科学方法进行评价肯定,即先固定十位上的数,再将个位补齐,可以避免遗漏和重复。通过学生自身的总结反思和教师的科学评价,相信学生对数字搭配方法会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四、收获的显著效果

(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有积极性才是推动学生不断学习、提高数学学习力的重要内在因素。从众多的数学教学案例中发现,当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将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贯穿于数学课堂中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课堂氛围也更加热烈,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显著提升。由此可见,动手实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数学能力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如,一年级的孩子们通过跳一跳“方位韵律操”加深了对位置关系的理解;用数学的眼光选择合适的肢体尺进行物体的“度量估测”,发展了估测意识;自己制作百数表,既巩固了百数表的规律,又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增强学生学习责任感

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探究往往比单纯倾听、做笔记的学习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感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通过独自探究、实践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独立探究能力,而小组合作、交流、谈论的实践过程也是增强生生交流和学生学习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如,三年级开展了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一“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为18平方厘米的美丽图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数学之美。活动二“身边周长我来量”,学生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参与感,也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为学生今后数学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动手实践学习数学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靠理论的输入,数学是一门灵活性强、思维逻辑要求高的特殊学科,单纯地死记套用公式不能推动数学能力的发展,而是要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理论学习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加强动手实践操作,理论联系实际,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猜你喜欢
动手数学教师小学生
我也来动手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动手画一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动手演示找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