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学明
课堂永远是质量的主阵地,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课堂度过,没有课堂的高效,定然不会有教学的高质量。“双减”文件第17条明确提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聚焦课堂,提质增效,“双减”才不迷茫。
按下“讲授”停止键,把课堂还给学生
听完小倩老师的课后,评委们现场就给了课堂很多否定意见,教学中的“讲授”太多了。小倩老师是历史教育硕士,讲授初中历史课对她来说“小菜一碟”,课前她自信满满,课后也是感觉良好。我们让不服气的小倩老师找来两名学生,学生对课堂感觉还好,但复述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时,他们却一头雾水,小倩老师低下了头。
教师讲授得好,不代表学生学习得好。长期讲授灌输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形成被动学习习惯,还惰化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力。
金字塔学习理论介绍了七种学习方式,分别是听讲、阅读、看图片视频、教师示范、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和教别人。前四种学习者都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率整体低下;后三种学习者处于主动地位,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认为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的全程在课堂完成。如果课堂只负责传授,而把学习落实的任务留给课外,学习的链条拉长,学生的负担必然减不下来。
重新定义“学本课堂”,重建课堂关系
学本课堂,以学为本,明确学习在教学系统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学习力培养这一核心目标。具体来说,“以学为本”指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情为本、以学法为本、以学力为本,是对学本课堂的立体定位。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本”在于重建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环境与学生的关系,明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系统存在着多个矛盾统一体,学生是解决这些矛盾和促进实践发展的主要方面。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实践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实现学生获得全面、主动、幸福的发展。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场,而是学生的舞台,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本、知识为本,做到以生为本、育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课堂,要看得见对学生的尊重,看得见学生大面积的参与,看得见学生主动学习。以生为本的课堂里,教师是课堂学习情境的设计者,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点燃者,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学习者,是站在学生身旁或者身后的那个人。
学习是课堂的主线。“以学习为本”表明学习在课堂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课堂的主线应设计为“学什么、怎么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为学服务。教学实施中,要避免“以教代学”“有教无学”“以教定学”“以演误学”等无视、忽视、轻视、损害学习的情况发生。学习是课堂的主线,教师的讲授只是引导、激发、点燃。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内化吸收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课堂要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和练习,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以学习为本,就是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讲、满堂灌、反复讲的教学生态。
“以学情为本”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学习条件的基础上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学校推行的智慧课堂为教师把握学情提供更多可能,教师课前布置自主学习,通过平板设计相应习题,限时提交,学生完成情况立刻形成数据。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很好的知识点一带而过,对大部分掌握很好的学习内容可以布置学生小组交流来学透,对学生整体掌握不好的知识点,教师将其设为教学重点。
学法是课堂的关键。以学法为本,即形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形成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有了金钥匙。”知识只是载体,方法才是关键。如何学,既有教育学的基本常识,也有学科专业特点,教师只有让自己成为“一江水”,才能融会贯通,跳出单个的知识点,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力是课堂的目标。学力即学习力,指通过课堂学习、体验、反思等实践活动,产生新思维、新行为的动态能力系统,是超越学习方法的一种情智和思维。学生获得求知的方法,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从“知”“懂”到“会”“巧”“通”的提升。学生形成自我超越的心智模式,能够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调控,不断学习。能完成今天的学习,也能够持续的学习,并形成终身学习的品质。
学本課堂“五本”,是对课堂新型教学关系的定位,引导教师放下师者本位,放下讲授灌输的教学姿态,让“学”成为课堂之本,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
找到课堂靶心,搭好教学“脚手架”
组织上强化小组管理。将班级大单元拆解成小组小单元,教师从对班级整体的关照变成对一个个小组的关照,学生为本的理念才容易实现。小组成员,置于教师和小组的双重管理之下,更容易参与课堂中来。课堂中丰富的小组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每个学生更容易得到参与机会。
教学上丰富课中活动。活动是教学情境的设置,是学习推进的过程。通过丰富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读、演、论、辩、练、自学、对学、群学、展学、小老师教学等,吸引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可以增强知识信息与学生大脑的连接性。当学生能够听到、看到、说起来、做起来,学习内容就更容易掌握。
学科上推崇“一科一法”。如学校数学组根据学科特点推出新授课、章节复习课、小微专题课、练习讲评课四种模型。新授课设计有独立自学、情境导学、集体研学、应用启学、反思悟学五个环节。道法课设计为教学四步,即联系生活引入、联系时事感受、联系材料分析、联系自己升华。一科一法的教学范式,体现学本理念,又尊重学科特点,发挥团队力量,提高了教学实效。
研究上重视作业设计。传统教学注重作业,但是不注重作业设计,造成重复或低效练习,增加学生负担。重视作业设计,一是注重目标性,学什么练什么,练习对准学习目标,避免偏、难、怪;二是注重层次性,分为基础题、能力题、综合题三个层级,对应班级三个层次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吃得完”,也能“吃得饱”;三是注重作业反馈的及时性,做到有发必收、全批全改,教师对学情心中有数,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四是注重适量性,根据遗忘曲线规律进行阶段性作业设计,不在于一次大量练习,而在于多次的反复练习。
目标上追求思维发展。课堂上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更多的问题产生,有不断地追问,有适时的旁征博引,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建立更多的类比信息,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升华为可供迁移的思维图式,形成触类旁通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上追求学生独特的感悟和表达,数学课上训练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理化生课堂强调学生的猜想和实证,道法历史课堂训练学生辩证分析问题能力,都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更具学习力。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