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慧,童光磊,李少新,鲍劲松,蔡云飞
(安徽省儿童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属于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者发育缺陷的综合征,多数的患儿智力较正常儿童低,且还伴有反射及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加重患儿家庭的负担[1]。研究表明,高收入发达国家脑瘫发病率为2.1‰[2]。关于本病中医学中并无明确的病名,多根据其症状归属于“痴呆”“五软”“五迟”等范畴。本病症状较复杂,且并发症较多,治疗较困难,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西医康复训练及中医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中药或两者联合等[3]。有报道指出,康复训练能促进患儿神经功能发育,有助于患儿康复[4]。目前针灸治疗脑性瘫痪患儿获得了较好的疗效,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其中,醒脑开窍法针灸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智力、运动功能等[5]。因此,本研究采用醒脑开窍法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等的改善作用,具体如下。
共纳入90例脑性瘫痪患儿,均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诊治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5~5岁;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5岁,具体见表1。两组患儿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1],在婴儿期神经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主要是肌张力、反射、姿势和自主运动等异常。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6],患儿出现行迟、立迟、手软、足软等。
纳入标准:符合脑性瘫痪诊断标准;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研究;患儿可配合治疗与研究。排除标准:有其他脑部疾病、血液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及坐位、竖头、爬行、翻身、行走、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每日3次,每次1 h,连续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法针灸:选取百会、足三里、四神聪、三阴交、肾俞、肝俞、尺泽、内关、合谷、委中、涌泉等穴位,具体操作方法为:百会、足三里、尺泽、内关、合谷、委中、涌泉用捻转补法;四神聪穴用提插补法;三阴交穴直刺0.5~1寸,肾俞、肝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进针,留针过程中用捻转补法;每天1次,每周5次,留针30 min,并注意保暖,连续6个月。
(1)疗效标准显效:患儿姿势及反射无异常,运动协调能力、肌力等接近同龄儿童;有效:上述肌力、反射等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无效:上述肌力、反射等无显著变化或者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7]。
(2) 量表评分对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均由同一人完成。具体如下:①精细运动能力(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8]和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9]量表评分,评价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粗大神经的恢复程度,分数越高表明恢复的情况越好;②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10]:包括大小便、吃饭、穿衣、洗澡等10项内容,共100分,分数越高功能越好;③综合能力评分:参考《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对患儿认知、言语、运动功能等进行评价,共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病情越轻[11]。
(3)中医症状积分[12]:主要包括立迟、行迟、手软、足软,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0-3分分别表示症状的严重程度,即无、轻度、中度及严重。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疗效比较 [n(%)]
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FMFM评分和GMFM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FMFM评分和GMFM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下同。
组别 例数 时间 FMFM GMFM对照组 45 治疗前 47.38±5.83 132.69±14.75治疗后 52.64±5.08* 170.67±14.29*观察组 45 治疗前 47.69±6.07 131.78±12.62治疗后 59.62±4.67*# 195.36±9.51*#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ADL评分、综合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儿ADL评分、综合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ADL 综合能力评分对照组 45 治疗前 50.82±6.78 38.22±7.66治疗后 76.47±7.28* 52.73±5.25*观察组 45 治疗前 51.22±6.48 37.87±6.53治疗后 88.87±5.44*# 58.78±6.51*#
治疗前,两组患儿积分(立迟、行迟、手软、足软)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降低,而观察组在改善行迟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立迟 行迟 手软 足软对照组 45 治疗前 2.01±0.43 1.99±0.41 2.06±0.49 1.94±0.41治疗后 0.96±0.19* 1.01±0.34* 0.92±0.27* 0.94±0.31*观察组 45 治疗前 2.14±0.46 2.03±0.41 2.06±0.62 1.92±0.43治疗后 0.90±0.30* 0.90±0.30*# 0.88±0.32* 0.86±0.34*
目前临床上认为脑性瘫痪的病因主要与母体妊娠期遗传学、生物性等因素有关,而发病的主要机制为脑缺氧,此外,出血、溶血、中毒及感染等同样会影响疾病[13,14]。康复训练治疗脑瘫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张艳等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结果发现,观察组疗效显著,患儿痉挛情况改善,肢体功能、语言、智力等恢复良好[15]。近年中医在治疗CP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针灸。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改善脑的代谢,调节神经元的功能,保护脑组织[16]。《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督脉为阳脉之海,上可至清阳之窍,下达元气之本;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成五迟五软之证。醒脑开窍法针灸取督脉各穴,针灸可通调脏腑脑髓,醒脑开窍,疏经通络、全身舒爽、祛病祛邪。故本研究采用醒脑开窍法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
小儿脑瘫属于中医“五迟”“痴呆”等范畴。小儿先天发育障碍,肝肾亏虚,髓海失充,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活动不利,或由于后天气虚精亏,气血瘀滞,筋脉失养导致肢体挛缩、屈伸不利[17,18]。有研究发现,针灸可补益先天,有补肾填精、益气生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作用,能显著改善儿童的运动功能障碍,促进脑部发育[19,20]。通过穴位刺激缓解肢体肌肉痉挛,改善粗大运动神经功能。头针针刺具有醒脑开窍、行气活血、疏通经脉的作用,刺激脑部穴位,促进细胞修复,增加神经递质分泌,改善局部循环[21]。王文翔指出针灸有助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言语康复[22]。张鑫等指出针刺治疗婴幼儿期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显著[23]。刘汇团等研究发现,醒脑开窍法针灸能改善小儿CP的智力及运动功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24]。有研究显示,醒脑开窍针灸疗法能改善CP患儿局部微循环,改善血氧供应,促进受损神经元恢复。本研究表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较于单纯的康复训练,醒脑开窍法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CP患者的有效率更高,疗效更好。治疗前两组FMFM、GMFM、ADL及综合功能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改善,观察组各项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中行迟积分优于对照组,提示小儿脑性瘫痪经醒脑开窍法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儿运动功能、智力、语言等恢复较好,日常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醒脑开窍法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脑性瘫痪患儿中应用效果良好,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