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疑•问

2022-02-05 00:21陈俊宇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初中历史有效策略

陈俊宇

摘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必备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历史素养。该文基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设置和课堂提问的选取方式两个方面,阐述了提问的有效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提问  有效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明白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精心设问,问在关键点、核心处,问得有学问、有艺术,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注重问题质量,启发学生思维

(一)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设疑

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不易理解与把握的地方,教师不仅需要细致地引导,还需要用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让学生深度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紧抓重点和难点,要问得有针对性、有质量,确保切中问题的核心,这样才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当然,鉴于初中生没有足够的经验与分析能力来应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灵活应对。如教师可以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拆分成几个依次递进的、较为简单的小问题,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逐个分析解决,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对问题的整体认识。

比如,针对“分封制”这一难点教学,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大致认知分封制,接着提出问题:“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分封制由谁来主持的?对谁进行分封?有怎样的影响?”学生通过分析以上一个个小问题,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分封制。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对提出的问题一一分析,深度思考,这样才能有效突破难点问题。

(二)在环环相扣处设计疑问

鉴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往往不能仅依靠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简单问题分析历史事件,还需要结合事件发生的线索、背景、过程、人物关系、性质和历史意义,这些才是研究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问题的核心,片面地教学,而是要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帮助他们全面认知历史事件。同时,教师要联系教材的前后知识,把历史事件放在某个历史阶段进行分析,为学生梳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强化他们的逻辑思维,提高历史素养。

比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节内容时,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呢?显然,教师可以从军事上的必然性、文化上的必然性、国际形势上的必然性三个要点出发,让学生展开分析。随着问题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加深,既能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又能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提炼与整合历史知识,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在对历史事件的总结与归纳处设疑

通常来说,历史教材的编写会突出本节课的教学核心,教师可以事件的名称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历史课堂教学通常以學生的总结与归纳作为本节课活动的终点,若教师在此阶段精心提问,引导学生再次反思历史事件,往往能够让学生更深一步地理解历史事件。

比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对辛亥革命事件有了初步的认知后,教师不妨以“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成果及其影响?”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从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等角度分析,进而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社会发生巨变”。但同时,学生也认识到辛亥革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更没有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所以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的。通过以上两轮分析,学生学会了深挖问题的本质,不再简单地停留于问题的表层,并学会了归纳,提高了辩证思维。当然,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具有全面性的提问。

(四)在历史事件与当今政治事件的关联处设疑

历史事件与当今的政治事件往往有着内在的关联,教师需要及时捕捉现实政治情境,联系历史事件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主动思考,分析当今政治事件的性质和背后的用意,从而达到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面向未来,防止重蹈覆辙。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九一八事变》这一节内容时,学生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认识到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这时,教师可先以问题引导:“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面对诬陷,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做的呢?不抵抗的结果如何?”通过分析以上问题,学生认清了事件的本质。然后,教师让学生总结与归纳之前学习的内容,并提出“日本曾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严重破坏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请举例说明”“中日交往中,曾留下美好的回忆,举例说明中日友好往来的实例”“中日关系20世纪70年代恢复了正常化,近年来,两国关系困难重重,请就两国关系向日本政府提出几点建议。”等问题。教师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设计问题,既能够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够加深学生对时政的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学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优化课堂提问,实现多样化提问

(一)设计趣味性问题,营造欢快的教学情境

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营造欢快的教学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极大地提高了历史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营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毛主席离开西柏坡去北平的图片,再告诉学生毛主席说过:“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如此一来,学生立刻对这一场“考试”成绩如何产生了好奇,很快进入课堂活动中,从中探寻答案。通过探究,学生了解了毛主席进京的第一场“考试”就是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接着,教师可以问题:“为什么要召开此次会议?此时的政协有何作用?”这些极具探究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意识。

(二)注重问题的启发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启发性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探究。比如,在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有何特点”时,由于学生不了解外国文化,所以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先从事件入手提问,接着分析几件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从发生的事件中感悟其基本特点,这样抽丝剥茧式地层层推进,结论自然形成。

比如,在教学《洋务运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从基础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和具体内容,根据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探究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基础到分析,对学生探究、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理解教材内容,还需要结合自己的认识,开展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认真探究问题的设计形式、难易度、启发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一步步设计更加深刻的问题,并给予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设计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开放式问题能够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主旨,精心设计开放式问题,进一步地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百日维新”这一课题时,笔者设计提问:“光绪皇帝颁布变法诏书,开始变法,假如你是维新派或守旧派,是工商业者或平民,你对变法有怎样的态度?为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利于师生和谐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利用矛盾性问题,引发思维碰撞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同一个事件,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截然不同,并实现思维碰撞、观点互动。

比如,在探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这一课题时,笔者曾设计这样的问题:“1953年,国家对资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目前我国鼓励和扶持私人创办个体工商企业,请问历史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不是做错了?为什么?从今天创办的大量私企,我们得出什么启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历史背景进行分析。这样的矛盾性问题,既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五)设计反思型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

反思型问题能够让学生在探究问题时,从对立面深入思考,把握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背后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问题答案,准确把握问题的现实意义。

比如,针对教材中的“1937-1945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教师可以先结合当前的中日关系提出问题:“如今的中日关系如何?”接着,让学生开展反思:“你收集了哪些资料可以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证据?想一想,为什么日本政府至今还否定侵华战争?我们从日军侵华战争中得到什么启示?”以上反思型问题能够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起点,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所以教师要以学启思、以疑激问。教师要做好问题设计,在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以层次性问题优化课堂提问環节,使历史课堂教学取得新的突破,让学生在真正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提高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贾昌秀,于飞.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原则与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8).

[2]刘洪生.对话视野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提问优化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初中历史有效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