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勤 孙秀云 张 灿 吉 莉 陈 沛 崔有文
交接班是护士对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及互动的主要途径,是保证护理连续性及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1]。传统的护士交接班常存在交接内容不全,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及时、不详细,与医生交班内容冲突等现象[2],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3]。因此,如何让护士完整有序且重点突出地将患者的情况进行呈现及交接,是护理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护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发展,笔者所在医院于2021年9月构建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通过数据整理、集成及交互,贯穿信息孤岛,形成医嘱到护理任务的智能转化技术,将交互于各系统间的护理信息以液晶触控显示屏作为载体多维度集中呈现[4],使得患者的关键信息能够在一个平台动态提取、汇总并提供智能化提醒,带来全新交接班体验。现报道如下。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5个病区181名管床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护士职业资格证书;(2)工作年限>1年;(3)负责管理一定数量床位;(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轮转、进修及规培人员;(2)各种病、产、事假人员。
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应用前(2021年5月-8月),护士采用常规交接班,即接班者提前15 min到班,清点用物,阅读交班报告,了解病区动态及患者情况,从护理信息系统摘录本班需完成的检查、治疗、护理等内容,在护士站进行口头交接班并记录,然后至患者床边完成相关交接工作。2021年9月-12月采用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进行交接班。具体如下。
1.2.1 构建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
成立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构建小组,该小组由分管护理信息化的护理部主任、医院信息处人员、平台软件工程师、首批系统试运行的5个病区护士长及病区信息联络员组成。以笔者所在医院现有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为基础,以护士站OA端、液晶触控显示屏、手持PDA为载体,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护理信息数据资源,构建一个动态呈现病区现状、自动生成护理任务及进展、闭环管理的智护提醒系统。该系统包括护士交接班模块、护理任务模块、检查预约模块,各模块之间可根据护士需要进行自由切换。
1.2.1.1 护士交接班模块
与HIS系统同步,自动导入数据,形成交班一览表。病区一览表分为4个区域,Ⅰ区主要包括病区患者总数、出入院总数、手术/危重症患者、换床患者等需交班的信息,并自动列出入院、危重患者基本信息;Ⅱ区包括当日病区值班医生及联系电话,病区常用联系电话及气管插管、血库、水电维修等应急电话,信息可在OA端与液晶触控显示屏同时手动修改;Ⅲ区是护理日常工作,包括本病区跌倒坠床、压疮、血栓等高风险患者提醒,能够显示详细的床号及患者姓名;Ⅳ区是备注区域,可以添加病区备忘事件,分为重要事件和普通事件,普通事件在页面上按时间顺序黑色字体显示,重要事件在页面上以红色字体置顶显示。备忘录可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备忘录也支持在液晶触控显示屏和OA端同时维护。
1.2.1.2 护理任务模块
护理任务模块包括患者列表及患者治疗2个页面,护士可在OA端及PDA端进行患者分组,选取自己分管的患者,可及时了解病区动态及需要重点关注的患者情况。点击“功能菜单”后再点“患者列表”即可进入病区患者列表页面,点击页面下方“入院”“病危”“病重”“手术”“VTE高危”“跌倒高危”“压力性损伤高危”等标签进行分类显示,点击患者卡片即可弹窗显示患者信息,可查看患者各种风险等级、医嘱、护理记录单。系统每天提醒护士是否需要对患者再次评估,对高危患者系统自动弹出护理措施表,提醒护士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进入患者治疗页面,会显示本病区心电监护、吸氧吸痰、机械辅助排痰、管道护理、血糖测量等项目的患者,提醒护士及时完成分管患者的各项治疗。大部分护理项目已根据前期各病区调研结果导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护士可以登陆OA端根据专科特色进行项目修改;对于手术患者,系统自动导入手术信息,根据手术进程,显示“术前”“手术中”“恢复室”“回病房”状态,提醒责任护士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1.2.1.3 住院检查预约模块
住院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开具检查医嘱,护士确认接受医嘱,检查预约平台实时接收住院患者检查预约信息,预约中心自行完成预约,患者会接收到检查预约成功的短信,管床护士打印检查通知单交给患者,患者按照检查通知单上的注意事项做好相关准备,按预约时间提前10 min到达即可。对患者已完成的检查,智护提醒平台信息将不再显示,形成闭环管理。对未按规定时间及时完成的检查,系统将检查信息变成红色警示信息,提醒责任护士督促患者及时完成检查。
1.2.2 应用
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从2021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开始上线应用并逐步完善,系统构建完成后工程师完成内部测试及小组复试,通过测试后小规模上线,选择5个病区进行试用,试用期通过访谈调查,检查系统有效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改进,直至系统稳定;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上线培训并在全院推广应用,定期评价运营效果,不断进行调整优化。
(1)护士晚交班时长。2021年9月-12月由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构建小组的5名护士长跟班对各病区护士晚交班情况进行现场观察,抽取并记录181名护士在系统使用前后完成1次晚交班所用时间,包括交班前准备时间、床旁交班时间及总交班时间。(2)护理工作遗漏情况。从护理质控系统提取系统使用前后相关病区各150例患者的资料,调查护理工作遗漏情况,包括基础护理、辅助检查、护理评估、治疗4个方面。(3)护士对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使用感受评价。通过问卷星调查的形式对首批使用系统的5个病区的181名护士进行调查。护士使用评价量表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设5个选项,非常不同意计1分,不同意计2分,一般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分数越高说明护士对系统的评价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聘请6名相关领域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测评,得出该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91。发出调查量表181份,收回181份,有效回收调查量表18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应用系统后,护士交班前准备时间和晚交班总交班时间均短于使用前。见表1。
表1 应用系统前后护士晚交班时间比较
应用系统后基础护理遗漏、辅助检查遗漏、护理评估遗漏少于应用前。见表2。
181名护士对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应用评价各条目得分均值>4分,说明护士对该系统的各方面使用感受较好。见表3。
表2 护理工作遗漏情况比较 (例)
表3 护士对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的评价分)
本研究显示,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上线后,护士晚交班总交班时间减少,其中护士晚交班前准备时间明显减少。护理交班时间是衡量交班效率的重要指标[5]。护士交班前准备时间较长是因为交班前仍有较多的“纸条现象”,主要表现为从各信息系统中摘抄需要的信息在纸条上[6]。传统的交班模式中患者总数、病区动态、患者手术进程、护理任务、物品交接等交班信息需要护士人工查看并手工摘录,特别是晚间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护士对病区全局的掌控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而系统上线后这些信息均可直接导入并自动显示在病区护士站液晶触控显示器上,可随时翻阅,节省了护士人工转抄、背诵交班信息及患者详细病情的时间,因此交班前准备时间明显缩短。而床旁交接班时间未明显减少,床旁交班时间易受病房环境、患者突发需求的影响,床旁交班时间未显著减少可能与之有关[7]。这与周元等[8]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后续可适当延长研究时间,探讨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对床旁交班用时影响的具体情况。
本研究显示,应用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后护理工作各方面遗漏情况均减少。有研究[9]显示,大约49%的医护人员在交接班时遗漏患者重要信息,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10]。而完善通畅的交接班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11]。智护提醒系统能够对护士站多个系统的医护数据进行统一采集,并根据需要筛选出重要的护理事项,做到重点事件提醒、即时更新,实现护士站OA端、液晶触控显示屏、手持PDA的同时输出,护士可随时随地对护理工作任务进行查阅并跟进;且系统对各项护理任务进行动态提取与显示,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时性,可减少因信息滞后导致的护理遗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张潇等[11]研究也证实采用信息技术来干预护理过程能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遗漏的发生。
本研究显示,护士对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使用评价较好。有研究[12]显示,护士参与研发与设计会提高其对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意愿。护士是智能化护理设备的使用主体,本次研究医院护理部高度重视,前期调研充分征求临床护士意见,并组织病区信息联络员交流与分享,充分调动护士参与系统构建的积极性。郑娥等[13]研究显示,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是影响护士接受护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因素。本系统操作页面简洁干净,模块清晰,护士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能快速使用而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显著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智能提醒使护理服务更加主动,护理工作更加精细、精确,拉近了护患关系,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从而提高了护士使用意愿,这与田雨同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全程模块化智护提醒系统由于其数据准确性高、系统运行流畅[15],实现了高效高质的护理交班,但在今后工作中仍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