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中童话故事教学策略谈

2022-01-21 20:39袁国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体童话教学策略

袁国芳

【摘   要】童话浅显易懂,富有童趣。课堂上,教师要牢牢把握童话的文体特征,循序渐进、高质高效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故事内容,进入文本深处,尝试仿写创编,从而学习知识、训练能力、领悟道理,真切地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真正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做到爱读童话、爱写童话。

【关键词】童话;教学策略;文体

统编教材中,童话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文学体裁。但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比如只关注童话中有趣的情节,教学匆匆走过场,阅读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带学生真正走进童话世界。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需要根据童话的特点,循序渐進地展开课堂教学,从感知故事情节到品读细节描写,从欣赏语言文字到创编故事情节,让学生经历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过程,真正体验童话的美好。

一、在“读、说、演”中感知故事内容

童话的一大特点是情节生动有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感受有趣的情节。

(一)多样朗读

朗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教师可以根据童话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读出故事的内涵,从朗读中体会童话故事的有趣。尤其是童话中那些充满神奇色彩的句子,值得学生一读再读。对于一些角色众多、对话内容丰富的童话故事,教师可指导学生感受角色的心理活动,模仿他们的语气语调,让每一次朗读都加深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比如,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中有许多对话。在对话过程中,主角大象的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很好的训练学生朗读的素材。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读、轮流读等多种方式,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深入体会大象的耳朵从耷拉到竖起再到耷拉的背后的心理变化,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

(二)复述练习

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童话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语言的生动有趣。复述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复述全文,也可以复述部分段落;可以详细复述,也可以简单复述。

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复述小女孩五次擦亮火柴看到的美妙景象。复述的要求是详细、有条理,不遗漏重要环节。这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教师帮助学生搭建复述支架,并让学生分工合作:女生复述小女孩擦亮火柴后看到的美妙画面,男生则担任旁白,复述现实画面。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感受她渴望得到关爱,拥有幸福的愿望。

(三)情境表演

情境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表演前要准备好道具,并进行引导,请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进行表演。学生能体验到表演的乐趣,也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会有一种成功的愉悦感。

比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教师可在教学中设置情境,让学生代入小蝌蚪的角色,模仿其找妈妈的过程,在表演中感受小蝌蚪急切、激动、失望等情绪。演到最后一幕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法,同时对这个童话故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在“品、评、悟”中进入文本深处

阅读童话,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而要深入文本,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感知多样的人物形象,体会文字背后深刻的内涵。

(一)感受语言风格

童话故事充满儿童情趣,值得细细品味。然而很多学生学习童话往往只关注童话的情节,急于快速读完故事,对一些细节匆匆带过。品读是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着眼童话的文本特点,品读关键语句,感受童话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激起阅读兴趣。

童话的语言简洁活泼,很少有华丽的词藻;童话中经常会运用拟人、比喻、反复、夸张等表现手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童话常常赋予平常事物以生命的特征,比如桌子会说话,老牛会变身,小孩会在天上飞,充满神奇的想象。学生通过细细品味童话中富有特点的语言,不仅可以加深对童话的认知,还可以找到童话与神话、寓言等文学体裁的区别。

(二)感知人物形象

童话故事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体会童话中的细节描写,感受角色形象。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关注语言描写,二是关注动作描写,三是关注神态描写。通过分析相关细节,学生可深刻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品质。这在童话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体会细节描写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角色进行评价。比如,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讲述巨人看到孩子们闯入自己的花园玩耍,很生气,把他们统统都赶走了,结果花园常年被冰雪覆盖。有一天,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孩子们来了,春天也来了。学完课文后,教师可设计一个小练习: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巨人做出这样的举动,你会怎样评价他?通过评价,学生体会到分享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善良的人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三)体会故事内涵

童话中的很多人物是真善美的化身。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向善向美,只有这样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比如,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更好》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了木地板的生命历程。无论经历什么,这粒种子总是心怀美好。教师可引导学生找一找“那一定会更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找到了四处,在反复出现的语言中,感受到种子在每一段历程中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从中体验到真善美。

三、在“仿、辨、创”中提升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教学童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迁移从课文中习得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仿写情节

童话的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写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童话的语言特点,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

比如,四年级上册《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讲述了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展开了不同的生活。课文重点描写了第五粒豆的神奇经历,它落进顶楼窗子下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慢慢发芽、开花,带给病床上的小女孩生机和活力。在学生学完故事后,教师可增加一个拓展训练:豆荚里还有第六粒豆。有一天,吹来一阵狂风,第六粒豆子飞啊飞……请模仿第五粒豌豆的经历写一段话。学生在仿写中尝试运用童话的语言风格,发挥想象,创编情节。

(二)强化思辨

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观点。一般而言,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他们既能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提炼,也能利用这个口头表达的好机会,提升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

比如,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是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通过小马和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小马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想给小马提什么样的建议?学生先分析小马的性格,得到结论——这是一匹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小马,再对症下药,从各种角度给出各种有意思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表达落到实处,辩证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创编结局

很多童话故事的结尾留有空白,给人想象的空间。为此,教师要给学生创编故事结局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笔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当然,创编不是指随心所遇地乱编,而是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编写出来的故事才是符合逻辑,具有阅读价值的。在创编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童话写作的技巧,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快速提高自身的童话写作水平。

比如,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改编结局: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故事的结局又会如何呢?可以讲给爸妈听一听,也可以拍成视频发给老师。根据学生创编的内容,班级内还要评出“最佳结局创编奖”。

综上所述,童话浅显易懂,富有童趣。课堂上,教师要牢牢把握童话的文体特征,循序渐进、高质高效地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故事内容,进入文本深处,尝试仿写创编,从而学习知识、训练能力、领悟道理,真切地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真正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做到爱读童话、爱写童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5.

[2]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5.

[3]王元华.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12:123.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小学   311200)

猜你喜欢
文体童话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另类文体巧谋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童话镇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午夜童话镇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