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茸
摘要:班本课程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在一些课程理论的论著中都曾出现过。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它的确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为了更好的将班本课程与自然教学相结合,幼儿园教师应该带着对班本课程这一新鲜事物的憧憬,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班本课程;教学策略;自然资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生活是班本课程的孕育土壤,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在理论上吸取了许多有益的理念。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将班本课程教学与自然资源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自然知识储备,同时有利于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生活常识,增长幼儿的见闻,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一、创新教学模式,给幼儿的发展指明方向
完全以幼儿为核心的课程容易迷失教学的主要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教学方案的创新尺度,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考虑明确的教学方向,要掌握幼儿天性中某种东西和其隐含的教育价值,这就是教学问题中的所在。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创新教学模式,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班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方法。其实每一个儿童都存在一定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即“最近发展区”。如果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够最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则能够有效的帮助幼儿从原有的水平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往往是需要一定的知識积累和技能基础。所以学者便应用这一价值作为这种职称的譬喻,这就说明教师在引导儿童学习时有利用适当的技术。
举例来说,利用鹰架开展自然资源相关的班本课程教学就需要教师帮助儿童把经验组织起来,形成某种适合解决问题的结构,让儿童能够在形成科学理解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良好的支撑。当幼儿面对分类的标准一筹莫展时,教师就可以给幼儿们提供相应的自然材料,给幼儿启发和灵感,激发幼儿的创意创新能力[1]。
二、调查幼儿的兴趣爱好,据此设计教学方案
班本课程探究源自于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寻找班本课程的发生点过程中,需要靠调查和统计两种方法准确的捕捉客观的数据,了解幼儿真正的需求,把握幼儿的愿望和兴趣,避免盲目的选择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统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聆听幼儿与同伴的谈话了解幼儿的兴趣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调查表的形式,调查幼儿的兴趣爱好,便于教师了解幼儿当前的问题点,从而制定出更加贴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方案和大致网络图,从而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2]。
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
受到年龄的影响,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生活常识的积累情况也非常匮乏,这不仅仅表现在表层感知,对于幼儿的深层的知识认知能力也同样受到了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调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世界,尤其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们创造更多接近自然的机会,通过观看纪录片,收集自然材料,带幼儿到户外切身感受等等方法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更多幼儿版本课程教学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真实学习经验。
举例来说,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们到户外收集一些鲜花、树叶、树枝等自然材料鼓励幼儿们制作拼接画,利用几个叶子拼出小动物,小房子等等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创意创新能力。同时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采摘活动时,教师还可以给幼儿们讲解植物的名字,拓展幼儿的生活,丰富幼儿的阅历,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3]。
四、利用同伴互相帮助的方法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为了更好的推进幼儿问题点的深度学习,帮助幼儿形成更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班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鼓励幼儿自觉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形式,鼓励幼儿们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相互交流,进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参与课程的动力的形成,帮助幼儿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锻炼幼儿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举例来说,在带领幼儿到户外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幼儿们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幼儿们分组进行游戏活动,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锻炼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们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一起玩耍。以此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总而言之,幼儿园阶段的班本课程教学需要教师的积极思考,不断创新。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了解班本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把握儿童的兴趣爱好,提高教学方案的生活化,善于利用身边丰富的自然资源,构建更加高效的幼儿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姚瑶.挖掘乡土资源,构建幼儿园班本课程[J].传播力研究,2020,4(10):172+174.
[2]邬海燕.指向“发现生活”的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的架构与实践[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0(02):36-38.
[3]吕平仙,吴建芬.刍议如何构建有效的幼儿园班本种植活动[J].才智,2019(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