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反馈教学法”在高师院校公共体育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1-20 11:44尹华跟童立涛刘刚项建民黄艺陈夏徐佳丽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乒乓球实验组动作

尹华跟,童立涛,刘刚,项建民,黄艺,陈夏,徐佳丽

(1.上饶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1;2.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人文基础部,贵州 铜仁 554300)

乒乓球作为一项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是大学体育普修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校园体育课余活动中学生参与较多的项目之一。进一步深化乒乓球教学课程的创新,使学生更易于了解和领会乒乓球技术动作要领及提高学习兴趣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更多的是采用传统“说教式”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只能从老师的讲解与示范中学习技术动作,在脑海中产生的印象不深,不利于其对抽象的概念及技战术等知识的掌握。这很难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不利于将完整的知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并产生厌学的情绪,影响课堂教学质量。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现如今,视频反馈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该教学方法能比较直观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掌握技能技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教学上做到质量教学、特色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近20年的文献检索来看,视频反馈教学已经运用到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学当中。在体育学科中,视频反馈教学已经逐渐在篮球、田径、健美操、排球等项目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乒乓球项目上却很少有涉及。该项目的研究目前只有乔孟杰[1]和王茂利[2]采用视频反馈教学对乒乓球进行研究。可以看出,该项目采用视频反馈教学进行研究还极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采用视频反馈教学对大学生乒乓球普修课课堂教学进行探究,为今后提高大学生的乒乓球练习效果,为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形象化提供一定的数据及理论支撑,这对改进乒乓球技术课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根据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安排,选取上饶师范学院2018级政法2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班共有41位女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所需,利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输入“视频反馈”“乒乓球教学”等关键词检索近20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有用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另外,通过互联网收搜有关视频反馈的精品课程进行学习,为本课题顺利地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受试对象的分组情况,本课题设计了两份问卷,实验前就全班同学(41人)对乒乓球的兴趣程度进行调查,试验后对实验组的同学(21人)就视频反馈教学效果评价进行调查。

1.2.3 实验法。

(1)受试对象的选取和分组。根据乒乓球的教学计划、场地条件及授课班级人数等因素,选取18政2女生班为受试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21人和对照组20人,在测试前的检验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实验器材。乒乓球拍由老师开学前通知学生自备,乒乓球为校乒乓球馆的训练球,拍摄仪器选用一台日本产(卡西欧EX-FH250)摄像机,摄像机拍摄频率为120帧/秒,同时在特定情况下结合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拍摄,笔记本电脑一台。

(3)实验时间及地点。本次实验根据学校教学时间安排,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进行为期17周的授课,每周2学时。第1周主要是对实验前学生的身体素质(1分钟跳绳个数、30秒滑步折返摸台次数、跳远距离)及基本球性(一次性对空颠球个数、对墙颠球个数)进行测试,以确保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第17周统一进行实验后测试。本次实验教学场地在校乒乓球馆进行。

(4)测试指标的选取。根据教学内容、大纲及教学进度确定了六个测试指标(包括基本球性),分别是1分钟正手攻球、1分钟反手推/拨球以及正手对角和直角发区域奔球和下旋球(各发5个球),攻球及发球路线具体见图1A与图1B。

图1 A 正反手攻/推球路线图

图1 B 直/斜线发球路线图

(5)教学模型的设计[3]。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两组学生中的教学模型如图2、图3。

图2 传统教学(对照组)模型图

图3 视频反馈教学(实验组)模型图

(6)考试方法。为避免任课教师对两组学生产生“霍桑效应”,考试采用集中考核、考教分离的形式进行,即授课教师不参与考试过程,由测评小组按照教学大纲的技评细则进行统一标准考核,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4-5]。

(7)技评方法及标准。根据人教版《球类运动(乒乓球)》及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青少年运动技能测试评价标准(乒乓球)》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所学习并测试的乒乓球正反手攻球及发球的连贯性制定技评方法及标准,测评小组由课题负责人从学院球类教研室聘请。技评方法及标准的具体细则见表1。

表1 技评方法及标准细则统计表

1.2.4 数理统计法。对考核结果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对实验前问卷和试验后实验组对视频反馈教学效果的问卷运用Excel进行建模并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两组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认知度调查分析

认知度是反映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知晓程度,可以通过人的意见和举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间接形式的测量和观察态度的方向性看出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6-7]。由表2可知,实验前两组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接触程度、兴趣程度、学习态度以及自信心程度等四项调查项目的结果显示,其P值分别为0.953、0.945、0.947、0.946,均大于0.05。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在对乒乓球课程的整体认知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属于同一等级,实验对象在对课程认知度方面条件对等。

表2 实验前两组学生对乒乓球课程认知度调查统计表(n=41人)

2.2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及基本球性测试结果分析

表3所测的各项身体素质、基本球性指标主要是评估受试学生的基本身体机能状况和接触乒乓球基本技能的程度。为了确定两组学生各项测试指标的可靠性,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所测的各项指标的P值分别为0.464、0.494、0.635、0.808、0.662,均大于0.05。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在所测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属于同一等级,实验对象在身体素质和基本球性方面条件对等。

表3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及基本技能测试成绩统计表(n=41人)

2.3 实验后两组学生基本技术的技评结果分析

成绩评定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师生都可依据评定来不断地调整教与学的方法,同时也可通过成绩评定所反馈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根据表4两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后,从所测的正手攻球、反手推/拨球、正手直/斜线发球(下旋球、奔球)等指标的结果来看,在技术达标成绩上,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拨球两项技术指标的P值均小于0.01,正手发斜线奔球技术的P值小于0.05;其余三项技术指标的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在技术指标(发球)的选取上过于细化,导致部分技术指标教学实验效果不明显,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适当延长教学周次或优化选取实验测试指标。另外,在技术评定成绩上,除正手发直线下旋球的P值小于0.05外,其余五项技术指标的P值均小于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学生在击球的落点及动作的连贯性上要好于对照组,从而体现出视频反馈教学能够使教师对教学情况、学生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把控,利于提高师生的教学自觉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形成,这对达到教学目的具有极大的帮助,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分析[8],说明视频反馈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说教式”教学。

表4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评测试成绩统计表(n=41人)

2.4 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基本球性测试结果分析

表5 是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对基本球性(对空颠球、对墙颠球)的技术评定成绩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各项指标P值均小于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视频反馈教学在学习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加强自身对乒乓球基本球性的提高。其原因在于,视频反馈教学能够通过暂停、放慢或重播等技术,以及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等拍摄方法,可以及时把握学生在技术实践中的重点问题,将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准确。教师则可以根据视频对学生的练习动作从多个角度、各个侧面进行分析和反馈,直观、有效且针对性强,能快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变过去的“被动”学到现在的主动学习。

表5 实验组学生实验前、后基本球性测试成绩统计表

2.5 实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效果的评价

2.5.1 视频反馈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影响

根据表6评价的结果并结合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来看,通过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氛围,明显能感觉到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热情的高涨,而对照组学生由于对技术动作理解不深,导致学习信心有所下落。实验组学生在对每次所学的技术动作录完像后,都认真地听取教师对视频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且非常愿意按照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重复练习,以求尽快改进技术动作。在课外练习中,实验组学生在下午课余时间均有同学结伴到球馆进行自主练习,而且能够基本掌握通过视频拍摄的技术动作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分析和反馈。实验组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都愿意看到自身的动作完成及改进程度如何,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对技术动作进行完善,这种学习热情在传统“说教式”教学(对照组)中无法感受到的。结合表6调查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在B3(课程学习的兴趣)、B6(学习的自信心)、B1(学习的主动性)、B7(学习气氛)、B8(激发学习潜能)等五个调查项目中表示非常赞同的评价分别占95.24%、90.48%、85.71%、80.95%、66.67%,只有B8(激发学习潜能)上有1名同学评价不赞同,占4.76%,说明视频反馈教学法极大地增加了实验组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5.2 视频反馈教学对保证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性的影响

教法的选择和实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从教学实践过程中来看,对照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不明确,对技术动作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教师口头指点,不能直观地看到自身技术动作掌握的好坏。因此学习活动存在盲目的、机械的学习,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然而,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因受到教师的外部控制,学生自我控制反馈的信息源明显增加,即使老师不在临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个体和学生之间也能通过视频拍摄的结果分析自身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和团队精神。根据表6实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在B9(规范技术动作)、B10(技术明显提高)、B2(提高自学能力)、B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B5(了解技术缺陷)等五个调查项目中表示非常赞同的比率分别占85.71%、80.95%、76.19%、76.19%和71.43%,除在B10(技术明显提高)中有1名学生表示不赞同外,其余调查项目赞同率达100%,说明视频反馈教学在技术动作教学方面能够保证教师教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性,并且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观察、创新思维、判断及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表6 实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效果评价调查统计表(n=21人)

3 结论

3.1 视频反馈教学法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动作表象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帮助。实验证明该种教学方法在乒乓球课程中切实可行,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3.2 视频反馈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

3.3 视频反馈教学法对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准确,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多渠道信息源交流,能促进学生在判断、创新、观察方面的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乒乓球实验组动作
乒乓球悬浮术
跳舞的乒乓球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靠拢的乒乓球
动作描写要具体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IFABP、LFABP检测技术在小儿肠缺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