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

2022-01-20 06:44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期
关键词:肝性预见性病患者

梁 晶

(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肝硬化肝性脑病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目前呈阶梯状上升的状态,病因主要为肝脏疾病引起患者机体代谢功能异常,发生紊乱,导致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综合征。此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昏迷、行为障碍等症状,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降低生活质量[1]。相关报道显示,大多数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发病前,会出现黄疸等现象,若予以及时发现初期临床症状以及病因,同时实施有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预后的改善[2]。本文为探析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产生的影响,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58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实施相关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时间区间为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收的58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依照入院前后,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护理组),各29例。常规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为(49.00±5.40)岁;护理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为(50.00±5.73)岁;组间对比两组基础信息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本次参与研究对象,均属于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所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肝性脑病临床诊断标准。③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重要脏器严重损伤者。②配合度不佳,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③合并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者[3]。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向患者宣教相关健康知识,给予饮食、用药指导等,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规律,遵医嘱用药等。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基础护理。由于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需加强监测其各项身体指标,如心率、血压、脉搏、体温等,详细记录下来,并依据指标变化,预判患者是否会发生并发症,如感染、消化道出血、脑水肿等。若发生异常状况,护士需及时告知临床主治医师,及时做出应对治疗[4]。②饮食及营养干预。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其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是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需更加注意。针对清醒者,可予以适量的植物蛋白,严禁摄入过多,造成病情加重。针对上消化道出血者,出血初期对其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干预,待病情缓解后,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食用流质食物[5-6]。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伴大量腹水,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师的要求,予以补充适量清蛋白,防止其电解质紊乱,改善血容量不足。③日常生活干预。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清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控制适宜温湿度,尽可能满足患者对病房的需求,为其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有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另外予以患者皮肤、口腔干预,定时辅助患者翻身,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压,受压部位按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等,预防发生压疮;告知患者用餐后,需及时漱口,可通过拍背的方式,协助其排痰等,有利于预防发生呼吸道感染、口腔炎症等并发症[7-8]。④心理干预。由于此疾病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周期长,需长期卧床,极易产生不同类型的并发症,会造成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烦躁、焦虑等,降低治疗依从性。可加强与患者交谈,予以理解,向其及其家属讲述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如病因、治疗目的等,并告知以往成功案例,鼓励家属积极配合,给予患者更多关怀,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乐观积极面对该疾病,提高依从性[9]。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物质生活、心理状态、社会角色、认知能力、躯体健康)评分,并发症(压疮、消化道出血、感染)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以生活质量量表为参照,统计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主要为物质生活、心理状态、社会角色、认知能力、躯体健康5个方面的内容,各项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并发症发生率=(压疮例数+消化道出血例数+感染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分析以SPSS 21.0实施,定性资料使用χ2检验,n予以表示,()描述定量资料,t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常规组与护理组物质生活、心理状态、社会角色、认知能力、躯体健康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常规组比,护理组上述各指标评分均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常规组(31.03%)与护理组(3.4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 论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肝性脑病,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其病因复杂多样,主要为尿毒症、消化道出血、感染、高蛋白饮食、手术创伤等[10]。临床实践发现,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使其树立治疗自信心,显著改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11]。经过研究发现,对此类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案干预,护理人员由于受到医嘱惯性思维影响,导致护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造成患者整体护理效果不太理想[12]。因此,选取更适宜的护理干预,对临床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尤其是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学者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显著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临床护理思维意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可大幅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最佳配合度,提高临床疗效,进而促进预后的改善[13]。本研究结果为:护理后与常规组物质生活、心理状态、社会角色、认知能力、躯体健康评分比,护理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中,常规组(31.03%)与护理组(3.4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相比仅用常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4]。分析其原因:预见性护理干预为临床中较为成熟的护理模式,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全面性等特点,核心为患者,了解其病情实际情况,护理人员通过自身专业技能、临床护理经验,并结合病情情况,具体分析可能会影响患者临床疗效、加重病情的因素,明确潜在影响因素之后,据此予以针对性干预,消除相关影响因素,确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5]。此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基础护理、饮食与营养干预、日常生活干预、心理干预方面为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服务[16]。其中加强监测其各项身体指标,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7]。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予以针对性的饮食、营养干预有利于避免病情加重,尤其是及时补充合理清蛋白,有效预防发生电解质紊乱,可使患者获得较充分的机体营养,改善其血容量不足,对患者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18]。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加强皮肤以及口腔管理等,有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预防发生压疮、呼吸道感染、口腔炎症等并发症[19]。且并发症发生率的明显降低,可预防患者因并发症而产生负性情绪,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信心,对患者机体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20]。同时,强化沟通,宣教健康知识、加强人文关怀等,有利于缓解负面情绪,保持最佳的配合度,提高临床疗效[21]。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应用中,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了明显改善,包括物质生活、心理状态、社会角色、认知能力、躯体健康,通过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得到良好的物质生活,保持较舒适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疾病具有较高的认知,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而且能够使患者充分认知自身的社会角色,可更顺利的对自身角色加以认知,对患者躯体康复具有显著作用[22]。

综上所述,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肝性预见性病患者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