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梦婷
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教育中是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初中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有重要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美术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片属于学生自己的绚丽空间,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新课程的改革犹如一缕春风,使教育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新课程下的初中美术教学也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加强美术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使学生能够发现美。同时,要求学生抛弃过去的样板画模式,采用创新思维,大胆地创造个性化作品,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和想象的平台。例如,讲解“设计我们的校园”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雕刻的资料,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学生播放雕刻的图片和视频演示,并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雕刻作品都有哪些,分小组讨论自己对雕刻的理解,并让学生观察学习制作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过程边看边做,让学生参与到动手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校园中的某一雕塑进行纸质模型建筑,首先画出模型的大概,进行裁剪,通过折叠的方式整体塑造模型,粘贴后进行全面整理,最后呈现出一个完美的雕刻模型。也可以通过小组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整个校园的模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全面发展的意识。
美术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新课程下的初中美术课程是用精美的画笔勾勒出生活的美好。美术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生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丰富美术课堂内容。教师可借助音乐和文字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教师可选择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我国传统的文化,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在脑海中构成美,弘扬文化,在课外能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例如,学习“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运用色彩搭配,促进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通过学习民间艺术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如鲤鱼就是年年有余,石榴酒是多子多福的意思,娃坐莲花代表着连生贵子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扩展学生的文化内涵修养。
初中美术课堂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和个性,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独特的发展,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创新首先要对各种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还要学会运用和贯通。新课程提出,美术是与音乐、文学、舞蹈等学科互相紧密联系的,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模式,不断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新技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新颖的平台,使新技术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在初中美术课堂创作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材料,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每一次的创作都会产生一种新的求知欲和强烈的探索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的创作更富有内涵。创新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将创新观念转为具体的成果,在美术课中通过一个画面想象不同的画面,联想更多的内容,丰富学生对美的认识。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感受校园外的世界,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创作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要采取有效的评价方式,委婉地指出学生的缺点。例如,“如果你的色彩再增加一些,整幅画就是一幅艺术品”,或者“教师很喜欢你的画,你的构图想象再丰富一些那就更完美了”等,这些评价都会成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美术课堂实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渐渐适应了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课堂有效地展开,提高了初中美术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