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川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是提高学生语感的主要途径,不仅能够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其思想感悟能力,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而如何利用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其精神内涵,则是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情由读中来"这一角度去探讨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并给出合适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朗读教学;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朗读能够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表现了语言艺术还融入了思想情感,使用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思想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一、小学语文高段朗读教学中情感表达的基本原则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其实从某一角度来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情感。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情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并遵循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的原则,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情能力,并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会作者的情感,使其产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丰富自身的精神内涵和语文素养,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都不能离开实际生活,离开实际生活的教学就像是无本之木,无泉之水,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课文中的感情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中常见情感的艺术表达。因此,从情感与生活的这一关系来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贴合,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实际意义,激发学习的乐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高段朗读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脉络
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方式之一,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比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划分段落,然后提问学生每段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对段落内容的总结与思考,有利于为接下来的朗读教学做铺垫,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每段感情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宏观的分析,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现"情由读中来"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随机抽查学生进行朗读,检验学生的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并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向进行调整。
(二)合作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于是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感,给予其良好的课堂体验。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爱,因为该方法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在朗读教学中,使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意识。此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一改往日"单打独斗"的学习模式,给予学生更多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学,毕竟遇到再难的问题都可以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因此,在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更深层次地探讨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增强其共情能力。比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时,教师可以按照位次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布置课堂任务,即让小组共同搜集资料,查找《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然后结合背景资料分析该诗所表达的具体情感。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的朗读比赛,并在众多小组中选出最有感情的一组,鼓励该组讲解他们探究到的情感和思路。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3)教師范读,引导学生欣赏
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不足,缺少情感体验,所以不是所有的课文情感都能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去探究。对于较难的课文,教师可以在解读之后进行范读,让学生感受教师所表达的感情,鼓励学生想象并积极思考。比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是鲁迅对儿时伙伴的怀念,以及乡下安静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但是学生从表面很难理解这层情感,此时便需要教师进行范读。首先,教师应该仔细为学生讲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鲁迅的写作风格,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中年时期的闰土,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共情。
(4)解剖文章,创设情境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外,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还可以仔细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其中容易产生共鸣的情感,并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比如,课文《故宫博物院》是对故宫结构、规模以及历史的讲解,整篇文章采用了空间顺序按照游览路线介绍了故宫建筑结构,体现出了作者对故宫的喜爱以及由内而发的民族自豪感。比如这句"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黄金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教师可以根据这雄伟辉煌的画面,调整自己的语调,用感情和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结语:
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门表达情感的学科,而朗读是表达情感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此,教师应该落实"情由读中来"的教学理念,利用朗读培养学生的情感。此外,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能力,提高共情能力,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淑芳.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1(08):48-49.
[2]石淑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山海经,2019(14):95.
[3]刘井岚.情由读中来——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散文百家,2019(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