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探析

2021-12-31 13:16黄婉彧
科技视界 2021年35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黄婉彧 曾 艺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0 引言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加大,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纵观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依然可以发现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选取了江西省内几所高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这些学校现阶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找出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提出对策、建议。对该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能够加深整个社会对建设双师队伍的重要性的认识,为职业院校的改革提供相应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江西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1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1 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各类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同时,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教育为经济社会培养其所需要的劳动力[2]。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2 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于2018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也提及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任务、要求[3]。现今,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的革新之中,改革成效的最终体现将依托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由此,不难发现,提高各类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深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育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3 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的好坏[4]。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职教20条》中提出,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即兼具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在学校专业课教师总人数中的占比需超过一半[1]。

2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深对省内各类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了解,笔者和江西省几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校内外兼职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有效的整理及分析,发现了本省“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5]。

2.1 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2.1.1 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供给乏力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虽然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愈加看重企业工作经历这一点,但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绝大部分来自普通高校,首先,企业的教师占比不到20%。专兼结构不良,来自一线兼职教师较少,导致教师对于行业最新的一线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不够。从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比偏大。此外,从职称结构上看,讲师在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中占比较高,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数量却不足。教师队伍在专兼搭配、年龄分布、职称结构上的不合理,都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1.2 团队力量薄弱,“多能”教师有待培养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高职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协作意识不强,团队凝聚力不足,很难完成更具挑战性的教学及科研服务项目。大部分高职教师主要的精力都用于日常教学工作,其技术服务社会能力、科研攻关能力、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等不足。而随着“三教”改革的深入进行、“百万扩招”任务的推进,都对“多能”教师的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

2.2 高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

2.2.1 立德树人的意识需强化

通过与教师的访谈,笔者发现,当前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总体表现是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自身的理想信念与“四有”好教师的标准还存在差距;没有做到个人问题与教学工作的平衡;教书与育人脱节。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2.2 科学研究的能力需强化

本次研究中受访的“双师型”教师大多是大学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毕业,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科研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入职以后教师更多的是忙于日常的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平台对其进行引导和培训,因此,教师无法精准地发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技术难题。同时,很多教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申报,多是出于某些特定因素的考量,如学校的考核要求或者自身职称评审的需求,大多缺乏实际的企业或者行业工作经验,其所做的研究试验得出的数据支撑力不足,因此,较难有实践性的研究成果。

2.3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2.3.1 “双师”标准不一致,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现今,社会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已达成一致,但是对“双师”的认定标准还未完全统一。“双师”标准的量化还存在一定困难,这使得现有“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评估,过多地关注结果的呈现,而忽视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

2.3.2 评价体系不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有待优化

首先,江西省内高等职业学校“双师”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务实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其次,学校普遍重科研、轻教研,在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等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缺乏相对具体、可量化实施的考核奖罚制度,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3.3 实操能力欠缺,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从教师层面来看,不少“双师型”教师,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未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同时,由于现有体制的限制,很多教师缺乏一线的工作经验,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实践。从学校层面来看,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和管理模式,大部分教师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所接受的职前教育知识无法有效地用于日常的工作中,同时也会出现职后培训相对滞后的问题,各类培训衔接不当,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系统。同时,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这使得双师教师所参与的顶岗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教师无法获得企业最新的技术。

3 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

3.1 政府层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政府作为管理者,在高职“双师”有关政策的制定上应负主体责任。政府可根据不同的地方特色,制定相对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从而进一步细化不同专业教师的“双师”认定标准。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工作经验等考核指标的占比,客观地测评“双师”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地方政府还可以不断地建立健全“双师”教师的职后培养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师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培训的次数和专业模块,从而让更多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都能有选择性地参与到职后培训中。

3.2 社会层面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不高。同时,社会大众对于高职教育也存在一定误解。因此,要积极地进行舆论引导,不断消除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误解,逐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尊重专业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6]。如此既能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又能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使得广大教师更加坚定地从事教育工作,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7]。

3.3 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要立足本校实际,不断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让“双师型”教师既能有效地辅导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能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学校应健全教师的考核机制,创新评价方式,鼓励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同行专家等多元主体参与到教师的评价考核中,不断更新评价的手段和方式。同时,加大资金和政策的保障力度,给更多有需求的教师创造外出学习或者出国研修的机会,帮助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需要。在薪资分配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能力以及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贡献,在薪酬分配以及相关的福利制度方面逐渐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倾斜。

3.4 个人层面

高职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成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提高人才质量,就必须在师德水平上下功夫。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就要求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保持高尚情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双师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持续变化、不断向前的。在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应更加明确自身独特的职业属性,在教学中主动地进行教学的反思,以满足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需要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永葆自身专业的先进性。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并探究了建设本省双师教师队伍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新意。作为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双师队伍的建设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各方面的通力配合[8]。各类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建立更加完备的培训及奖励机制,努力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同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新平台,助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