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面向“每一个”的课堂

2022-02-08 15:11王萍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校课堂教学课堂

王萍

落实“双减”主阵地在课堂。在学习、解读和落实“双减”政策中,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紧紧抓住课堂中“教”“学”这两个关键要素,传承和实践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提出“手脑并用、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观,“做中学”“做中教”成为学校课堂的基本面貌和样态。

课堂走向高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我们认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关键,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是抓手,满足需要的课后服务是保障,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是目的,而这一切都需要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

目前,学校的育人模式已经发生根本转变,由原来的课堂教学相对低效,学生用大量时间、大量作业赢得分数的育人模式转变为坚持“五育”并举、夯实学科素养的育人模式。

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谁起关键作用?所谓“关键”,是指事物的最要紧的部分或对情况起决定性的因素。我们的答案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环节,决定作业设计的精准指数,决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着课后服务的实施效果。因此,立足课堂落实“双减”,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也将努力构建家校社携手、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多元治理体系,给教育生态和学校生活带来全新的改变。

课堂走向实处

“双减”对学校提出了新要求,即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应教尽教,提质增效,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回归校园。学校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足、学好,这样才会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光耀每一个儿童”教育理想的指导下,学校的课堂正悄悄发生改变。

面向“每一个”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在课堂。学校连续开展了两个学年的“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主题教研活动,研究精准目标,优化教法,设计学法,正在逐步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学校将原来的“教案”改名为“教学案”,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对教学价值的重塑和确立,每一份教学案都在回答一个共同的问题——“何以学会”。每一份教学案在坚持“教”的基础上,强化“教”“学”合一,强化“学”的回归,体现学生对“何以学会”学习经历的完整设计,尤其是重难点部分的教学设计做到“教学评合一”。教学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及课后反思。“学”的设计面向所有学生,设计并展示学生“学会”的过程,“学”的内容、材料、方法及工具等一应俱全,这些教学研究和准备成为实施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路线图和行动指南。

帮助“每一个”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在改善学生的“学”。学校践行“手脑并用、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观,“做中学”“做中教”正在成为每个课堂的基本盘。学校用大量的课堂实践解读“做”的深刻内涵和外延,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例。

有多次参与的机会。一个学生在一天的课堂学习中有多少机会参与其中,这是教师设计每一份教学案时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尽最大可能设计趣味性强、参与面广、效率高的学习活动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功。

有多种学习策略或方法。例如,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案中的想一想、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和议一议等环节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该教学案遵循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直观地参与学习,多感官地参与学习;遵循学习规律,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说,“花样”动手,“立体”动脑,“学”的方式体现多樣,“学”的内容体现多元,同时也实现了所有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并完成学习的整个过程;遵循知识产生的规律,经过学生感性地看一看、动手分一分、统计数一数、抽象地画一画,按不同标准分类统计的学习重难点便逐一突破。

有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或平台。“今天你举手发言了吗?”这是家长们经常会问的问题。为此,学校创造了很多课堂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举手发言、小组讨论、展示交流、互评互赏、质问答疑等都是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一小小讲师”的学科展示活动。无论是学科知识还是应用拓展,只要有内容、有条理、敢表达,人人都是小讲师。此外,五年级语文组在主题研讨活动中引入了课堂辩论赛,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在课本中寻找依据和材料。在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中,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自然而然提高了。

发展“每一个”的评价。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长期的日常观察和分析统计,才能更好地了解学情,精准施教,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引入课堂行为分析系统,对实验班全体学生全科全程学习进行课堂观察、数据收集分析,并运用大数据改进教学。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确定学生身份,建立学生课堂行为观测数据与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之间的映射关系。学校通过收集四个方面的数据(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课堂参与度数据、S-T图数据、教师评课数据),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诊断及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的更新和变革。一节节课堂数据正在让“以学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落地,更为可喜的是,这种变化是教师由内而外的自觉自省和自行改变的过程。新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引领教师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提升,实现了教学相长。

二是形成了教与学行为的精准分析、评估和应用机制。教与学的动态数据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了实时的分析评估,教师可以据此确定不同班级的教学目标,选择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或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三是绘制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水平图谱。通过系统的动态分析、精准诊断、回放反馈,实现课堂评价过程性数据采集、数据整理与分析,自动生成报告,从而形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图谱或教师的教学水平图谱。学校还可以发挥大数据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如分析一个学生的优势学科,诊断改进其薄弱学科,从而形成对个体或班级的全科学业水平和能力的基本诊断和评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图谱可以让教学更精准。如此,可以进一步实现课堂高效率、教学高质量。

课堂走向深处

如果说以上的课堂实践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足”的话,那“学好”才是课堂走向深处的目标。学会学习、运用学习成果和转识成智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学会学习是指习得方法,形成能力,进而积淀成素养。让学习充满意义感,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帮助学生在知识之间建立逻辑关系,灵活运用学习成果,让课堂走向更深处。

“双减”的命题很大,但实践的切入口可以很小。在“双减”路上,学校将继续怀揣“光耀每一个儿童”的教育理想,聚焦课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发展每一个学生。

责任编辑/曹小飞

猜你喜欢
学校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