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改革与思考

2022-01-15 13:53陈怡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期
关键词:德育课技工学校德育工作

陈怡

[摘           要]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技工学校的职责所在,德育同样是技工学校的工作重心,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结合不紧密的现象。德育课作为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德育课对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还缺乏较强的引领性、基础性和塑造性,存在德育课育人价值彰显不够、与学校其他德育工作脱节等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存在思想认识层面、师资队伍建设及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由此提出更好发挥德育课应有功能的对策。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德育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3-0136-03

在加快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加大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力度的前提下,德育课的内涵从“立德树人”和“工匠精神”等方面得到拓展延伸,学生素质也显著提高。然而,现阶段技工学校德育课还未充分发挥其效用。

一、技工学校德育课的突出问题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涉及各个方面,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法治意识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培养。但目前技工学校的德育课还未完全实现其意义。

(一)学校对德育课特殊性的认识存在不足

目前,技工学校大多从国家要求等方面来认识德育課的重要性,未能充分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及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来考虑德育课的意义所在,将德育课当作一门普通的课程,未能彰显德育课的特殊性。

学校认识的偏差会影响教师和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德育课上存在睡觉、完成其他课程的功课、嬉戏玩闹等现象,学生误认为德育课是与专业无关紧要的课程。

(二)德育教师的教学地位与课程重要性不相称

德育教师在学生心中存在感较弱,他们与学生在课堂外的联系较少,学生有问题往往会选择找班主任教师而不是德育教师。另外,德育教师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存在感较弱。德育教师大多是学校相关政策的执行者而非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不管是在学生心中还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德育教师的存在感都较弱,教学地位较低,与德育课程的重要性极不匹配。

(三)德育课的教育性不够突出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在教导学生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个人思想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现象,如金钱至上,认为学习是为了以后上班挣钱。另外,大多学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这些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教育性。

二、技工学校德育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德育课各主体思想认识上略有不足

在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关键课程作用”。然而,技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学校管、教师教及学生学的重心都偏于专业课。

从学校方来看,从提升办学质量、吸引考生报考的角度出发,专业课的质量被摆在了第一位。此外,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往往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学校方对学生的要求更多体现在日常行为规范上,重管轻育。

从教师方来看,技工学校的学生相对较“顽劣”,因此教师主要追求的是学生课堂纪律情况。

从学生方来看,技工学校的学生本身是需要被引导教育的群体,而学生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环境中,正面积极的引导较少,学生认知容易出现偏差。

(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首先体现为教师德育观念有些落后。目前技工学校德育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而获得相应的德育知识仅仅是德育的第一步。此外,仅仅通过课堂讲授以期望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对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能力及学习欲望不强的学生而言,可能较难获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度也难以提升。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其次体现为教师师生观及学生观的偏差。教师出于教师权威的考虑,往往以管理者的身份来要求学生,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同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可发展性,认为学生“不可教”,从而产生倦怠心理,教学成就感较弱。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还体现为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德育课在政治、经济、历史、伦理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德育课教师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同样体现为德育教师对学校相关事务及其他德育工作的陌生上。德育教师作为德育的工作者,应对学校管理工作了如指掌,否则,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将降低,教师在学校的存在感也较弱。

(三)德育课理论与实践统一度不高

德育课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度不高,实际是将德育课简单地“课程化”,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于理论教学,忽视与实践的联系,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道德知识较为丰富,却未能真心认同相关知识,也就很难有相应的意志去做出行为上的转变。

同时教师未能充分与时俱进,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及学生实际相结合。德育课是一门时代性的课程,这要求德育课教师能够与时代共进步,将时代内容体现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举事例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否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体现为教师大多采用讲授法,未能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手段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四)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德育课在大部分学校属于考察课,初衷是为德育课教师考评学生学习成果留有更多的余地,而在部分师生眼里,考察课约等于不重要的课。评价方式主要还是以知识为导向,评价主体主要为任课教师,评价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把握。

这种课程评价方式未能体现德育课的独特性。德育课是一门见效慢且最终效果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课程,现有评价模式很难判断学生实际行为的转变,也就很难落实课程评价的意义。

(五)负面环境的影响

校园环境总体上由教师把控,但由于并没有形成全体教师的联动,德育课的教育性在课后有时候未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且部分学生在与同学或其他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会传播一些较为负面的思想,影响德育功能的实现。

网络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一方面一些负面的新闻内容可以凭借网络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极广的范围,这容易对学生心灵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算法会促使同质化的内容不断被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让学生对社会现状存在誤解,影响德育课所学内容的内化。

另外,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难以忽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金钱观念的塑造上。再加上现在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还比较低,使技校学生对在技校的学习生活较为轻慢。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既是德育课教育性难以实现的原因,又是德育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技工学校德育课问题的应对策略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技工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时代对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基于以上情况,为解决目前德育课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切实提高德育课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部强调要“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明确德育课的地位和作用,学校认识首先要到位。

首先,学校在重视德育外显形式展示的同时,也要注重挖掘德育课程的内涵价值。学校开设德育课程的意义需切实落到提升学生素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层面上。

其次,“育”“管”齐下。学校和教师往往更重视对学生的管教,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育”得放在与“管”同等的位置,“育”“管”齐下,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性需要强硬手段来遏制,而学生道德观念的内化和道德行为的真正转变靠“育”。

最后,学校要正视德育课能教给学生的“软技能”。彼得斯强调培养“受过教育的人”,并非受过教育就是“受过教育的人”,“如何能够被称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呢?根本在于其所具有的职业素养这种内在‘知识要素,而不仅仅是技能和技术的简单组成”。如果仅仅强调专业课教给学生的“硬技能”,其结果无非是造就流水线上的产品。培养“受过教育的人”,其关键在于价值观的引导,价值观引导的任务主要落在德育课上。

(二)加强德育课教师专业化建设

针对德育课现有的一些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首先,教师的专业知识要过硬。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分为政治、经济及法律等各个方面,德育课教师应该在精通某一专题的德育知识基础上,尽量涉猎其他方面的德育知识,并且具有相应的实践知识。

其次,德育课对教师在专业情意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技工学校的学生往往较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因此德育教师需要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与学生融洽相处,这样德育课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对德育教师而言,对学校各项事物的熟悉程度及参与程度很重要。德育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德育课教育工作者。教师只有熟知学校各项事物,才能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如此才能提升德育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同时,德育教师还应参与到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中,这样德育课才能更好地与德育实践相联系,使学校所有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整体。

(三)完善课程教材

教材的编写应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同时要符合现在的社会环境,将社会的道德热点问题尽量与教材接洽。各阶段的教材应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有良好的衔接性,使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的过程中没有割裂感,增强学生对整个德育课程体系的认同感。

在现有教材条件下,教师应尽量将教材与学生实际及社会热点相联系。这既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明确课程意义,内化所学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据笔者观察,学生在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都会积极参与其中。

(四)创新教学方法

德育课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课程诉求并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输上,它要求知、情、意、行全方位的成长和收获。对技工学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长善救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内化所习得的种种德育知识。同时由于技工学校学生往往比较外向,更加渴望与教师进行人际往来,教师要格外注意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五)改革评价体系

首先,明确将德育课和一考定成绩的传统理论课分割开来。德育课的效果是很难从卷面看出来的,试卷只能表明学生是否知道应该如何做,而不能表现出他们实际的行为方式。因此应利用将平时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其次,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课堂纪律、生活习惯、课堂学习态度等都是评价指标,必要时与其他课程及其他科任老师联动,将德育课程的考核落实到各门课程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建立长效的大德育评价机制,德育的评价不应该存在学期与学期之间的割裂,各阶段的德育评价应该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德育评价体系,以明确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评价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教师及学生看到进步,使学生正视且重视德育课的同时,教师也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六)优化校内育人环境

学校德育工作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德育课与学校整体的德育工作相互成全。

一方面在其他课程上要进行德育工作的渗透,课程思政并非高校独有,任何课程的教师都并非仅仅传授知识,教师应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品格及品行,践行“全课程育人”理念,为优化育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思想文化、校风及社团文化等各个方面,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依靠举办各种活动、美化校园等大同小异的手段。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阻止校园文化的破坏相结合,才能优化育人环境,减少学生对社会传导的负面内容的摄入,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好地实现德育课该起的作用。

德育课归根结底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教学生学做人。技工学校应切实贯彻中央对学校德育提出的新理念,为社会输送高技术人才的同时,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Z].2019-11-20.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Z].2019-8-14.

[3]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教材〔2020〕2号)[Z].2020-1-19.

[4]教育部.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6〕6号)[Z].2016-2-4.

[5]梅文涛,郑勇峰.论彼得斯“受过教育的人”与职业素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8(7):16-20.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德育课技工学校德育工作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技工学校内控体系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