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英德市石灰铺中心小学 广东清远 513000)
立德树人理念已经逐渐在我国的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得以有效渗透,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也愈发重视德育教育。因为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还不够完善,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高,而他们又处于思想启蒙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复杂社会环境当中,任何一种思想都极有可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不仅要合理运用批评教育,更要多对他们进行激励式教育,给予他们积极健康的正确引导,丰富小学班级德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1]。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班主任能够采取合理有效地教育措施去管理学生,就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适应当代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可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德育活动,并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熏陶,锻炼并提升他们的个人心理素质,进而达到培养其良好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修养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能得到极大的保障,可见在小学班级内开展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小学班主任不仅要具备一定教导学生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个人修养和思想品格的培养与发展,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来进一步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小学班主任不妨借助家长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家校合力,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而面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便可以让他们在班会活动中共同讨论,一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良好的班级风貌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小学班主任需要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班级环境,而班级管理理念则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立德树人理念强调,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施,注重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不仅是新课改以来一直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更是满足新时代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需求。因此,小学班主任不妨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实施德育管理,从多方面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综合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思想品质,最终极大地推动了良好班级风貌的建设。
小学生虽然年龄不高,但是却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而班主任又是在学校内和他们距离最近且经常接触到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带来十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如果想要切实有效地完成德育目标和任务,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理念,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意识和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感染每位学生[2]。同时,班主任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自发自觉地了解并搜集相关的德育方向的具体内容,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德育思想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思想品德。这样班主任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引领作用,给学生做出行为示范,进一步充实他们的品行和思维,从而更好地辅导学生处理各种难题。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还需要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做好榜样和示范。
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拿班集体的卫生清洁为例,如果班主任曾多次向学生强调要认真关注和保持教室内的环境卫生,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不妨换一种角度来教育他们。比如班主任可以多在教室内走动巡视认真四周的卫生情况,若看到卫生不合格的地方,既不要大声指责学生,也不要让他们将不干净的地方进行及时清理,而是躬身低头捡起来并放到垃圾桶里,或者是用清扫工具来打扫干净。这样一来,每次班主任一来教师巡视,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慢慢地,他们就会一看到地面上有垃圾时,就自觉捡起来或者清扫干净,从而让班级内的卫生情况有所改善。之后,班主任可以尝试不用每天巡视,而是逐渐变为随机巡视或定期巡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通过班主任的亲身示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卫生环保意识,还能真正突显他们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能极大地保证班级德育管理的效果。
一般来讲,活动不仅是班主任落实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媒介,还是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养成良好品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班主任不妨从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出发,结合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去设计德育管理的主要环节、方式以及活动主旨等,进一步丰富班级德育活动的内容。如此,学生就会在班主任所营造的轻松平等、欢快自由的班级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各式各样的德育活动,这不仅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空间,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自觉加入德育活动的思想意识,使得班级德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3]。
想要真正提高班级德育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还需要小学班主任能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德育活动,比如:演讲、竞赛、表演等,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德育的重要价值。就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活动为例,在开始演讲的前两天,班主任就应该积极为学生本次的演讲标题进行传递和宣传,比如将演讲的标题定位“感受亲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本次的“亲情”主题演讲活动。为了让活动更有趣味性和悬念性,在正式演讲活动开始以后,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以抽序号的方式进行演讲,每位同学按照自己所抽到的序号逐个到讲台上展开演讲,并要求他们的主要演讲内容必须要和自身的亲身经历有关,让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演讲中,唤醒他们对亲情的感知,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亲情的感悟。如此一来,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就可以借助一系列德育活动,大大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个人品格都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想象能力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学生在教室内的学习和生活几乎都是相同的,这就无法真正避免“学困生”或者是“后进生”这一独特群体的存在[4]。而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自然也就成为我们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不是传统管理手段的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因此,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必须注重对学困生两个方面的德育管理:一方面是要明白学困生的共性和个性,用积极的情感去带领和感染他们,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使其成为转化成为学困生的重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要班主任借助小组的力量与智慧,对每个小组的作业状态和知识理解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诸多小组中挑选出最佳的学习小组,借此逐渐提升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还可以借助同桌的力量,加强与同桌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交流,从而实现学困生的转化。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极大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还能真正保证德育管理的效果。
例如,每个班中都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其中学困生一直都是令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头疼不已的重点对象。当班级中有性格内向、十分腼腆的学生时,这类学生一般不会违反纪律,在很多学生和老师的心里一直都是非常努力学习的乖学生的形象,但是成绩却始终不如意,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处在班级的后几名。因此,班主任在面对这类学生时,要知道他们的学习态度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就需要多关注留意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此,班主任可以对这类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展开辅导,并多向各科教师询问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其他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德育管理教育。在这之后,班主任还可以专门设计“学困生转化”的任务,鼓励班级内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去帮助学困生,带动他们学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生生互助的学习氛围[5]。如此一来,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就能借助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全班学生思想意识和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
总之,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有一定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方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和关爱,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以保证小学生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