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梅
摘要:高中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科目,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内涵,同时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主要阵地。在备战高考阶段,老师不能仅局限出知识复习,更要适当“串串门”,融入时下热门话题和拓展内容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等思维素养,使学生得到思维能力的显著提高。本文从高考语文复习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高中语文,复习,思维品质培养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品质通常也被称之为智慧品质,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展现出个人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即为思维品质。我们常说的思维品质通常是指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表现。思维品质的形成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需要老师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一、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
在高中语文复习阶段,老师要帮助学生将看似零散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使学生将高中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建立系统知识网络,并同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老师可以在语文复习阶段引入思维导图这种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理解记忆的思维工具,带领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将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锻炼了思维逻辑能力。比如复习高一知识内容时,《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内容,围绕课文题目建立主题关键词,根据文章结构用短线将故事情节中蕴含的逻辑关系展现出来,使学生不仅轻松高效地完成本课复习,同时也在无形中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1]思维导图见下图:
二、利用深度剖析来提高学生思维深刻性
在高考复习阶段要想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就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复习内容深度剖析,从原本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浅层认知通过深入思考和揣摩领悟其中更深刻的内涵,使学生将阅读内容融会贯通,发展为具有深刻性的思维品质,得到思维素养的提高。以《离骚》这课复习为例,《离骚》是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早最长的抒情诗,在复习这课时,学生不能仅局限于课文,更要从这首楚辞的创作背景、创作者屈原的角度进行多角度剖析,围绕文中出现的关键字展开深度剖析,使学生既立足于课文进行复习,更在复习环节由点及面进行深度拓展,对《离骚》拥有更深入地解读,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这首楚辞内容时,对诗人、对社会背景、对诗中精神与内涵拥有更深刻的理解,推动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三、利用多元方法来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
在高考语文复习环节,老师要秉承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老师发挥组织引导作用,由学生在主导复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复习过程中思维保持活跃,从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教学目的。老师可以结合复习内容巧妙的用问题开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点燃学生的活跃思维,使学生围绕问题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形成具有个人色彩的观点和想法,在无形中完成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以《雷雨》这篇课文复习为例,《雷雨》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较为重要的名著阅读篇目,这是一篇戏剧体裁的文章,学生在复习阶段不仅要对戏剧体裁的特点拥有深刻地了解,同时也要具备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对戏剧表现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能够准确把握。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演绎、互动演绎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戏剧语言、动作、表现力、潜台词等特点的了解。在复习这课时,老师为学生创设多变场景,引导学生通过改变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出相应的舞台效果,同样一句话,不同的场景、不用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语言中蕴含的潜台词意义也大不相同。[2]
四、利用分析讨论来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高中语文复习阶段,老师可以借助互动讨论的方法来促使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在分析讨论中学生之间展开思维碰撞,不断地产生新的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将个人的感性认知融入理性思维中,发现新的思维角度,从而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的独创性思维,得到了思维品质的提高。比如老师以时下热门的新闻事件---“人大代表建议‘让科学家霸屏而非流量明星’,使‘科学’成为‘渴学’”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个人观点,踊跃的进行交流讨论,以热门事件为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既为学生高考语文作文中素材作文做准备,同时也促使学生在无形中成长为条理清晰、观点新颖、有理有据的思维特征,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总结:
面对高考的压力,高中语文复习阶段老师要帮助学生做好统筹规划,既要夯实基础知识,更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实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平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高考.2019(11).
[2]张荆山.浅析高考语文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课外语文.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