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秀梅
摘要:新时代下,新课程标准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采取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方式,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汲取知识,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基于此,文章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现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也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信息化资源在教育事业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信息技术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着较多的优势,如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待加强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部分小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待加强,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在学习上主观意识还较为强烈,很多时候都习惯凭借着个人喜恶决定是否参与学习,这也是小学生的天性。而数学学科本身就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晦涩难懂,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另外,受到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很多小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和表达,进而在课堂上就很少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例如,有专家学者抽取了一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班级中有65%左右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比较积极,而剩下的35%则不怎么积极。专家又对这剩下的35%进行了详细调查,询问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内向胆小所以不敢回答问题,或者是羞于表达,也有的学生表示是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所以没有主动交流的欲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需要教师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刺激学生的思维,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己的困难,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小学生因为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些都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另外,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求助,而非自己思考,想办法解决,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升,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刚好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1]
3、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有待深化
现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逐渐的开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且掌握了较多种的信息技术教学法。但是,因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较为丰富,涉及的内容也较多,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这就造成了教师的观念偏差,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过分地重视信息技术,而非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信息技术展示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另外,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存在偏差,也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或者应用信息技术的时机选择不当等等,这些都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法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也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二、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1、应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另外,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性等特点,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为学生展示动态过程,刺激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3]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应用了信息技术设计了问题。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先进行了教材和教学目标分析。《球的反弹高度》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结合之前学过的分数等知识进行理解,教师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运动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拍皮球、打乒乓球等,促使学生在玩得过程中感知球从高处落地后都会反弹,并依据这些自然现象积极思考。基于此,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用分数表述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3、带领着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序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体育课上的场景,学生玩各种球类的照片和视频,成功引入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说:“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这些大家都很熟悉,如果我们把这些球从一定高度抛下以后,它们就会反弹,那大家思考一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什么有关呢?”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提出了思考问题以后,就带领着大家做了相关实验,让学生分组拍球,感受一下篮球、足球、排球的反弹高度。[4]
在教学开始以后,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相关猜想,1、如果从同一高度用同样的力度将这三种同样充足气的球落向同样的地面,请问这三种球弹起的高度是一样的吗?2、如果从同一高度用同样的力度将一种同样充足气的球落向同样的地面,请问两个球弹起的高度是一样的吗?这两个问题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接下来的实验提供了思路。基于此,学生亲身实验,分别拿不同的球和相同的球做了实验,最终成功解答了这两个问题,总结出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球的反弹高度和球的材质、下落高度、接触面、拍球力度、球的大小等有关。
总而言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了相关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了思路,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猜想验证过程中,如此也符合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的话,即“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是负责任的态度。在有些情况下,猜想比教会证明更重要,有了猜想,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形象思维较强,在学习过程中也对比较形象具体的内容,理解程度更高,而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抓住契机开展信息化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应用了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依靠单纯的口头讲授很难帮助学生理解。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课程伊始,教师先应用投影仪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出示了如下图片,说:“同学们,我们在之前已经學过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那这些多边形的面积你会计算机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成功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也为新知识教授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带领着学生复习了旧的知识以后,又引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出示了下图,引导学生思考:换一个角度,如果不通过边的长度来计算多边形的面积,那是否还有别的办法呢?另外,为了深化学生的认知,教师还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提前制作好的微视频,在视频中介绍了皮克定理,即在1899年,奥地利的数学家皮克在探究中发现了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另一种方法,他将多边形放在格点中研究,结果发现多边形的面积和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边内钉子数之间是有一定规律的,并且还进行了证明,后来,这个规律被称为是“皮克定理”,也被誉为史上“最重要的100个定理”之一。教师结合微视频,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内部只有一个钉子的多边形的面积,说:“多边形面积和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边内的钉子数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我们将刚刚的四个多边形放在钉子板中,然后换个角度,填一填下方的表格,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呢?”
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指引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善了表格,发现在边内钉子数是1时,边上钉子数是4,多边形的面积就是2平方厘米,而边上钉子数是6,多边形的面积则刚好是3,如此类推,总结出了如果用S表示面积单位的个数,用n表示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那么a=1,S=n÷2。另外,学生在信息技术展示的图片和表格中还受到了启发,还自主进行了多边形内有2枚钉子的规律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当a=2时,S=n÷2+1,最终总结出了如果a=m时,S=n÷2+m-1的规律,深刻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
预习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课上知识掌握和课下的知识巩固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预习和复习任务,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动力。[5]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就应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微课视频,并发送给学生,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梳理了思路。教师分析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即1、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可以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使学生联系已经学到的知识,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教师将微课视频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复习旧知识,用两三分钟的时间简单讲解了分数的性质、意义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并引入新课。第二部分是新课重点,微课视频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要注意在视频中凸显教学重点,这也是学生预习的重点。为此,教师借助教材上的一道例题引入了新知识,为学生的自主预习和探究提供了思路。学生利用教师下发的微课视频,初步感知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结合例题对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教师通过录制微课视频,还成功提高了学生的预习兴趣,原本很讨厌预习的学生也纷纷投入到了学习中,且取得了不错的预习成果。[6]
在《分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又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了课下复习,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学习软件,上传了相关练习题,学生只需要登录软件就可以直接做。另外,教师还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用到的知识等也上传到了软件上,学生在完成题目提交以后就可以自行查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强了练习,还进一步巩固了课上所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将课上用到的课件、微视频、学习资料等内容都上传到了软件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反复观看,直到掌握知识。最后,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目时还可以在线上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彼此分享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课下学习相互独立的现状,深化学生课后复习的效果。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都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眼界,实现教学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新时期下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还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最后,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预习和复习任务,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永德.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创新思考[J].学周刊.2022(01):116-117.
[2]赵其寿.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J].学周刊.2021(36):89-90.
[3]孟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0):173-174.
[4]王鹏忠.构建信息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J].山西教育(教学).2021(10):39-40.
[5]钱琦.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1(27):163-164.
[6]邱娇缘.浅谈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