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法经验谈

2022-02-05 00:21贾荣贵
知识窗·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化学素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贾荣贵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倡导“引导探究”式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获得化学知识,提高基本能力,增强科学探究素养,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探究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高效课堂教学开辟新路径。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初中化学开展“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引导探究”式  实验教学  化学素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开展“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从而在“引导探究”式教学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以“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人。此外,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强化实验教学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的主阵地作用,重视“引”“导”“探”“究”这四个重要环节,提高“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质量。

一、设计丰富的课堂情境,以趣为“引”

设计课堂情境是开展“引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课堂探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处于自主探究的氛围之中。不仅如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活动中的趣味性,点燃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化学实验,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同时,教师还要紧扣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精心设计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眼前一亮,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期待,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特别是在化学实验课中,教师要通过以趣为“引”的方式,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过程简单化、趣味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不仅是抽象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各种有趣的化学实验活动。此外,教师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活动结合起来,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为他们建构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又能够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化学素养。

例如,在开展自主性探究活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实验的形式组织学生探究。首先,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描述盐的初步知识,让学生对盐的了解,不再局限于生活中的食用盐,从而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盐和食用盐进行对比分析,感受粗盐和精盐在大小、色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详细地介绍粗盐。自然界中的粗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大多是从海水、盐矿、盐井、盐湖中初步加工获得的,粗盐中的两类基本杂质有可溶性的MgCl2、CaCl2和不可溶的泥沙。那么,如何提纯这些含有杂质的粗盐呢?教师可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粗盐提纯,以问题引领课堂,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课堂上,学生对如何提纯粗盐十分感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整节课从实验的目标分析,到实验的器材选取,再到实验步骤设计,教师都逐一引领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度。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合理“导”向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把握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保障课堂教学活动行之有效,也才能保证课堂探究活动有方向、有针对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并合理地给予“导”向。初中生缺乏新的学科探究方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验操作的步骤不是很清楚,对学科目标缺乏通盘考虑等情况。为此,教师要制订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既能够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又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体现学生的不同个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导”环节中,教师必须结合实验教学的核心点,给予学生帮助,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还要规范学生的操作步骤,防止学生在实验原理认识上出现偏差,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实验事故。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导”在关键点,给予学生恰当的帮助。

例如,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实验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掌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学会蒸发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参与过滤、蒸发的实验,可以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介绍有关盐的基础知识和粗盐提纯的必要性,接着演示与讲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步骤,并提出规范性的操作要求,引导学生从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这三个步骤设计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导”,从第一步溶解开始,粗盐要适量,用玻璃棒搅拌时尽量不要与烧杯壁发生碰撞,防止玻璃棒与烧杯损坏;第二步过滤时,把握“一贴,二低,三靠”,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步骤,反复检查实验装置,分析错误步骤;第三步蒸发结晶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明确的注意事项,包括加热完的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冷却,加热时要用玻璃棒缓慢搅拌,防止液体因受热不均沸腾飞溅等。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合理引导,既要让学生掌握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又必须规范操作、科学探究,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教師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引导有“方”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将考试取得好成绩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这显然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实验成为验证化学事实的工具。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逐步激发他们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让学生关注到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可见,教师要从学科素养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能为了学生的中考成绩,而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很多教师会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背诵化学式,记忆化学现象与实验原理,这就会让充满奥妙的科学探究课变成朗读和记忆课,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

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将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构建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此外,教师要遵循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努力做到引导有“方”,引导得“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从而顺利地开展自主性探究活动。

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探究”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中的内容,让他们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即“物质由原来的形态转变为另一形态”。接着,教师可以提问:“什么叫作物理性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给出了答案:经过观察和测量能够得到的结论,称为物理性质。那么,如何让学生认识化学性质,并清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不同呢?教师不妨适度引导,让学生从变化的角度,以及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等方面展开讨论。学生豁然开朗,思路一下清晰了,总结道:“变化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会产生新的物质。”由此可见,通过教师合适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并获得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是化学实验探究的主要方式,也是实验教学最基本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既能够在合作中获得化学知识,又能够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开展分组实验时,教师应明确探究活动的主题,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组,让他们合理分工,明确职责,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形成实验总结与归纳。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还能唤醒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他们的化学学科素养。

如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讨论分析以下几个问题:“你学习过哪些分离物质的方法?本次实验利用了什么化学原理进行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过程中的玻璃棒使用了三次,分别发挥了什么关键作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分析、讨论过后,教师应鼓励他们表达各自的观点,提出不同的想法并进行论证。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怎样做,而且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接着,教师开展小组探究性实验活动,根据每个学生的学情重新编排各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员提出实验构想,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对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

五、认真做好课堂总结与评价,拓展深“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严谨的、自然的学科,所以,在化学实验活动中,学生的观察是否细致,对化学现象的描述是否准确,操作步骤是否精确,是否能够实现能力提升和思维拓展等,都是课堂总结与评价的重要因素。想要打造一堂高质量的化学实验课,教师除了精心设计实验步骤,组织实施实验探究过程之外,还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评价和总结实验结果,再将实验探究引向深处,提升实验探究的质量,引导学生学会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概括实验结果,为以后的实验探究活动提供借鉴。为此,在实验结束后的总结与评价环节,教师要解答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认识和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探究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反思中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在“粗鹽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各个分组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合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总结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粗盐提纯实验操作过程,提出改进实验的方法,深入分析精盐产率计算误差。经过自我总结和互相分析,学生提出了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我们还有其他提纯实验吗?”“对粗盐中存在的可溶性杂质,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去除?”等。通过总结与评价环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有利于提高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中突出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要求。因此,教师要跟随教学改革的步伐,转变教学观念,尽快完成管理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换,通过分解细化“引”“导”“探”“究”四个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深入完善教学环节,以趣为引、循序渐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覃晓鲜,王征宇.初中化学“引导探究”教学策略例析[J].广西教育,2017(24).

[2]高更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8(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城南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城南校区)

猜你喜欢
化学素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高中文科班化学教学探讨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