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赟
摘要:经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发现礼仪养成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以课题引领的方式,选择与少先队员联系最密切、当下最紧要的“四仪八礼”为突破口,从传统与经典中找到礼仪教育的底蕴,通过主题聚焦、实操训练、创新评价等方式,构建小学生少先队活动“礼仪养成”特色课程,使学校“礼仪养成”教育走向规范化、品牌化。
关键词:中华美德 教育创新 礼仪养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的背景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礼仪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意见》中都分别突出了价值观塑造与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礼仪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建设当中,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要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积极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既是党和国家对小学生礼仪素养的要求,也是提升少先队员道德修养、塑造价值观的必要条件。
二、案例实施的现实意义
笔者通过向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及少先队员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座谈等方式,从中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很多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过多倾向智育,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从而忽视德育教育;甚至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方式以分数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孩子的礼仪示范与教育,最终导致少先队员文明礼仪教育缺失。
(二)学校礼仪教育重形式轻实效
学校礼仪教育内容流于形式,不成体系,实践活动内容较少,辅导员对少先队礼仪教育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各中队少先队礼仪教育存在很大差距。
(三)社会风气重利益轻传承
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风气趋利,造成大家对中华传统礼仪传承不够重视,甚至忽略,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少年儿童对中华文明认同不够,文化底蕴较差,不利于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少先队员喜欢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少先队活动课,要解决以上问题,少先队活动课无疑是开展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案例实施策略
(一)秉承传统,为礼仪教育立根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座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学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学校坚持“秉承传统,实验斟行”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礼仪养成”教育课程的根。
比如,“四仪”中的入学仪式,融合了传统入学礼:“正衣冠、拜师礼、朱砂启智、开笔启蒙”。传统礼仪让入学仪式庄严、神圣,为少先队员播下尊师、崇德、尚礼、敬学的种子。最具特色的是“四仪”中的十岁成长仪式,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童礼”,我们将主题定为“感恩明志我与祖国共成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胸怀天下相结合,并将一些中国传统仪式设置其中:如“正衣冠”即先正衣冠,再明事理;“行盥洗礼”通过用水洁净双手,以示恭敬;“敬拜圣贤”鼓励少先队员孝亲尊师,立志报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是“礼仪养成”教育向上生长的有力保障。
(二)借力经典,增礼仪教育厚度
除融合传统礼仪外,礼仪养成活动课案例还深挖国学、借力经典。如成长仪式的感恩父母环节就借力国学经典《孝经》中的名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及《围炉夜话》“百善孝为先”名句,让少先队员从经典中明白孝道的起点和境界,为其立下孝道的根;“尊师礼仪”活动课中引入《程门立雪》的故事,让队员从杨时求学懂得知识宝贵,从尊师重道立下求学向上的志向;“就餐礼仪”活动课中引入《弟子规》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及《论语》“食不语,寝不言”名句,让队员懂得礼貌有长序、人格无尊卑,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树立健全人格。通過借力经典,让国学与新时代文明礼仪结合发“时代之声”,让“礼仪养成”课程有厚度。
四、案例取得的成效
(一)分级目标初步形成
学校将“礼仪养成”与少先队课程建设相结合,依据少先队员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及认知发展水平,将活动课目标逐项分解、充实,并分别按照不同学段,开设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具体形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发校本资源。目前已初步形成“礼仪养成”教育分级目标,针对同一礼仪,不同学段达到层次不同的目标,使“礼仪养成”教育成为易懂、针对性强的教育,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景中接受礼仪养成教育,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二)课程体系基本搭建
结合本校教学理念“秉承传统,实验斟行”,本研究以《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以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作为“礼仪养成”课程底蕴,完善了“四仪八礼”课程内容;在形式上采取少先队员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多进行实操训练,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效率;在评价方式上,形成科学激励机制,最终让规范的礼仪内化为少年儿童自然而然的行为,让规范的礼仪习惯成为本校少先队员的标签。通过内容、形式、评价方式等多维度的搭建,基本形成本校“礼仪养成”教育课程体系。
结论:
笔者所在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礼仪养成”教育已逐渐体系化、品牌化,但已取得的成效不代表“礼仪养成”教育的终点,也不代表少先队活动课的全部内容,学校将以本项教育的成果为起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8—39)
[2]刘孟卓.新时期的养成教育.[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蒋春梅.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4]刘曼娅.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吉林教育.2011(04)
[5]吴建明 关于新时期少先队教育品牌活动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院报,2012,25.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