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的策略与思考

2022-01-11 08:58朱学尧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根数式子小棒

文|朱学尧

说课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展示和教学研讨方式,既能看出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突破,也能反映出教师的语言魅力和逻辑性,是教师基于长期从事教学反思的一种能力的积淀和迸发。从多次参与各类说课评选活动的经历中,笔者体会到,好的说课要基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下面就以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来阐述说课中几个环节要注意的事项和重点指向。

一、教材解读,不能复制教参,要彰显自我的深度解读

说课的第一部分,一般是教材解读,也就是对本课知识的前后联系、地位价值等进行阐述。在这部分要说出本节课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如,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是在学会或掌握哪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课内容对以后学习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与价值观等有什么意义等。所有这些都要基于自己的理论积淀,更深刻、更独到地解读出教学内容的内涵与价值。可从更长远的视角,如,从低段内容看到高段、看到初中、甚至高中来说明某个知识发展的历程和学习的背景或本质,来指向学习这个知识的重要意义或强调学习这个知识时最值得重视之处。还可以聚焦数学教学的核心追求——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来揭示这个数学知识最重要的育人价值与目标追求等。

【说课片断一】主要指向教材解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一些运算律的知识,这些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本节课与后续学习的内容又有如下关系。

可见,这一单元的学习,是发展学生代数思维的起始课,学生的思维方式将经历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的“蜕变”。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抽象、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而含有字母的式子又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找到未知数,掌握用字母式子表示其他未知数的方法,是本节课要达成的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从上述说课片断可见,教师在课始就清晰地展示了知识的结构,并阐明了学习这个知识的四个价值:发展学生代数思维、数学概括、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能力。基于此,再顺其自然地指出本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及重点。因为教学重点的形成与教材体系和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有关,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教材解读时顺势指出教学重点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相比留在后面单独作一板块再阐述,更为贴切。这样的教材解读,既有深度,又有层次,且落点明确。

二、突出难点,不能主观臆断,要依靠有理有据的学情分析

说课的第二部分是学情分析。说课虽没有学生参与,学情剖析仍很重要。对学情的把握与利用是备出一节好课,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说课就是在模拟上课,虽然没有学生参与,但设计与实施的理念应与真实上课一致。

当然,精准地把握学情,可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中的同化、顺应来分析等。说课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面临新知可能产生的理解上的困难的意识。也可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如前测、访谈等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和心理世界。也就是说,在说学情时,用理论支撑、用事实说话,把学生的困惑点和疑难处真实地呈现出来,这既能显现出教师教学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又会让听者认可、信服教学难点的确立与应对,那就是学生认知上的困惑和疑难处就是教学难点。在此环节,可以把教学难点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应对等一并说清楚。

【说课片断二】主要指向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和访谈。汇总结果表明:第1个问题学生都会,第2个问题:“如果用a表示摆三角形个数,所用小棒根数该如何表示?”55%的学生不知如何表示,而对第3个问题:“你知道摆a个三角形到底用几根小棒吗?”85%的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前测意味着什么?我们认为:学生会用数字表示变化的数量关系和现在小棒的根数,而不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说明学生理解的难点不是数量关系,而是受“算术思维”的影响,对含有字母式子所表示的意义理解上有困难。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这节课学生遇到困难之处就是:如何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量关系以及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种意义的理解,也是我们要突破的教学难点。为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难点,我采用问卷法、自主学习、讨论法等教法和学法。为突破难点,我会相机提出:“摆a个三角形到底用几根小棒呢?”让学生在概念的比对和讨论中,明确a×3既表示除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具体的量(结果),即摆a个三角形所用小棒根数就是a×3(根)。

从上述片断中可以看出,说课者采用了课前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来进行学情分析,通过精准地调研,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困惑点和疑难点。如,少数学生虽然能根据前面的算式,推断出摆a个三角形所用小棒数的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关系,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摆a个三角形到底用多少根小棒?基于此,说课者大胆地确定本节课教学难点是什么?以及如何突破,并顺其自然地把教法、学法说出来。

三、教学目标确定,用词准确,层次清晰

目标定位一般指:“四基”“四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要把这些目标进行整合,不要隔离开来。目标层次要清晰,在表述目标时,对“双基”目标动词如“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要谨慎使用。

【说课片断三】主要指向教学目标

综上考虑,我为这节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理解含有字母式子表示的两种意义。

2.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和抽象的过程,发展符号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和抽象的过程,发展符号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是这节课一条主要线索。为此,我将通过改变教材例题和练习题的问题形式,来让学生自觉运用含有字母式子表达数量关系的过程,从而体会字母式的意义和价值,我也将努力把它打造成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上面片断三中最后一段话,既是对目标的进一步阐述,也在表达另一层意思,那就是第四个建议。

四、观点表达明确,大胆展现自我创新的设想和说课方式

教学中有创新,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还能展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寻课堂的创新点,如目标定位的创新、学习任务设计的创新、教学路径的创新、练习设计的创新、说课方式的创新等,选取一个点,做成一个小板块,大胆、鲜明地表达出来。同时,说课的方式可以是自我演说,也可以用与专家对话、交流的方式和姿态来陈述。

至此,说课理论部分已经结束,下面要说的是教学过程。从时间分配来讲,笔者以为,理论不要说得太短,至少要占整个说课时间的三分之一。教学过程也不要过长,如果过长,就容易出现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的毛病。同时要避免空洞、抽象地讲述,应多借助直观手段,如图片、贴纸、学具、板书等,引发听者注意,促使听者更好地理解、接受你的观点。

【说课片断四】主要指向教学过程

环节一:直观演示,引出问题。

上课伊始,我用课件展示用小棒摆4个三角形的过程,让学生用乘法算式写出摆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然后问:“这样摆,你们觉得能摆完吗?”“摆不完,怎么办?”学生回答后,顺势小结:一个省略号,就把所有没摆出来的情况都包括进去了。这就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接下来我引发学生思考:“既然摆不完,那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用一个比较简明的方式把所有的情况都概括出来呢?”这时,学生便会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摆三角形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二:展示交流,聚焦概括。

在此环节,我会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你们用的各种符号、图形和字母想表示哪些数?”此时,学生不难回答出:来表示1、2、3、4……这些变化的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板书:“具体”二字。“如果用字母来表示摆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上面哪些同学表示得比较好?他们是怎样想的呢?”结合上面的数字乘法算式,学生很容易说出:把摆三角形的个数1、2、3、4……看作变化量,这些变化量可以用任何字母,如用a来表示,因此,乘法算式省略号下面的关系式可以写成a×3,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到此,我再次追问:a×3与上面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在对比、交流后,我相机板书“概括”二字。接下来我再次追问:“a×3表示什么意思?”“用a×b来表示可以吗?”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用a×3表示的好处。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再引导学生讨论: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从而明确字母a在这里表示数是有范围的。为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我又提出这样的问题:“摆a个三角形到底用几根小棒呢?”学生在讨论中,明确a×3既表示出了数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具体的量(结果),即摆a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根数就是a×3(根)。

上述环节之所以这样处理,就是基于我的前测。着力点是在对比中,理解a×3表示的两种意义,从而实现了第一次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

环节三:移步换景,加深体验。

教学例1后,我对教材中的例2进行了改编,这样做的理由是:1.数量关系很简单,学生都会用数字表示数量关系。2.改编后,直击重点和难点,考查学生是否能自觉运用未知数来表示变化的量。当学生第一个空填如x时,追问“这里为什么要用x来表示?”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变化的、不确定的数可以用未知数来表示。之后,我又提出:“这里的x可以是哪些数?为什么?”讨论中,再次明确未知数是有一定取值范围的。

变换素材和问题情境,扩展应用,强化感受。教学至此,我认为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

环节四:学以致用,从简约到简化。

此环节,我唤醒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几个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然后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吗?”“a2表示什么意思?”“字母和1相乘时怎么简写?”在学生口答练一练前三题之后,我增加一道这样的逆向思维题,意在用刚刚建立的代数式模型来解释和运用。

环节五:课堂总结,阅读延伸。

在课的最后环节,我引导学生整体回忆,交流收获。在回顾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把目光再次聚焦在黑板上,把“用字母表示数”六个字再简化、再概括,逐渐变成“字母代数”——代数,最后课件呈现“代数”的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的介绍要详略得当,可适当舍去次要环节,放大主要环节,如重难点之处、亮点和创新之处,要适当呼应前面讲过的观点,让听者感受到课的内涵以及整体性,切记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

猜你喜欢
根数式子小棒
更正
用一样的数字
教材,你用“活”了吗?
发掘对称关系,把握求解策略
研究式子的常用工具
玉米的胡须
巧移小棒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