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锦雪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量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小学生具备较好的量感对于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呈现出的是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学生缺乏量感,对于不同数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量的概念的教学,将量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在观察中建立起初级表象,并进行量感体验,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物与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估测与测量,从而全面认识到数学中的量。
关键词:小学生;量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量感是一种对数学单位的感知,包括长度、重量、体积等,需要学生依靠视觉器官去感受。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尤其是在中低年级需要小学生掌握不同的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图形的周长、面积等,其中长度单位是具有代表性的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内容。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并没有将量感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只是单纯地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如长度单位有哪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而并不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各个长度单位,导致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在实际生活中仍分不清各个事物的长度,甚至会出现笑话。最终总结出一点就是学生的量感缺失,他们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阶段,归根结底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再加上学生自身没有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量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一、以生活实际为依据,培养学生的数量意识
在小学中低年段,数学的学习内容中涉及到量的较多,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就需要与其熟悉的生活进行链接,也不能让学生进行毫无依据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对量进行感知,加深体会和感受。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可以生活实际为依据,让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来建立起初级表象,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掌握需要了解的内容,又要熟悉到何种程度,同时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在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亲身测量,去感受不同的长度单位的大小,并让学生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感知,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如用手掌去测量身边的物体,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感受厘米单位;通过硬币的厚度来认识毫米。以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构建出量的表象,从而以估计的方法建立在生活实际上,提高学生数量互化的能力,培养起学生对数量感知的意识。
二、以生活经验为参照,使学生学会估测
生活中的物品无论是在大小、长短上,还是在轻重、粗细上都需要有一定的单位量来表示。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参照物,而这个参照物在单位上有标准与不标准之分,而学生在对其进行表示时也是从非标准的单位量向标准的单位量过渡,这就需要学生要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进行估测,参照物的选择就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如一拃的长度、一丈的长度、走一步的长度等。例如:在教学毫升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了药剂用的滴管,并用滴管吸了大约1毫升的水,将水滴下来数出共18滴,这样学生就以水滴为参照物感受到了1毫升的量,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将1毫米的水全滴手背上,不少学生感到盛开的面积如同一枚硬币般大小,这一生活小经验的演示,调动了学生参照估测的兴趣。生活经验的体验与交流,学生懂得了以参照为准的进行估测,这为发展学生的量感无疑提供了有益的渠道和方式,让量感从感知臆断过渡到参照推理。
三、开展探究式实验,引导学生进行量感的深化体验
知识背后的量感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与体验,例如图形算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等,若采用探究式的实验对学生进行引导将会丰富其量感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量感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一内容时,在完成教学后学生能够了解并认知平方单位,同时还能进行操作,从直观上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教师并引导学生将多个1平方厘米的方块拼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去探究拼成图形的面积要怎样计算。通过亲自的操作学生能够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方块的个数,也能发现长宽的乘积即为长方形的拼接面积。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1平方厘米的概念,也能深入地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更能由单一知觉转化为整体知觉。
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量
量感就是对量的感知,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过程中量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又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斷地向学生渗透和引导。小学生在对物体进行感知时往往是随机化的,同时也是模糊的。因此,教师可将其转化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物体进行定量描述,亲身体悟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纠正学生对量感知的偏差,培养学生稳定而准确的量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教学重量单位千克和克这部分内容后,开展测量活动让学生去感知千克与克的重量。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个电子秤和一袋米,在学生之间划分小组,让他们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对大米进行称量。组员之间轮流做不同的工作,比一比谁的工作质量把握得更准。经过多项比赛后,学生对该课知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对这些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也有了精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生们也逐渐学会如何将生活中的量转化为数学量感。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物体进行准确的量化,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与轻重。鉴于小学生量感较为缺失,需要教师将这一能力培养引起重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使其从中感受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在深刻的体验中去感受,从而逐渐提升量感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秋桦.“量感”培养需要慢镜头—以《认识升》为例谈小学生数学关键能力之量感培养[J].华人时刊·校长版,2019(5):78-81.
[2]张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16):189-189.
[3]王艳萍.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9(17):23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