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犯罪率逐年上升、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该部分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德育培养,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畸形。并且,在素质教育深入落实的当下,如何在初中阶段学生中深入贯彻落实德育教育活动,让他们的德行品格得到一定的改正及提升成了班主任们肩上的重要任务。并且,逐步加快的生活节奏及逐年上升的生活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忽视孩子的道德培养,家长无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一味地进行物质生活满足将会直接导致未成年人的三观畸形,以物质定高低的价值观让他们逐步沦陷在本不该属于他们的生活中。为了有效引导当前初中阶段学生三观的正确养成,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应该从自身问题出发,找到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困境,结合实际问题找出对应策略。鉴于此,本文将以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为撰文切入点,希望对广大中学班主任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困境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阶段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可以说是他们短暂人生所遇到的第一个转折点,能否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进入一所自己心目中期待的高中,随后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是每个新时期的初中生所需要考虑也是一直在追逐的事情;对于家长而言,当自己家的孩子步入初中学校的大门,从这时开始很多家长将孩子“奉若神明”能够在物质方面做出满足的都会竭尽全力,能够在思想方面进行满足的都会不遗余力,其实他们这样的行为可以称为“毁誉参半”,部分行为都是徒劳无功,缺乏合适的方法;对于初中的教师而言,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加持下,部分教师还是以成绩作为学生评判的主要参考条件,他们的工作仅仅是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及考试工作的部署安排,对于学生的新思想道德培养缺乏一定的关注度,成绩至上可以说是该部分教师信奉的教学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教师这两个字的责任似乎更加明确,除了日常的“教书”活动外,更要突出的是“育人”二字,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让教育的真正含义得以彰显,才能让教师这个职业更显得煜煜生辉。
作为班主任,我们是这群“家庭的希望”、“未來的栋梁”的第一负责人,如何做好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从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我们的职责。但,很多时候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是“理想太过丰满,现实太过骨感”。部分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或认知太浅、无从下手;或有些想法但找不到合适的开展策略,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又该如何是好呢?下文将对此进行详实分析。
一、现阶段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困境分析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了德育教育对于一个初中生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积极融入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本文的调查研究过程,笔者发现,并不是全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都十分顺利的,各种问题时有发生是常见之事,总体归纳总结后,我们可以将现阶段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困境划分为三个问题:
一是当前生活中,互联网的日益发达,让现在的初中生所接触到的事物逐渐加多,对他们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部分学生总是会提出相反的观点进行“诡辩”。从一定意义上分析,他们能够对自己所接触的事情发表一定的看法值得我们肯定与赞赏,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分析,他们这样的行为或因为青春躁动情绪作祟,或希望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而彰显自己在班级中的特殊地位,无论是哪种原因,这样的浅显认知加上互联网的各种荼毒,对于他们的三观养成及品性德行都会起到反作用,不利于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更有甚至将会歪曲他人的社会认知,起到更大的危害作用。
二是部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德育教育工作时太过于“独立”,缺少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参与,学生的品性德行的养成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归纳在“工作范畴”,对于家长而言则是家庭下一代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自己的努力,那么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深入及开展力度将大打折扣,但部分班主任未能意识到这点问题,未能将学生家长或者家长代表带入到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未能实现“家园共育”效果,从而在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滞缓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进度,所收获的教育反馈不太理想。
三是学生群体方面所出现的“不配合”导致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不理想。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三,一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我们常说的“叛逆期”,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的他们渴望得到一定的自由,这里的“自由”涵盖时间和空间两方面,他们会主观认为自己可以处理好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从而遇到问题或者难题时拒绝了家长、教师及学校进行沟通;二是部分家长和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伤害所导致,这点问题主要出现在部分家长和教师“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潜在意识,学习成绩不理想就直接会被部分家长和教师认定为这个学生不思上进,不爱学习或者说不善于学习,性格缺陷会被部分家长和教师认定为年龄还小,处事未深的正常现象,久而久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当家长、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时也就会出现不配合的问题;三是部分学生当遇到各种问题时所出现的“自我封闭”状态,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2~15周岁,心智尚未成熟,如果得不到家长及教师的及时关注,常常会让他们认定为自己被家长、老师或者同学所“边缘化”,进而出现“自闭状态”,其表现就是部分学生看起来和同学、家长及老师可以正常交流,但是遇到一些生活或者学习上的问题时,常常会自己面对,不去寻求同学、家长及老师的帮助,进而出现他人想要帮助自己时的封闭和拒绝。
二、联合家长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实行“家校共育”
针对上文所提出的问题及探究的原因,作为初中班主任的我们在日后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联合学生家长共促共进完成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从而以“家校共育”的形式展开相关工作,具体策略如下:
(一)家庭为基,亲情补足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常常模仿家長的一些行为来处理生活或者学习的小事,所以在家校共促学生德育培养行动中,我们需要联合家长,以家庭为基础,用亲情带动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对于生活的认知,以亲情带动品德的提升,完成家校共促第一步。
例如:我校一名学生,常常被其他同学向老师投诉,喜欢打听他人隐私,如果知道某个同学的小秘密便喜欢添油加醋向他人传播,常常给其他同学造成一定的生活困扰。该学生的班主任和他进行沟通后,常常得到该生的保证,但是该生也常常不遵守诺言,依旧我行我素。其实这样的问题,在部分人看来并无大碍,只是有些“大嘴巴”的毛病,并不影响该生的学习。但,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个人的隐私较为敏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享受隐私的自由,关于自己的小秘密也只和较为亲密的朋友分享。如果被他人知晓并传播开来,对于该生的影响可想而知,传播他人隐私的同学也会遭到其他同学的敌视,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学生之间的友谊。针对这个问题及现象,我知道了该学生的家长,希望他们能够对该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但并不要直接点明,需要用委婉的方式进行,并提供了部分办法。该生的家长较为配合,在某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其父亲故意将手机放在沙发上,然后收到了多条信息,该生处于好奇心的发作向其母亲询问父亲手机的密码,想要一看究竟,该生的母亲则回答说不知道,该生顿时困惑问其为什么不知道父亲手机的密码,该生母亲回答到:每个人会有自己的小秘密,你爸的手机我一次都没有翻看过,一部分处于信任,另一部分处于尊重,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每个细节,他人原因倾诉说明对你很信任,知道了他们的秘密我们需要保守,而不是传播开来,如果处理不当会没有朋友的,也会让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当该生询问父亲是否知道母亲手机的密码时,父亲也是回答不知晓,然后告诉他,他相信他的母亲,并且尊重他人的隐私。通过这件家庭小事的引导,该生在学校似乎“安静”了下来,有时候还会犯几个小毛病,但再也没有传播他人小故事的现象。或许从那天开始,他就明白了尊重他人隐私,其实也是尊重自己的隐私。
(二)沟通有道,共促有方
家校共促学生德育培养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家长、教师和学校三方的沟通问题,只有沟通有道,共促才能有方,效果才能更加高效。就如上文所提出的问题,家校合作效率低下主要因为沟通方式和沟通时间的不匹配所导致。因此,我校在解决和学生家长沟通的问题上,特地借助学校的官方公众号,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档案,让其家长进行绑定,任课教师机班主任则有权限进入后台进行学生问题的反馈。用家长和教师的零星时间进行交流互动,根据学生的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学生学习、生活和德育方面的沟通交流及问题解决。并且,我校还组织任课教师和全体家长开展每周一次视频会议,每月一次到访调查的活动,力求引导教师及家长可以着呢对学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沟通解决。除此之外,还专门聘请了专业的初中生心理辅导专家对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法,让家校共促学生德育培养活动得到线上和线下的双重保障,力求每个学生真正发展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初中生。
三、发挥班主任的榜样力量
作为老师,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们一直都是学生回去和家长交流中的“榜样”,他们总会说:我们班主任今天……了,我以后也要学习他。因此,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小事的处理方式,“以小见大”,让德育融入生活。比如:在一次班会课中,我不小心将学生的一个水杯从课桌上打翻在地,在收拾残渣的过程中那位学生一直在说:没事的老师。一再要求我不放在心上,不需要赔偿。很多学生在我收拾的过程中一直小声说道:我觉得老师应该不会赔给XX吧,毕竟是不小心,XX也应该不好意思收。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沉思了很久,对学生们说道:每个人都会犯错,都会因为一些小事给他人造成一些问题,不管是老师也好,学生也罢,错了就是错了,给他人的物品造成了损失,就需要做出赔偿,今天不是老师唱高调,只是说一些很中肯的话,希望你们可以明白这个道理,认错和知错一个需要“做”一个只需要“说”,希望你们以后在出现错误后,可以勇敢认错,而不是随口说说……那天放学,我带着XX同学在礼品店挑选了一个他喜欢的水杯,他很高兴地向其他同学展示,学生们也都纷纷赞同我的做法。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初中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和学生家长开展合作,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让学生的品格德行在三方共促的基础上得到实效提升,还需要发挥班主任的榜样力量,给学生们带来一些正能量,进而激励他们全面稳定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文婧.浅析如何以创新班会形式增效新时代德育[J].甘肃教育研究,2021(03):111-114.
[2]边红梅.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的现实意义及路径[J].科技资讯,2021,19(18):83-85.
[3]闫晋平.注重德育,贵在得法——关于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思考[J].时代汽车,2021(11):100-101.
[4]王有勤,刘成福.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30-31.
[5]毛亮.茶香四溢,德育飘香——初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福建茶叶,2021,43(04):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