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刘牛,钟燕霞,李树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重症医学科,湖北 武汉 430014)
脓毒症是一种常见于重症监护室(ICU)的致死性临床综合征[1],虽然日前针对脓毒症的治疗措施已有显著进展,但是脓毒症相关性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2]。脓毒症常起源于机体的严重感染,如烧伤、创伤、重症肺炎、弥漫性腹膜炎等,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会向着脓毒症重症,甚至脓毒症性休克的方向发展[3]。患者的原发性死亡,常常与感染所致的早期并发症相关,如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低氧血症等;而继发性死亡,则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以及最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显著相关[4]。有效的调控脓毒症进展中的炎症反应,是脓毒症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也是降低住院病死率(in-hospital mortality,IHM)的有效途径。体外血液净化技术(extracorporeal hemopurification,EH)如血液滤过、血液灌注、血液透析、血液吸附等,已被广泛用于脓毒症的临床辅助治疗。EH可通过生物学清除,降低脓毒症相关性炎症介质以及细胞因子水平[5],减弱脓毒症所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紊乱,将体内的代谢水平维持在可以调控的范围[6],进而降低IHM。
近年来,依照经典的EH原理,又衍生出一系列新型EH治疗,例如以高容量性为代表的高容量血液滤过技术(high-volume hemo filtration,HVHF)[7];以血液滤过和吸附联合运用为代表的耦连血浆滤过吸附技术(coupled 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8];以抗生素联合运用为代表的多黏菌素B固定性血液灌注(hemoperfusion with polymyxin B-immobilized catridge,PMX-HB)[9]。虽然大量研究表明,EH可用于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但事实上该项技术并没有进入常规临床治疗。各种EH方式的选择层出不穷,而新型EH的运用,虽然在部分研究中取得效果,但是对于能否改善脓毒症患者的IHM问题,依然存在争议。EH所带来的细胞因子水平的下降,能否带来相应的临床获益,同样有待探讨。本研究旨在运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讨论EH对脓毒症患者整体IHM的影响,并针对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的患者,做进一步的相关预后研究。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入选文献均包含至少1种EH治疗。②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临床诊断明确,根据2019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症医学协商会议委员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onsensus Conference Committee)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脓毒症,脓毒症重症或脓毒症性休克[3]。③研究对象有明确的分组治疗,体外血液净化组和对照组,且临床预后结局清晰。④针对接受EH治疗的患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报道明确,可用于分析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联。 排除标准:①各种临床感染病灶局限,未进展成为脓毒症的患者。②研究对象的临床预后资料为比例模型或生存曲线,无法具体统计相关存活人数。③各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仅以浓度变化表示,无法统计具体例数。
1.2文献检索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国知网(CNKI)相关数据库,将检索时间限定为2010年1月-2020年1月,筛选有关EH与脓毒症预后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文献。中文检索词包括血液净化、血液滤过、血液灌注、血液透析、血液吸附、脓毒症、脓毒症重症、脓毒症性休克、IHM、住院时长、细胞因子,英文检索词包括Hemoperification、Hemofiltration、Hemoperfusion、Hemodialysis、Hemoadsorption、Sepsis、Severe Sepsis、Septic Shock、Mortality、In-hospital stay length、Cytokines。为避免文献遗漏,将纳入的文献进行二次扩大检索,进一步将符合条件的文献纳入研究。
1.3数据提取 由两名检索人员根据检索策略独立完成,最后共同讨论决定纳入的研究资料,并由第三位人员提取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数据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出版年限、患者数量、EH方式、死亡人数、住院时长、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等。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针对二分类变量,采用Mantel-Haensze法,随机效应模型,效应指标选择比值比(OR)进行分析;针对连续型变量,采用Inverse Variance法、随机效应模型、均值差的方法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文献质量评估,采用“偏倚风险图”和“偏倚风险总结图”,对于选择偏倚、实施偏倚、测量偏倚、随访偏倚、报告偏倚以及其他偏倚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评估效应包括“低风险”“未知风险”和 “高风险”。风险等级的评估标准:“低风险”:运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对研究者和(或)受试者施盲,有盲法的评估方法与结局,而且没有过多的失访人员;“高风险”:无盲法参考的回顾性研究,研究过程中失访人员过多,或研究结果报告不完整;“未知风险”:无充分的信息判定为以上两种等级。
2.1文献检索流程 初次筛选相关文献601篇,其中Pubmed 77篇,Web of Science 500篇,Cochrane Library 21篇,CNKI 3篇。通过删除重复文献、系统综述及病例报告后剩余494篇。进一步通过阅读标题,删除未行EH治疗或研究对象未发生脓毒血症文献。剩余文献56篇,通过全文阅读,除去无法统计生存预后或无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文献。最终纳入28篇研究[8-35]行进一步Meta分析,其中EH与临床预后的文献[8-10, 12-16, 18-20, 22-24, 28-32, 34-35]共计21篇,EH与细胞因子水平的文献[11, 17, 21, 25-27, 33]共计7篇。见图1。
图1 检索流程图
2.2研究对象特点 共28篇文献累计2 587例患者纳入研究,最早的文献[14]发表于2010年1月,最新的文献[15]发表于2019年12月。其中21篇文献[8-10, 12-16, 18-20, 22-24, 28-32, 34-35]报道了EH与IHM的关联,16篇文献[8-10, 14-16, 18-20, 22, 24, 28, 31-32, 34-35]报道了EH与ICU住院时长(length of ICU stay,LOIS)的关联。将EH治疗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共8篇文献[10, 13, 18-20, 28, 31-32]报道了HVHF与IHM的关联,共4篇文献[9, 15, 29-30]报道了PMX-HB与IHM的关联;将脓毒症患者按照合并症进行亚组分析,共3篇文献[19, 23, 31]报道了烧伤性脓毒症患者接受EH与IHM的关联,共3篇文献[15, 29-30]报道了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接受EH与IHM的关联。纳入有关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预后关联的文献共计7篇[11, 17, 21, 25-27, 33],其中4篇[17, 21, 25-26]包含了细胞因子水平与LOIS的关联。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临床特点
2.3Meta分析结果
2.3.1EH与IHM及LOIS 21篇文献研究了不同EH治疗方式与IHM的关联,结果显示EH治疗可显著降低整体IHM(OR=0.83,P=0.04)。见图2。16篇文献研究了不同EH治疗方式对LOIS的影响,结果显示EH治疗,并不影响整体LOIS(P=0.69),见图3。
图2 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与脓毒症住院死亡率
图3 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与ICU住院时长
2.3.2新型EH与IHM
2.3.2.1HVHF与IHM 8篇文献研究了HVHF治疗对IHM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血液滤过技术相比,以高容量为代表的HVHF并不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P=0.22),见图4。
图4 高容量血液滤过与脓毒症住院死亡率
2.3.2.2PMX-HB与IHM 4篇文献研究了PMX-HB治疗与IHM的关联,结果显示与常规血液灌注技术相比,多黏菌素B的加入无法有效降低患者IHM(P=0.87),见图5。
图5 多黏菌素B血液灌注与脓毒症住院死亡率
2.3.3EH与伴有脓毒症合并症的IHM
2.3.3.1烧伤性脓毒症 3篇文献将EH运用于烧伤性脓毒症的患者,观察EH对烧伤性脓毒症的预后疗效,结果显示EH无法显著降低该类患者的IHM(P=0.08),见图6。
图6 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与烧伤性脓毒症的住院死亡率
2.3.3.2脓毒症合并AKI 3篇文献将研究对象限定为脓毒症合并AKI的患者,探讨EH对该类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显示EH同样无法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临床预后(P=0.77),见图7。
图7 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住院死亡率
2.3.4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IHM及LOIS 7篇文献报道了EH治疗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讨论了变化水平与IHM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的患者,IHM并没有明显改善(P=0.48),见图8。4篇文献研究了EH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整体LOIS的关系,结果显示,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的患者,伴随着整体LOIS显著缩短(OR=-17.58,P=0.04),见图9。
图8 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与住院死亡率
图9 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与ICU住院时长
2.3.5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基于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将纳入研究的28篇文献进行相关偏倚风险评估,整体文献评估多为“低风险”或“未知风险”。其中有11篇文献[12, 16, 18-22, 24, 28-30]为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偏倚风险较低。各研究文献对于预先申明的研究结果,均作了详细报告,见图10~11。
图10 偏倚风险图
图11 偏倚风险总结图
目前,针对脓毒症患者能否从EH治疗中获益的问题,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研究表明,EH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降低IHM或MODS的发生率。2014年Xu等[23]运用连续静脉血液透析技术治疗严重烧伤性脓毒症患者,结果显示MODS的发生率显著降低。2017年Guo等[13]在研究脓毒症所致的MODS患者机体免疫失衡过程中发现,HVHF可显著降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以及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同年Schädler等[12]在研究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清除与预后中证明,细胞因子血液吸附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60 d IHM。2018年You等[31]研究显示总体烧伤面积≥80%的烧伤性脓毒症患者,HVHF可以显著提高90 d存活率。
相反,有相关研究表明,EH治疗对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可能的原因假说包括:①“阈值免疫调节假说”:EH治疗对血液中细胞因子的清除,会导致组织中细胞因子与血液中细胞因子比例失衡,进而促进细胞因子从组织中转移至血液中,整体上体液循环中的有害细胞因子浓度并没有降低;②“峰值清除假说”:EH治疗对血液中有害成分的清除,同时伴随着营养物质及抗生素等治疗元素的清除,使得整体上体液循环中各成分比例没有明显变化[10]。最早于2010年Huang等[14]研究显示, 血液灌注虽然可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体内IL-6和IL-8水平,但并不影响其IHM以及LOIS。2014年Shum等[34]研究表明,针对革兰氏阴性菌性脓毒症,内毒素血液吸附法无法降低28 d病死率,并且对于SOFA评分及LOIS没有显著影响。针对新型EH在脓毒症中的治疗,许多研究将其与经典的EH治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在提高长期生存率方面效果有限:诸多研究[10, 18-20, 28, 32]提示以高容量为特点的HVHF治疗无法降低整体IHM;以血液滤过和吸附联合运用为代表的CPFA治疗,相关研究表明其对30 d或90 d IHM没有明显改善[8, 24];多黏菌素B联合血液灌注的PMX-HB治疗[9, 15, 29-30],在控制IHM、缩短LOIS以及降低SOFA评分方面,疗效同样有限。
本研究在讨论EH对脓毒症患者的影响方面,将IHM及LOIS纳入相关临床预后,比较了部分新型EH以及合并症患者的结局,并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影响进行独立研究;结果显示,对脓毒症患者,虽然EH的介入不会降低LOIS,但是EH治疗的合理运用在降低整体IHM、改善长期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前,标准化EH治疗的运用足以发挥其疗效,但新型EH的临床运用依然有待提高。对于伴有合并症(烧伤、AKI)的脓毒症患者,EH治疗尚不足以改善其临床预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合并症,依然是该类患者的治疗重点。对于在EH治疗过程中整体血液循环中细胞因子水平下降的患者,虽然IHM没有下降,但是LOIS明显缩短,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医疗资源的运用更加有效,ICU的住院费用也会相应降低。
本研究存在一下不足之处:①新型EH治疗只纳入了HVHF以及PMX-HB, CPFA和联合血液透析等因参考文献数量较少而未纳入分析;②十年来,EH治疗不断发展精进,因技术改进而带来的预后改善,无法从相关混杂因素中排除;③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仅从例数方面进行了预后统计,未在浓度水平的变化方面进行预后统计;④未进行异质性检验,纳入分析的文献可包含少许异质性较大的文献。
综上所述,脓毒症患者在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使用EH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合理的调控细胞因子水平可有效降低患者LOIS,使治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