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宏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科学作业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是观察调查、实验制作、参观访问,也可以是编故事、写文章、画图画、写日记等,还可以在大自然中采撷树叶、拾取矿石,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呼吸大自然的芬芳,这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和展示才能的平台,积极探索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双减;高效;设计;科学;作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下的科学课作业不再是科学知识的简单积累,更重要是重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设计科学课作业。
一、图表式作业
修订后的小学《科学》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图表,常见的有网状图、气泡图、柱状图等。《科学》教师用书指出:这些图标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描述概念。
比如“身体怎样工作”一课中的气泡图,“人的身体会做很多工作。做不同的活动时,身体的许多部位都在参与。”如果让学生直接完成这个图的填写会感到无从下手,会茫然,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或让学生)应示范“跳绳”这个动作,仔细观察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跳绳”活动,学生观察示范动作后,会知道有腿、手、眼睛、鼻子、头、脚等部位参与这个活动,那么,完成这个气泡图作业就容易了。
像网状图、气泡图、柱状图等图表在教科书中运用很多,教师应设计好、利用好,可以设计成卡片式,学生一人一张,可以用课件展示,图文并茂。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实验,仔细观察,举一反三,图表式的作业就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
二、表格式作业
表格式作业表现为简单的“实验记录表”,主要记录和描述实验中观察的过程、现象和特征,让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小学《科学》教科书中有很多探究型的实验,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特性和规律。如何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找出事物规律,要靠教师的指导、启发、点拨。
如《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总结我们学習过的材料,归纳它们都有哪些特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表格人手一份,让学生试着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并将自己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学生之间互相听听其介绍,通过交流比较,概括出正确的结论。最后教师将学生的描述情况进行修正、归纳、总结。
三、手工式作业
手工式作业主要表现为“小制作”。《科学》教科书中提供了比较多的小制作实验,比如:“做一个土电话”“制作一个风向标”“做个量雨器”等。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科学课中的小制作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专题研究,小制作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或废旧物品进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用相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东西,引领学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使用恰当的工具进行创新,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科学作业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是观察调查、实验制作、参观访问,也可以是编故事、写文章、画图画、写日记等,还可以在大自然中采撷树叶、拾取矿石,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呼吸大自然的芬芳,这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表现和展示才能的平台,积极探索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趣味的作业能让学生展示个性,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能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作业是丰富多彩的,是趣味悠长的,这值得老师慢慢地感悟,仔细地研究。
参考文献
[1]范会超, 李霞. 小学科学课作业的高效设计[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0.
[2]邱耿赢. 探索小学科学课前作业布置的有效”点”[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 2009(4):1.
[3]黄晔. 作业精心巧设计减负高效落实处——基于”作业不出校门”政策的实践思考[J]. 明日, 202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