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起到树立思想、规范言行、提高素养的教育,是遵循学生心理和思想发展的一定规律,引导其建立起基本的道德认知,辅助教师范例讲解、家长的亲身参与与示范等有效手段,完成学生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行為、加强亲子沟通、快乐学习,做好引导防止沉迷网络等内容论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必要性及路径。
【关键词】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026—02
我们每个人是一个个体,又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学生,是一个学校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家庭中的成员,他的言行、品德,不但代表自己,也代表学校形象,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人心向上,素质教育越显重要的当下,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更是重中之重。在学校,无论是管理学校,领导老师的校长,还是每日践行在教学工作中的各代课老师,在提高全民素质以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定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家风家教、减负减压、防治校园霸凌、预防学生沉迷网络等方面入手,监督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说实在的,现在的学生说好教育,是因为他们能有更多的渠道获得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或者事例,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升;不好教育,也因为社会上一些浮躁的世事,还有网上更多不良的、片面的信息的误导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所以,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既是学生学习中需要的力量,也是学生成长中不断要提升的素养。
作为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呢?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与大家交流:
一、从点滴入手,培养学生的行为
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经过一两件事就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纠正的,它是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影响教育,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通过点点滴滴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进行改变,帮助他们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地纠正,才能使他们认识对错,辨清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成绩再好,学习能力再强,由于个人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同,家庭成员素养的差异,以及个人认知经验的限制,往往对于生活这个大世界里的是非和内容看不清。比如,同伴间行为对错的标准、人际交往中语言的文明使用、自律守信的时间观念、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等等,这一切都会多多少少,深深浅浅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会左右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然而长期建立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必须保持绝对的权威姿态,甚至在主观意识中形成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安排这种偏执,往往很少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问题。这都是源于我们老师没有充分的尊重孩子,在发生情况时没有有效沟通造成的。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会在学生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给予更多的宽容、理解和帮助,润物细无声地从一点一滴中端正学生的言行,不只是一味地苛责。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亲子沟通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港湾,是每个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无可推卸的承担着启蒙教师的角色。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1]。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的,然而目前家长忽略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已成为普遍现象。诸多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属于学校的责任,家庭可提供生活物质条件,而并非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然而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结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环境。所以老师应用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物质基础放置同等位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引导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发展和心理健康。学会疏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能积极学习、快乐成长。作为学校的老师,我们与家长沟通时会经常发现更多的家长不会与学生沟通,所谓的沟通就是打骂、责备、督促或者简单的要求、质问等等。其中没有家人的温情,缺少一定的关心,使家这个本该充满温暖和安全的港湾,变成了被管教的场所,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无法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所以,校长和老师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家长,在这方面做好理论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家长心理课讲堂等途径,开展关于家庭教育的座谈会,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要把培养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强壮体魄的孩子作为首要职责,改变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成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辅导与心理疏导;其次,还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积极的态度与家长沟通,比如,与家长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把老师讲过的故事或者课文讲给家长听,也可以和家长一起读一本书,然后交流读书心得等等,彻底打通亲子沟通、交流的障碍,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学校教育。
三、减轻学习负担,重获学习快乐
课业负担造成的危害首先是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许多学生早晨6点左右起床,全天学习时间12小时左右,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长期的睡眠不足导致正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出现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情绪化、交流障碍等问题,还会影响其正常发育、降低其免疫力等;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为提高孩子考试成绩,不遗余力的购买大量的教辅资料,报名各科的补习班,强迫孩子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剥夺了学生们难得的假期和休息时间,在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们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种恶性循环日复一日出现在每个年级的孩子身上。
然而无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不但不会快乐,而且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性格变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比如,本校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家长为了保持他的好成绩,给他报了好几个补习班,这个学生一点业余时间也没有,导致厌学,叛逆,逃学,甚至离家出走。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与家长经过多次沟通,这个家长最终与孩子合解,取消了所有补习班,孩子的成绩也没见下滑,反而上升了。同时,我们发现这个学生也变得快乐、阳光了一些,与同学打篮球,说笑,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可见改变教育思路重过程轻结果,帮助孩子正确定位自己的实际水平,能分散和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因此适当地为学生减负,不但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增强学生信心,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生良好品德。
四、做好引导、教育,防让学生沉迷网络
这几年网上出现了很多学生欺凌事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老师都非常重视和关注,通过各种形式对孩子们进行宣传引导和教育,以防治本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真正的欺凌暴力行为的发生,是施暴者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不懂得正确的沟通方式,通过模仿和宣泄将自身的情绪实施在受伤害的同学身上,达到一种自我心理上的满足。通过宣传自救、自卫方法以及认识欺凌暴力严重性等内容的学习,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了解正确解决矛盾的方式,唤醒内心深处真善美的品质。另外不容忽视的是隐性的暴力,那就是网络。网络对于大人、学生精神上的绑架确实不容小觑。尤其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于各种网游,还有抖音等一些小视频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不清现实与网络的区别,网络上一些视频和游戏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对于学生积极思想和健康品德的塑造和提升也非常不利。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要注意通过平常的教育教学或者关于正确认识网络、运用网络的一些讲座,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网络,从而防止学生沉迷网络耽误学习。其实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是考验一个学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试金石,运用的不好,会被他占据心灵束缚思想,反之运用的好不但能使它变成学习的帮手。
总之,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教育也就是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的建立和养成。所以,校长和老师一定要结合本校特色和本校生源,在具体的教学中融入一些德育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04).
编辑:魏麟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