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锋,马洪庆,武雪亮,褚孟楼,刘 勋,何景利,王贵英,3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石家庄 050011 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河北张家口 075061 3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胃肠外科,石家庄 050051
腹股沟斜疝和乙状结肠癌均为临床常见疾病,腹股沟疝疝囊内常为部分大网膜、小肠和大肠,其中小肠较大肠更为常见,约10%腹股沟疝为嵌顿性疝,常会导致肠梗阻及肠坏死等。临床上结肠癌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梗阻甚至穿孔。但乙状结肠癌疝入右侧腹股沟在临床中比较罕见,临床中极易造成漏诊而影响治疗策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近期收治1例乙状结肠癌疝入右侧腹股沟致难复性斜疝。
患者男性,70岁,主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60余年、进行性增大3年、疼痛半个月”于2020年9月20日来院就诊。自诉幼年时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当时未予处理,3年前肿物进行性增大,肿物可进入阴囊,且无法还纳,近半个月出现右侧腹股沟疼痛。站立查体可见右侧阴囊及腹股沟区明显肿大,大小约20 cm×20 cm,伴有触痛,阴囊内似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5 cm×5 cm,质中等,边界不清,活动度良好,平卧时肿物不能还纳至腹腔,透光试验阴性(图1)。查腹部CT:右下腹壁肌肉连续性欠佳,右侧腹股沟区可见直肠、乙状结肠及周围血管(包括肠系膜下动脉)疝入,乙状结肠壁增厚,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周围脂肪间隙不清。影像诊断:乙状结肠壁增厚,符合癌表现;右侧腹股沟疝(图2)。查电子结肠镜提示:乙状结肠距肛缘18~25 cm可见隆起性新生物,近环周,破溃不整,镜身难以通过(图3)。病理诊断:黏膜腺体重度异型增生癌变(图4)。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乙状结肠癌难复性斜疝。诊疗经过:查无明显手术禁忌,于2020年10月2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右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情况:腹腔镜探查盆腹腔未见明显转移,乙状结肠及系膜经右侧腹股沟内环口疝入右侧阴囊,内环口增厚,直径约4 cm,疝入阴囊段肠管及系膜无法经内环口还纳至腹腔。遂中转开腹,取下腹正中切口,开腹后手法仍无法将疝入段肠管及其系膜牵拉出疝环。由于无法充分暴露及切开扩大内环口,遂自腹股沟韧带上2 cm处,做腹股沟韧带平行切口,长约5 cm,切开皮下脂肪及腹外斜肌腱膜,游离显露精索,于精索后内侧分离疝囊壁,打开疝囊,囊内容物迅速涌出。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疝入段肠管长约35 cm,于乙状结肠中部可见一约5 cm×5 cm大小肿物,浆膜受侵,肠系膜可见肿大淋巴结(图5)。切开扩大内环口后将乙状结肠完全还纳至腹腔,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右侧腹股沟疝张力缝合修补术(Bassini法)。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1周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患者无不适,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无特殊表现。
图1 肿大阴囊
图2 CT提示乙状结肠癌疝入右侧阴囊
图3 结肠镜显示乙状结肠肿物
图4 乙状结肠肿物病理:腺癌
图5 乙状结肠经右侧腹股沟切口涌出,乙状结肠可见肿瘤性病变(箭头)
1991年,Hale和Solla[1]首次报道结肠癌疝入腹股沟并引起肠梗阻的个案,其后,国外一些学者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的病例[2]。综合文献发现,此类疾病发病主要以老年人(65岁以上)为主,以左侧腹股沟斜疝多见。疝内容物主要为乙状结肠癌(71.1%)及盲肠癌(15.8%),升结肠癌、大网膜、肠系膜肉瘤、阑尾、小肠腺癌、膀胱癌和卵巢癌等也曾有报道[3]。本例患者为乙状结肠癌疝入右侧腹股沟,比较罕见。
在临床中此类疾病主要以腹股沟区疼痛和/或肿物等腹股沟疝的相关症状首诊,也有文献报道以消化道症状(出血、穿孔等)首发症状就诊[4- 6],临床中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术前详尽的查体及辅助检查尤为重要。临床中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确诊,诊断不明或有困难时可辅助超声、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帮助建立诊断[7- 8]。本例患者即是通过CT发现乙状结肠壁增厚,进而通过结肠镜及病理进行确诊。
此类疾病确诊后首选手术治疗。如为可复性疝,可考虑在腹腔镜下将结肠及其系膜还纳至腹腔后行结肠癌根治术,然后再行疝修补术。如为嵌顿疝或者存在肠绞窄则等情况时,可采用经腹股沟辅助切口,完成疝还纳及疝修补,再行腹腔镜下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术;也可选择经腹部切口开放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联合疝修补术。具体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术中探查情况和外科医生的经验而定[4]。本例患者采用的经腹和经腹股沟联合切口完成手术。应特别注意,腹股沟疝为清洁手术,而乙状结肠癌手术属于可能污染手术,在手术中要注意无菌原则,原则上疝修补不使用生物补片,建议采用组织间张力缝合修补,Furgeson法、Bassini法及Halsted法均可采用,具体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以尽可能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6]。对腹股沟疝进行早诊早治、定期结肠镜筛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