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小丽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99、100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动物园里小动物跳格子的游戏)
师:瞧,第一个出场的是小松鼠,它跳了几格?
生:13格。
师:小松鼠还想继续练习,猜一猜,它可能跳几格?
生1:它可能跳40格。
生2:它也可能跳35格。
生3:这里有50格,它可能跳1~50之间任意的格数。
师:能确定到底跳几格吗?
(学生摇摇头)
师:刚才我们知道是几,可以用具体的数来表示。现在不能确定到底是几,可以想个什么办法表示出所有可能的数?
(学生小组内交流)
生1:我们组用□来表示,□里可以填任何一个数。
生2:我们组是用x表示,因为x就表示未知数。
生3:我们组用n来表示,因为n可以表示任意数。
生4:是的,我妈妈经常说“这个问题已经遇到n次了”。
师:同学们真厉害,都想到了用简洁的符号来表示所有可能的数。在图形符号和字母之间,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我觉得用字母来表示更简洁、更方便。
师:除了大家说的n、x之外,其他字母可以吗?
生:26个字母都可以。
师:那我选用a来表示,这里的a可以是哪些数?
生:a是1~50之间的数,因为这里只有50格。
师: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但在具体的情境中表示一定范围内的数。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代数知识的起点,创设“小松鼠跳格子”游戏,巧妙地将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经历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已知情况用数来表示,学生已积累丰富的经验,但对“未知情况怎么表示”学生第一次接触。通过小组交流,学生打破以往的固化思维,主动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想到用简洁的符号表示未知数,初步感受符号的优越性,然后结合“跳格子”的实际情境,理解字母表示的是一定范围内的数。】
二、比较辨析,深化理解
1.用字母表示数。
(课件出示小青蛙出场的画面)
师:小青蛙出场了,它会跳几格?
生1:青蛙跳b格。
生2:青蛙跳c格。
生3:26个字母都可以表示。
生4:我不同意,刚才说小松鼠跳a格了,这里就不能用a表示。
师:为什么不能用a表示?
生:还用a就重复了。
生:用a就说明青蛙和松鼠跳得同样多,可是它们跳得并不一定同样多,所以还是用不同的字母表示比较合理。
师:大家认可谁的想法?
生:除a之外的25个字母都可以。
师:同学们考虑问题很全面!同一个问题中,不同的数量通常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2.用字母和数进行运算。
(出示:青蛙比松鼠多跳8格。青蛙跳几格?)
生:松鼠跳了a格,青蛙比它多跳8格,就用a+8表示。
师:刚才说青蛙跳b格,现在又用a+8表示。比一比,你认为选择哪个更合适?
生1:我觉得a+8更合适,因为它已经告诉我们青蛙比松鼠多跳8格。
生2:我觉得b好,比较简洁。
生3: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这里用b表示看不出青蛙比松鼠多跳8格,所以用a+8更好。
一是经费保障。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对象决定了其高投入、高成本、低收费的特征。要完善市、区县两级财政分摊机制,保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效稳定投入。区县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落实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或超过国家和市里要求;落实兼职教师工资福利,保障教职工绩效达到基础教育学校水平;落实建设维修等经费,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正常运行。
师:是的,当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时,一个数量用字母表示,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另一个数量。让我们再来体会这样的关系。
师:如果a是5,青蛙跳几格?如果a是10,a是22……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当a变化时,a+8的结果也随之变化。
生2:a是变化的数,但是加8没有变。
师:变中有不变。这些不同的算式都可以用哪个式子概括出来?
生:都可以用a+8来表示。
师:看来a+8真的有魔力,通过这个式子你还能看出什么?
生:我还能看出青蛙比松鼠多跳8格。
师:如果青蛙跳a-4格,你又看出什么?
生:青蛙比松鼠少跳4格。
师:a×3呢?
生:青蛙跳的格数是松鼠的3倍。
师: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表示青蛙跳的格数,还能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3.理清关系写字母式。
师:终于到小兔子登场了。小兔子比青蛙少跳两格。它跳几格?
生1:a+8-2。
生2:a+6。
师:这两个式子比一比,你会选择哪个?
生:a+6更简洁,而且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从a+6还能看出什么?
生:兔子比松鼠多跳6格。
【设计意图:通过“青蛙跳的格数”的表达方式,首先让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中,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对象”;接着赋予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用字母和数一起运算写出字母式的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真正价值在于字母能和数一起进行运算,这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个规律,在此过程中对两种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学生通过一番争辩达成了共识,逐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关系。赋予字母具体的数值,学生体会到当字母取值一定时,字母式就有了确定的值,字母式的值随着字母的取值变化而变化,在感悟“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
4.联系生活,介绍用字母表示数的历史。
师:游戏结束了,大树爷爷给小动物们颁发奖品。
师:这里的n可能表示什么?n×4呢?
生:n表示一盒巧克力的块数,n×4表示4盒巧克力的块数。
生:n表示一盒巧克力的质量,n×4表示4盒巧克力的质量。
生:n表示一盒巧克力的单价,n×4表示4盒巧克力的总价。
(隐去巧克力,只留下n×4)
师:在生活中,n×4还能表示什么?
生:n表示一列火车每小时的速度,n×4表示4小时行的总路程。
生:n表示一个足球场的面积,n×4表示4个足球场的面积。
生:n表示正方形的边长,n×4表示正方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生活经验很丰富。这么多不同情境下的4倍关系,现在只要用n×4这个式子都能概括出来!在数学发展史上,从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量到研究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
(播放“用字母表示数”的史料介绍)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只有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才是健全的、完整的教育。渗透有关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史,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方法产生、发展的过程,从中感受数学家严谨、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感受数学家对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灵活应用,巩固强化
1.框数中的规律。
(课件演示几个小动物框数)
师:小兔子也用这个框子来框数,它可能框中几和几?
生:4和5。
生:11和12。
生:a和b,因为不确定它到底框中几和几。
师:再仔细观察每次框出的两个数,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虽然框出的两个数在变化,但是它们都相差1。
生: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小1。
生:如果前一个数是a,那么后一个数就是a+1。如果后一个数是a,那么前一个数就是a-1。
师:抓住不变的关系来思考,你们具备了学好数学的优秀品质。
师:用这个田字框来框数,你能找到这四个数之间的关系吗?如果其中一个数用n表示,其他三个数又该怎样表示呢?(学生自己尝试,再在组内交流)
师:无论哪个数用n表示,虽然形式在变,关系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在前面几个环节的体验中,学生感知到两个不同的对象,如果它们有关系,可以用字母式表示这种关系,这里设计两个框数游戏,引领学生的思维再次主动地飞跃,创造出字母式来表示变化规律,给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新的支撑,学生在遇到更为复杂的问题时,慢慢学会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表达、运算和推理,进一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2.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如果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你能用字母表示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板书字母公式)
师:与文字叙述相比,你有什么感觉?
生:字母表示更简洁。
师:像这样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还能写得更简洁。
(视频介绍简写规则,学生尝试简写)
师:再与原来的字母式相比,什么感觉?
生:数学追求的是简洁之美。
四、回顾总结,沟通联系
师: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知道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生:我知道可以根据数量关系把数和字母一起运算写出字母式,字母式可以表示要求的数量,也表示数量关系。
生:用字母式还能更概括、更简洁地表示变化规律。
……
师:其实,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并不陌生。以前我们用图形符号表示未知数,后来我们用字母表示运算律,今天我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和数量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后我们还会用它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
(演示一至五年级的相关知识生长过程)
【设计意图:符号意识是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和感悟养成的。课的最后不只进行简单的全课总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结合新知,重新审视以前的学习,联系小学阶段所经历过的用符号表示数的相关知识,建立具有良好结构的数学知识链,促进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本质的理解,也为后续方程的学习积累有效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