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瑶
(辽宁省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疾病,一般由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所致,老年人为常发人群,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2]。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且呈现反复发作的情况,其中营养不良为相关因素[3-4]。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常常伴随营养状态不佳的情况,对康复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开展饮食护理干预,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改善,对患者康复发挥促进作用[5]。本次研究对饮食护理干预的开展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选择于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以护理方案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分析,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4、20例,年龄为61~85岁,平均年龄为(69.58±5.86)岁;44例患者纳入试验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6、18例,年龄为61~86岁,平均年龄为(70.36±5.85)岁。统计学分析两组基本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次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护理方案开展于对照组中,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并开展健康教育等[1]。而试验组则同时开展饮食护理方案,方案内容具体为:①在患者入院时,应用微型营养评定表,有效评估患者营养状态,以此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医师进行询问,强化与患者和家属间的交流,了解导致营养状态不佳的原因,商议解决对策,以便对护理方案进行改善。②制订饮食方案。以疾病类型、代谢特点、膳食指南、食物交换表等为依据,制订患者饮食方案,并对患者进行监督,每日按治疗方案进食,补充营养量。针对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要开展肠外营养支持,为期1周时间,以患者营养情况为依据制订饮食方案,并监督营养膳食摄入情况,保证饮食干预效果。③限制饮食。对摄入蛋白质、热能进行限制,如果患者病情严重,每日摄入热量大约600 kcal,摄入蛋白质量在20~30 g间,经过3 d饮食限制后,可适量增加热能,约1200 kcal/d,适量增加蛋白质,40~50 g/d,当病情呈现好转情况,将豆类制品、淡水鱼、瘦肉、牛奶、植物油等给予患者,并对摄入钠盐量进行限制,<5 g/d,蔬菜保证低钠含量,茄子、莴笋等,对摄入罐头、菜油等量进行控制,如果患者本身进食较少,或利用利尿剂,要放宽摄入钠盐量。④补充饮食。饮食循序渐进,食物慢慢过渡,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对心肌进行保护,新鲜蔬菜、瓜果多摄入,葡萄干、果汁等要少吃,在使用利尿剂时,要对镁、锌进行补充。⑤将膳食处方向患者进行发放,在患者住院过程中责任护士以患者代谢情况和营养状况为依据予以患者营养饮食,确保患者摄入足量营养,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使其为患者准备合理膳食,对患者进行监督,每日保障营养物质足够摄入,提升患者配合度,提升饮食干预效果。
1.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为:营养情况,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两组患者对2种护理方案的满意程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统计,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90~10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一般满意度。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利用QOL生活质量评分表,总分60分,20分以下为极差,21~30分为差,31~40分为一般,41~50分为良,51~60分为优,分数越低生活质量越差。利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患者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3项。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比数据分析均选择版本为SPSS 23.0的软件包,验证计量、计数分别以t和χ2为方式,判定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依据,表明对比数据差异性明显。
2.1 对比开展前后患者营养情况 2种护理方案开展前数据对比P>0.05;开展后相对比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提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种护理方案开展前后对患者营养情况的影响对比()
表1 2种护理方案开展前后对患者营养情况的影响对比()
2.2 对比两组满意程度 对比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饮食护理干预的总满意程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两种护理方案的满意程度对比[n(%)]
2.3 对比开展后生活质量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开展后生活质量评分为(39.98±4.45)分,试验组开展后生活质量评分为(53.40±3.19)分,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提升明显,t=16.2582,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 对照组44例患者中评价为完全依从的例数和完全依从性分别为15例和34.09%;评价为部分依从的例数和部分依从性分别为18例和40.91%,评价为不依从的例数和不依从性分别为11例和25.00%,总依从性为75.00%,试验组44例患者中评价为完全依从的例数和完全依从性分别为24例和54.55%;评价为部分依从的例数和部分依从性分别为17例和38.64%,评价为不依从的例数和不依从性分别为3例和6.82%,总依从性为93.18%;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63,P<0.05)。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疾病,疾病特点为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6-8]。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伴随营养不良,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应用微型营养评定量表对患者营养进行评分,评分<17分表明营养不良,评分于18~23分表明有营养不良风险,评分>24分表明营养状态良好,以此为依据对患者制订饮食方案,补充患者营养,改善患者情况[9-10]。相关研究表明[1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会导致心室收缩功能发生障碍,必须及时治疗心力衰竭情况,改善患者营养情况,以此才能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和心功能。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随病情的不断进展,会增加患者家庭负担和身心负担,机体营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13]。所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较为重视饮食护理干预,而在传统饮食护理中主要对摄入的总热量进行控制,食物保证少糖、少脂等,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对维生素进行充分补充,饮食原则少食多餐,并要求患者严格遵守,防止发生饱胀感[14-15]。而本次研究的饮食护理干预,以患者营养状况为依据对患者实施营养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对膳食方案进行制订,并积极与患者沟通,提升患者配合度,构建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显著改善营养状况;营养补给适当,对机体需求进行满足,以此保护肠道黏膜,防止由于肠外营养干预而发生感染和代谢障碍,维护患者肠道功能[16-18]。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升,传统护理方案已经无法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要求,饮食护理干预作为一个重要的护理内容,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开展饮食干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以此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治疗效果[19-2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饮食护理方案的开展提升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95.45%患者对饮食护理干预表示满意,且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明显,另外患者依从性提升明显,可见护理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饮食护理方案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对患者康复可发挥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