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梁
(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国近代教育开端于外语教育”(李传松、许宝发,2006:1)。自京师同文馆设立至今,在160年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外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回顾百年历程,这也是在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外语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100年。“党领导下的我国外语教育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全面发展再到内涵式发展,在外交外事、经济贸易、教育文化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戴炜栋,2021:7)。为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史馆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编写了这部记载100年党的外语教育伟业、彰显100年党的外语教育辉煌的著述——《人类命运的回响——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100年》(以下简称《回响》),于2021年由外研社出版。该书与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出版的《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外语教育实践探索》和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出版的《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一并构成三部曲,多角度、全方位描绘了中国外语教育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回响》全书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第二部分为主体内容(五大篇章),第三部分为结语,第四部分为附录,第五部分为后记。
第一部分序言由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执笔。序言首先总结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指出了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性,随后论述了编者们在编写《回响》过程中的新体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回眸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外语教育必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率先发出改革开放的先声;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外交大局、聚焦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外语教育发展必须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及时、适时发出民族复兴的强音;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圆梦征程,谛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外语教育必须胸怀世界、面向未来,持续发出人类命运的回响”(王定华、杨丹,2021:I—IV)。
第二部分为主体内容,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奋进之路: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100年发展历程”由外研社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社长刘捷教授执笔。该章以时间为线,全景式回顾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8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语教育(1921—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的外语教育比较零散:建党初期,各类外国语学社相继开设学习班,教授语种以俄语为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满足战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日文训练班和敌后工作训练队,开设延安外国语学校、延安大学;抗日战争结束后,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又在华北创办了华北联合大学、中央外事学校、外国语学校,在东北创办了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语教育进入了第二阶段:大力推广和加强俄语教育时期(1949—1956年)。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制定了在政治、外交上向苏联‘一边倒’,在经济、文化、教育上争取苏联的援助和支持的方针政策,全面学习苏联”(王定华、杨丹,2021:28)。在外语教育上,国内大力推广和发展俄文教育,相继开设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学校、西南俄文专科学校等教育院系。第三阶段为我国外语教育的调整发展时期(1957—1965年)。这一时期,我们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同东方各国的交往逐渐增多,相关语种人才严重缺乏。为此,中央决定在继续办好俄语教育的同时,逐渐加强其他语种的教学。俄语一家独大的格局逐渐瓦解,我国外语教育呈现多语种百花齐放的新气象。第四阶段为“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文革”期间,外语教育遭到了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我国的外语教育逐步焕发生机。在恢复和改革的第五阶段(1977—1991年)迎来了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春天;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外语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2—2000年);21世纪见证了我国外语教育的转型和跨越阶段(2001—2011年);而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外语教育则进入新时代(2012年至今)。第二章“外语之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语种教育发展”分别从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非通用语等角度梳理了党领导下各语种的发展史,各小节均由北外相应语种的权威专家执笔。各语种教育的历史发展分期与第一章提及的分期基本一致。第三章“大学之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国语大学建设”分为7个小节,分别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外语学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各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愿景。第四章“专业之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语专业建设”分为3个小节,分别介绍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三所高校的外语学科发展史和外语专业建设情况。百年来,这三所高校对党忠诚,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的高层次外语人才,为中国外语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五章“名家之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外语学人成长”由17篇中国外语教育名家的文章组成。这些教育名家既包括伊莎白、陈琳、胡壮麟等英语教育专家,又包括陈振尧、李明滨、李英男、岑楚兰、严安生等大语种教育专家,还包括沈志英、易丽君、邱苏伦等非通用语种教育专家。他们为新中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
第三部分“文明之基:推进构建人类语言共同体”为该书的结语,由北外校长杨丹教授执笔。该部分由3小节构成:“人类语言的历史演变与时代挑战”“人类语言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建设人类语言共同体的北外使命”。杨丹教授指出,语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语言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人类语言面临着语言霸权、语言濒危、语言冲突、语言信息鸿沟等严峻挑战。杨丹教授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衍生出“人类语言共同体”,提出“语言是文明互鉴的桥梁,建设人类语言共同体就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王定华、杨丹,2021:576—577)。那么,人类语言共同体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构建人类语言共同体?杨丹教授认为,人类语言共同体倡导人类语言多元共存、持续发展。建设人类语言共同体的基本途径是语言教育、语言研究、语言服务和语言保护,并就此四个方面论述了北外的历史贡献与时代使命。
第四部分为附录,是1920—2021年间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的大事记,由外研社总编辑徐建中执笔。第五部分为后记,主要记录了《回响》的成书过程,阐述了该书的出版意义。
作为一部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来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的著作,《回响》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回响》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运用珍贵史料,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铿锵有力地展现了百年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励志故事、成功经验和历史荣光。虽然在外语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上,《回响》与文秋芳、常小玲(2021),戴炜栋(2021)等学者的论述观点略有不同,但其主旨思想基本一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可谓“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望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始终与党的伟大事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事业和国家发展需要,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为我国外语教育开辟了新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材料翔实,点面结合。《回响》卷帙浩繁,全书洋洋洒洒600余页,近60万字。参考材料既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又包括外语名家、史学大家的权威著作、口述资料,还包括部分高校的档案资料。与同为“三部曲”的《改革开放的先声——中国外语教育实践探索》和《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相比,《回响》的时间跨度更大,内容更为丰富。与此同时,《回响》的主体部分涵盖了“奋进之路”“外语之兴”“大学之道”“专业之盛”和“名家之忆”五大篇章,精巧的谋篇布局使得该书兼顾了叙述的高度、角度和温度,完全不落叙史枯燥、单调的窠臼。实际上,《回响》主体部分的五章内容相互交织与补充,点面结合地描绘出一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外语教育百年砥砺前行的历史画卷。
第三,极具权威性和史料价值。《回响》的编委会可谓群星璀璨,大咖云集: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校长杨丹教授担任主编;编写组成员包括伊莎白、陈琳、胡壮麟、戴炜栋、董洪川、李英男、李明滨、宁琦、吴江、常福良等众多国内外语界权威专家;《回响》由全国权威外语出版机构外研社出版;《回响》选用的许多珍贵史料图片出自相关高校的档案馆。以上无疑都彰显了该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增强了该书的史料价值。
第四,对中国外语学科发展富有指导意义。《回响》融汇了众多外语界管理者和权威专家的真知灼见。外国语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聚焦学校发展,提出了所在高校的发展目标和愿景;知名外语专家回顾了自己的教育和学术生涯,以期为后来人传授经验,传递薪火……该书的作者们既从不同视角回眸了中国外语教育史,又对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指导性意见。通过阅读该书,高校的管理者可以借鉴北外、上外等外国语大学和北大、南大等综合性大学的外语学科发展经验,从而制定符合本校定位的外语学科发展规划;外语教师可以了解中国外语教育的“前世今生”,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积极投身外语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语专业的莘莘学生可以汲取众多教育名家学习外语和成长成才的经验,顺应时代潮流,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白璧微瑕。限于篇幅,《回响》第四章“专业之盛”仅介绍了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外语专业建设情况,而未能涉及理工类院校和普通综合性高校。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属于外语院校,三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外语学科实力在国内均属一流,但对于国内广大的理工类院校和普通综合性高校而言,囿于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经费投入等因素,这三所学校的外语学科发展经验很难直接为他们所参考和借鉴。因此,如何将《回响》中总结的大学外语专业发展经验在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推广,从而促进中国特色外语学科融合发展,将有待学界进一步补充与探索。
《回响》梳理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史,展现了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民族和社会的影响,反映了各语种学科的教学、科研成就,体现了外语工作者对外语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思考。可以认为,该书对中国外语工作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一部值得细致研读和推广普及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