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丹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武汉 430223)
当今社会对幼儿教师在数量需求增大的同时,对幼儿教师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师范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幼儿教师,就要巩固好思政课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探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策略,切实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增加学生的获得感。
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师生二者角色的辩证关系,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必须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教”与“学”形成良性互动,“师”与“生”形成紧密共同体,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态势。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热情,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主动而为、主动设计、主动推进,并掌握教学和课堂的整体情况;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结合幼师生的特点,遵循幼师生的接受规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发挥引导作用。教师既要主导教学节奏,又要主导课堂形态,还要主导课堂效果。
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教学中主动回应、主动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教育对象,既要把学生放在眼里,更要把学生放在心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实现教学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一个关键环节是优化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因此,教师首先要研读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和目的,准确理解和领会思政课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在整体上把握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同时,要注重教材的合理使用,合理整合教材,优化丰富教学内容,使之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具体来讲,优化教学内容要注意三点,即重点、热点、兴趣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首先要通读教材,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和逻辑体系。其次要精读教材,从微观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第三,要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从实践上强化思政课的育才功能。
思政课教师要紧跟时代热点,捕捉和筛选时政新闻,选取受到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对老百姓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有着深远影响的热点问题切入课堂。选取热点时要注意三点:首先,要从教材出发,热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其次,要具有典型性,应当是众多媒体和社会大众广泛关注和热议的现实问题。第三,要注重时效性,热点的切入要处理好“时度效”三者间的关系,切入的时机要恰当,分寸的把握要得当,教育的效果要最佳。
思政课同其一般课程有着很大不同,它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认同教育,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幼师生年龄较小,女生较多,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研究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心理变化,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关注热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思政课与一般课程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内容较为抽象和概括。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单向灌输”“硬灌输”为主,启发性运用不足,效果通常不理想。因此,要创新教学形式,把灌输和启发有机统一起来,既要坚持目标导向正确,又要注重教学方法得当,灌输过程中要融入启发,启发过程中要体现灌输,二者要统一于教学全过程,统一于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
“灌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是教育者由外向内系统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推动所教育内容整体而不是零散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进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它不是“满堂灌”,也不是“填鸭式”的“硬灌输”。幼师生正处于各方面价值观和政治观点形成和确立时期,社会经历和自有经验基础不足,不可能在头脑中自发产生“理论”性知识。他们思维活跃但发散性较强,容易冲动偏激,缺乏辩证、客观、全面、历史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可塑性强这一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加强正确理论的灌输,强调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为学生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理想信念,把“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启发”是思政课遵循“灌输性”原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第一,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要坚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要求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第二,要综合运用以理服人的理论式灌输、以情感人的情感式灌输、实事求是的案例式灌输及通俗易懂的白话式灌输等多种方法,增强理论的说服性和学生的认同度,实现理论“三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政治觉悟。第三,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积极建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启发学生发现、分析和思考问题,在启发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应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对话和交流,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进行正确理论的灌输和价值引领。
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一线教师坚持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内外兼修,释放活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重中之重。思政教师既要有显性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也要有隐性的人格魅力;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也要努力塑造高尚人格,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思政课属于通识教育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掌握好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对于幼师思政教师而言,除了要另外学习哲学知识、人文地理历史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外,还要对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有一定掌握,并对音乐艺术类知识有一定了解,做到专博结合、文理结合、文艺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让教学更贴近学生,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思政课要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深厚的理论功底,也需要练就娴熟的授课技巧,其中一个有效路径就是,不仅要擅长讲道理,更要善于讲故事,在增强课程思想性、理论性的同时,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不仅知识要渊博、语言要幽默,也要激情飞扬、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故事讲好,既要讲出“理”,也要讲出“情”、讲出“力”,将深刻的思想、抽象的道理和僵化的条纲,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课堂更接地气、更加生动,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幼教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的人格魅力尤其重要。因为幼儿教师在教育中充当的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更多的是对幼儿从小品行和道德行为的引导和示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幼师生个人品格的养成尤为重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立德”方能“树人”,幼师生心理生理正走向成熟,但依然有很强的“向师性”。因此,思政课教师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立场,不断提高授业本领,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给学生展现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认可教师的人格,信服教师讲授的道理,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真正达到“敬而受教”的效果。
幼师生不仅是学生,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是教育下一代的启蒙老师。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幼儿教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一定要巩固好思政课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切实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通过有质量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