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北,许猛军,李翠翠,夏晶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放疗科,江苏徐州 221000
恶性肿瘤近年在我国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即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统计指出,在恶性肿瘤群体中,约有4.45%患者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1],该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及时施以治疗。放疗是治疗此种疾病的关键手段,也是疗效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段,但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本就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降低、进食困难、体质量下降等情况[2]。而放疗的实施,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且放疗靶区内还包含口腔、腮腺、咽喉等组织,因此放疗的进行极易引起口腔黏膜炎,进而出现吞咽困难、营养代谢异常的情况[3]。根据统计,超过80%的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4-6]。有研究表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1个月后,体质量丢失超过5%,6个月后超过10%,严重者甚至丢失达到50%,而这与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有关[7-8]。研究指出,对患者实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治疗,对纠正患者营养不良、减少体质量丢失、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效果[8]。该文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8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探究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其体重丢失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该文选取既往于该院肿瘤科治疗的8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其均于该院接受调强放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受临床干预治疗,根据临床干预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2~68岁,平均(55.79±3.51)岁;疾病分期:Ⅰ期3例,Ⅱ期30例,Ⅲ期7例;疾病类型:喉癌7例,腮腺癌3例,鼻咽癌22例,口腔癌8例。研究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2~68岁,平均(56.03±3.49)岁;疾病分期:Ⅰ期3例,Ⅱ期28例,Ⅲ期9例;疾病类型:喉癌8例,腮腺癌3例,鼻咽癌20例,口腔癌9例。研究前该院伦理委员会、患者与家属已获悉项目内容,委员会批准项目进行,患者以及其家属亦无异议。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参照《NCCN2020版头颈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解读》[9]中的相关标准。
纳入标准:①纳入研究者均满足上述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不缺乏者;③年龄不超过80岁,不属于高龄患者;④患者参与研究前,未接受过任何营养补充;⑤KPS(卡氏评分)≥70分;⑥可正常进食者。
排除标准:①机体携带强传染能力病毒者,比如携带HIV病毒者、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者等;②除病灶所在器官外,肝脏、肾脏等机体器官存在严重障碍者;③认知功能或是语言功能异常,无法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者;④胸腔或是腹腔合并存在积液者;⑤既往患有肿瘤,并接受过放疗治疗者;⑥研究开展期间,死亡或是转院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过放疗治疗,以调强放疗进行治疗,2 Gy/次,5次/周,总治疗剂量为60~70 Gy。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放疗干预治疗,对患者展开关于放疗的介绍,提高患者了解程度,以便后续干预治疗工作的进行,定时帮助患者擦洗皮肤,叮嘱患者定时清洁口腔等。做好低蛋白血症以及水钠潴留的预防,避免心脏高负荷,若患者无法正常进食,行静脉营养供给。同时严格控制患者戒除烟酒,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其次,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干预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肿瘤科护士以PHQ-9(抑郁量表)、GAD-7(焦虑量表)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估,并反馈给精神科医师,精神科医师结合反馈内容对患者精神健康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并制定针对患者的精神干预治疗计划,由护士配合医师实施治疗计划。除此之外,需强化口腔干预治疗。每日对患者口腔pH水平进行测定,定期对患者口腔黏膜情况进行观察,指导患者漱口3~4次/d,且每次至少3 min,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式,即将嘴唇闭上,进行吮吸、鼓腮的交替,保证漱口水与口腔每个部位进行充分接触;若患者口腔黏膜因治疗刺激而出现不良反应,可对患者进行维生素的补充,并外用喷雾,指导患者以生理盐水+维生素B12+利多卡因进行漱口以及雾化吸入,2次/d。最后,需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定期检查口腔,以含氟牙膏以及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以静脉注射形式)、甲氧氯普胺(口服形式)、甲孕酮(口服形式);同时,定时清洁患者皮肤,应用保护剂,避免皮肤出现损伤,进而增加感染风险。
在上述干预内容基础上,研究组接受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工作,具体如下:①组建营养干预治疗团队。选择肿瘤科医师及护士、营养科以及精神科的医师作为组员。肿瘤科医师担任组长,负责制定放疗计划,并保证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肿瘤科护士负责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营养科医师,医师结合反馈情况再次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针对个体制定营养干预治疗方案。在整个营养干预工作中,营养科以及肿瘤科护士担任主要的干预工作,包括实施医师制定的精神干预治疗方案及营养干预治疗方案等。②对肿瘤科医护展开营养干预治疗知识的专业培训。组织肿瘤科医护人员,围绕营养状态评估、营养供给方式、干预治疗手段等展开专业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储备量;在培训过程中,强调营养干预治疗对患者的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重视程度及责任心。③展开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在患者入院后的24 h内,以NRS2002(欧洲营养不良风险排查表)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营养状态的评估,同时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对患者进行膳食平衡以及饮食制作的指导,同时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根据患者接受程度制定营养教育计划。放疗过程中,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营养状况的观察,必要时给予患者口服营养液,若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可行肠外营养供给。其外,疼痛也会降低患者的食欲,因此需定期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及时展开疼痛干预治疗,必要时给予止痛药。除此之外,患者的精神状态也会影响患者食欲,因此需展开针对性的精神干预治疗,定期在院内组织团体活动,组织家属展开教育,强调家属支持的重要性,同时,邀请疗效佳的出院患者,到院进行交流,提高患者信心。定期评估患者精神状态,必要时由精神科医师介入展开治疗。
所有患者的干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的BM(体质量)、BMI(体质指数)、机体营养指标、生存质量水平,同时统计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机体营养指标的评价从患者ALB(血清白蛋白)、Hb(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评价,分别于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后的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3 mL,经10 min离心后,进行测量。
生存质量的评价,分别在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结束6个月后进行随访时进行评价,选用QLQ-30(欧洲癌症研究会生命质量测定量表)[10]进行评价,选取其中3个指标包括情绪、躯体、社会进行评价,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高低与患者生存质量好坏呈正比。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实施干预治疗前,两组BM、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研究组BM、BMI未发生明显改变,对照组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体质量丢失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体质量丢失情况比较(±s)
?
在实施干预治疗前,两组机体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机体营养指标未发生明显改变,对照组ALB、Hb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机体营养指标情况比较[(±s),g/L]
表2 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机体营养指标情况比较[(±s),g/L]
?
在生存质量水平方面,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接受干预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治疗结束后6个月,两组相较于干预治疗前均获得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后6个月生存质量的对比[(±s),分]
表3 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后6个月生存质量的对比[(±s),分]
?
对照组出现皮肤损伤、口腔黏膜反应、口腔感染、恶心呕吐的概率分别为20.0%、27.5%、30.0%、42.5%,研究组分别为2.5%、7.5%、10.0%、12.5%,研究组各类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统计及比较[n(%)]
近年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升高,由于此类患者病灶位置主要存在于口腔、咽喉等位置,因此会对患者的正常进食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11]。除此之外,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根治难度较大,因此多通过放射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放射性手段(X射线、电子线、质子等)进行治疗,这些放射线可将肿瘤细胞杀灭,同时可抑制其增殖,目前所有的放疗手段均不存在特异性,其无法对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识别,因此其除了杀灭肿瘤细胞外,还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杀灭效果[12-14]。作用于消化道,可引起患者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导致患者出现或是加重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其次,口腔黏膜对放疗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因此患者多出现味觉降低、喉咙溃疡、吞咽困难等情况,进而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咀嚼的障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进而加重患者营养不良的状态[15]。有研究明确指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晚期,如果出现体质量丢失超过10%的情况,其死亡风险大大增加,其外,接受放疗的患者多会在治疗进行的第3~4周达到营养不良的高峰状态[16]。统计指出,超过20%的恶性肿瘤患者因营养不良死亡,因此,对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营养干预,对于纠正患者营养状态,减少体质量丢失程度,降低改善患者预后,十分必要。有研究指出,为此类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可以有效降低口腔黏膜炎的风险,减轻体质量丢失。
在研究组的干预治疗工作中,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了早期识别,通过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对于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以及存在风险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ESPEN(欧洲肠内肠外营养学会)[17]指出,在营养干预治疗工作中,通过膳食为机体补充营养,并强化营养教育,可以有效避免体质量较高程度的丢失。其次,研究组医护人员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并明确分工,保证干预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也提高了营养干预治疗工作的质量。有研究表明,有效的营养干预治疗措施不仅可促进患者恢复体力,也能通过降低机体疲倦、提高睡眠质量来达到治疗依从性提高的目的,进而提升放射疗效。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干预治疗工作中,充分考虑了患者个体差异,针对个体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干预治疗计划,保证了营养干预治疗的针对性及有效性。该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放疗干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治疗后体质量(58.37±8.28)kg较对照组(53.40±7.07)kg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机体营养指标ALB、Hb水平分别为(34.17±6.70)g/L、(126.92±8.66)g/L,对照组分别为 (27.89±3.56)g/L、(104.32±4.4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生存质量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风险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经过个体化营养干预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该次研究的结果与李兰等[18]人研究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放疗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的实施不仅能降低其体重丢失程度,还可提高其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风险,促进医患和谐,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