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凯利,吴家琳
(1. 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2.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攀岩是一项在天然岩壁或人工岩壁上进行的向上攀爬的运动项目,通常被归类为极限运动。而户外营地攀岩通常是在绳索保护下的人工制造攀岩墙上进行的,其优点是降低了攀爬天然岩场的落石、坠落等危险,不受时间、气候等的影响,场地可以搭建在室内或室外,全年都可使用。户外营地攀岩包含多种类型:(1)儿童型,安全可靠、难度低;(2)竞技型,有一定攀爬难度、挑战性强;(3)仿真型,仿真度高、难度较大。本文所探究的户外营地攀岩课程是根据青少年学情、运动能力、心理状况,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青少年自我挑战的课程。
户外营地攀岩课程的设计是在营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先进国家及地区的先进经验进行构建。户外营地攀岩课程是以教育学中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泰勒原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心理学中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多元智能论,并遵循生理学中的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体育学中的运动技能学习规律创设的课程。课程主要包括户外营地攀岩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制、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方式5 个基本部分。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与健康教育》《营地指导员基础教程》《自然教育操作手册》等也为户外营地攀岩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学理依据。
本文在户外营地攀岩课程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国外户外营地攀岩课程模式,结合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和目前户外营地攀岩课程开展情况,同一阶段编制了三星级进阶模式:初级(1 星)、中级(2 星)、高级(3 星),制定了各个年龄阶段的星级进阶模式,并分别命名为铜星营(5 ~7 岁)、银星营(8 ~9岁)、金星营(10 ~12 岁)、钻星营(13 ~16 岁)。星级的设置是为了让同一营级的青少年系统地学习户外营地攀岩课程内容,使碎片化的营地课程更加系统,更加完善,更有层次性。对于同一营级的青少年来说,第一次学习户外营地攀岩课程,只能从1 星课程开始。在完成1 星课程后,便可以学习下一阶段课程,只有在完成了一个营级的三星课程后,才可以参加下一营级的课程。此外,对于在上一营级获得优秀成绩的青少年,在进行下一营级课程时,可以选择跳过1 星课程。
本文从户外营地攀岩课程总目标设置、阶段性目标和各星级课程的内部目标3 个层次对户外营地攀岩课程目标进行设置,这样就形成一个连续性、阶段性的目标体系,将总目标不断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户外营地攀岩课程总目标:引导青少年在户外营地攀岩课程中获得攀岩的体验和经验,掌握攀岩的基础知识、基本技巧与基本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塑造健全的个性品格,发展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不同营级青少年因年龄、技术水平、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的不同,导致其认知与技能的学习能力存在客观差异性,这就要求课程目标的设置需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龄、不同基础的青少年要区别对待。因此,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本文提出不同的小目标,可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态度与三观3 个方面进行考虑。(表1)
表1 户外营地攀岩课程阶段目标表
根据营地攀岩课程阶段性目标,各星级课程的内部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设置。同一营级在设置各星级课程的内部目标时,要在总目标的引领下,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表2)
表2 同一营级不同阶段目标表
在进行户外营地攀岩课程内容编制时,要根据目前营地中所开设的户外营地攀岩课程情况以及结合不同营级不同阶段的目标来进行编制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更符合青少年的需求,更具有科学性,使青少年能进行系统性、阶段性的课程学习,全面培养和提升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
铜星营课程内容:安全、兴趣、礼貌、攀岩手型(1 星);安全、合作、攀岩知识、装备(2 星);情绪、安全、攀岩技术(3 星)。银星营课程内容:兴趣、攀岩知识、攀岩动作、合作(1 星);情绪、合作、攀岩技术、装备(2 星);攀岩动作、难度、情绪、团队(3 星)。金星营课程内容:爱好、团队、攀岩技术、情绪(1 星);态度、人际、攀岩技术、任务(2 星);攀岩技巧、难度、思维、价值观(3 星)。钻金星营课程内容:攀岩技术、任务、反思、沟通(1 星);攀岩技术、难度、领导、执行(2 星);攀岩技巧、难度、认知、习惯(3 星)。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实施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程目标的设计遵循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与课程目标的设置相对应,针对不同的青少年区别对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活动,提高课程趣味性。因此,针对户外营地攀岩课程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述法:直接讲述攀岩的相关知识,介绍攀岩装备;直观法:直接观看攀岩项目,装备,攀岩过程;视频法:运用视频讲解攀岩动作,介绍攀岩项目、知识;示范法:直观示范攀岩的动作与技术;游戏法:放松心情,激发青少年兴趣与热情;合作法:相互合作、帮助、配合完成课程任务;探究法:合作探究更经济的攀爬路线,任务方法;讨论法:讨论技术理解、情绪管理、任务方法;记录法:让青少年记录个人和团队日志,进行反思学习。
户外营地攀岩课程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多方面的。对于户外营地攀岩课程的评价应包括教师评价、课程评价和青少年评价。教师评价应包含以下方面:仪表姿态、知识讲解、示范动作、教学方法、对青少年的态度、对青少年的关注度、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执行力、应变能力。青少年评价应包含以下方面:积极性、展示自我、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团队意识、情绪管理、攻击行为、受挫后表现、课程关注度、课程参与度。课程评价应包含以下方面:课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晰、目标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符合青少年需求、课程效果、执行难度。
在进行户外营地攀岩课程体系构建时,要清楚地了解营地教育的本质与特点,厘清课程体系构建所需的理论学科,即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构建多维户外营地攀岩课程体系时,需遵循科学化原则,以课程目标为引领,运用有效的实施方法实现丰富课程内容,以多维度课程评价完善课程设置。户外营地攀岩课程体系是集探索性、实践性的综合活动课程,营地攀岩课程体系的构建需包含课程设计依据、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制、课程实施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5 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