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礼
【摘要】生物学科中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生物理论,对于初步接触系统生物学知识的初中生而言,有效的生物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物教师必须从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有效性出发,思考当前生物教学中影响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的因素,运用灵活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88—02
初中生正处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不仅面临着复杂的学习任务,也面临着学科内容难度加大,尤其在抽象性较强的生物学习方面,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师进度、课堂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运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素材进行知识渗透。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需要加强学生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效果提高的科学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为初中生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
一、影响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构建的因素
1.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的缺乏。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经验是影响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上,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往往容易更加关注学生生物成绩的变化与课堂教学进度的控制。这导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利用生活经验而推进知识渗透,也忽视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真实理解状况,将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不利于学生生物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师忽视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学生是生物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教师构建生活化生物课堂的重要依据。但在實际授课过程中,部分生物教师由于对学生缺乏整体认识,在运用生活经验讲解相关生物知识时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将教学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割裂开来,忽视了学生对生活化案例或者活动的认识与体验,使得生物生活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受挫。
3.生物学科本身具有复杂性。正如上文所说,生物学科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生物理论,也包含了各种生物实验工具的知识与步骤复杂的生物实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初中生本身缺乏生物学习的经验和基础,生物思维与学科思考方式都处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讲解一旦偏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发展规律,就容易导致生物课堂出现学生学习效率低、难以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问题[1]。
二、推进生活化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1.运用情境教学法,构建生活化课堂。情境教学法指的是一种帮助学生创设与知识内容高度契合的课堂情境,以促进班级氛围的营造与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科学教学手段。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将创设情境与生活化教学理念相联系,提前做好教学设计,思考学生的日常经历和生活经验。在综合考虑授课内容的特点与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后,引入相应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体验中提升对课本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比如,教师在进行《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种植和养护绿色植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先将学校或者班里的盆栽植物放置到讲台上,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是否有过养花、养草的经历?在你们的经历中,你们认为花花草草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植物生存需要水”的结论,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经常浇水的盆栽与无人问津的盆栽之间的长势区别,在这个基础上引入无论什么形态的植物都无法离开水资源而独立存在的知识。
2.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过程中,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就是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关注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兴趣,围绕生物课本中的具体知识或者生物实验涉及的具体内容,设计趣味性与科学性并存的生物课堂活动,以促进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
比如,教师在进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为学生设计一个“改写断尾壁虎”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明白生物的生长不仅伴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也伴随着细胞数目的增多;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在故事书或者生活中是否听说过断掉尾巴的壁虎还会长出新尾巴的故事,组织学生根据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将断尾壁虎的内容用生物知识改写成一个具有科学性的小短文。教师可以借助这个生活化素材促进学生对细胞分裂的理解。
3.选择生活化教具,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学工具是课堂授课活动的重要支撑,生活化教具是构建生活化课堂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初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过程中,借助生活化教具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到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各种生活资源的利用,从学生日常接触或者感兴趣的生活化教材出发,建立起课本知识与生活工具的联系点,增进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把握。
比如,教师在进行《用药与急救》的教学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常见疾病和药品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习与研究的实际意义。教师可以首先借助一段门诊问询的视频引发学生关于医嘱和用药的思考,然后将常见的药物说明书展示给学生,根据课本的讲解在用药说明书上找出自己心目中的关键信息;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讲解安全用药的理论与依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手中的说明书是来自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检验自己选择的关键信息是否全面。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具,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吃药的种类与数量都是经过了生物学家和医学家的谨慎研究,安全用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的重要结论。
4.设计生活化练习题目,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练习题目是组成生物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有效的生物练习题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生物知识面、积累生物学习素材。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化练习题目的设计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关注不同类型生物知识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差异性,借助生活化生物问题的研究、生活化生物实践类作业布置等方式,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物知识学习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3]。
(1)生活化课堂练习题目的设计
首先,根据不同单元的生物知识为学生选择不同的生活化生物练习素材。比如,教师在进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时,就可以在学生对遗传、变异、性状与相对性状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为学生提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两句俗语,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解释这两句。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予以指导和纠正。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实验的内容为学生渗透生活化练习题目,促进学生对生物实验的理解与掌握。比如,教师在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上体育课时,是否在体育活动中出现过难以控制方向或者其他同学不小心碰到你的眼睛,就下意识地眨眼的状况?在腿部是否也会存在这样的反射呢?”然后在生活经验的指导下带领学生进行膝跳反射的实验,促进学生对人体反射知识的掌握。
(2)生活化课后作业的设计
除了理论知识课堂与实验教学的生活化练习之外,生物教师还可以适当调整课后作业的形式,减少文字类生物作业的比重[3],让学生在探究类课后作业和调查类生物作业的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生物知识。
生活化教学是一个辅助生物教学活动深入推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初中生物教师一方面需要从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理念的提高入手,关注生活化教学;另一方面则需要从实践生活化生物教学的手段入手,从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生活化活动设计、生活化教具选择以及课后生活化练习的布置等方面,为学生构建全方位的生物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晓玲.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0(74):107-108.
[2]龙元香.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分析[J].读写算,2019(07):47.
[3]王铭园.基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19(24):158.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