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晔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 35010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本化理念的应用已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在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教务管理中的人本化理念也逐步凸显,为我国现代化高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增添了长足的动力。而教务管理又是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综合性工作。人本化理念与高校教务管理融合的进程中,高校教务人本化管理缺失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如何剖析教务管理人本化缺失的原因并予以相应对策,已成为当下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
随着现代管理思维在高校教务管理中应用的深入,人本化管理理念也逐渐衍生出来。就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常见的人本化理念而言,通常是指以人、人性等为核心的管理举措。科学、恰当地将人本化理念融合到教务管理中,不仅能规避以往单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弊端,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转变学生被动的状态。让被管理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中来,收获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效果,同时减轻管理者的负担,缓解管理者、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1]。当前,人本化理念已成为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推动了我国现代管理领域的发展。人本化理念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运用,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人本化管理的提升与改革迫在眉睫。
民办高校教务管理承担着教育教学服务、学生管理等多重职能,教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秩序的稳定。近几年人本化理念逐渐融入高校教务管理,其积极影响也随之体现。
1.推动民办高校教务管理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与教师的个体自我意识不断攀升,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难度也日趋上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在本质上满足学生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更具人本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方式为民办高校的育人体系构建提供了必然方向[2]。在教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人本化理念在教务管理中的践行恰好满足了民办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的这一迫切需求,在确保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基础功能的同时,也优化了传统的管理思维,从而推动民办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2.提高民办高校教务管理的质量
教务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教务管理人员与学生接触频繁、联系更加紧密。基于教务人本化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教务管理人员在学生服务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教务管理人员在哪些环节对学生产生价值观影响,教务管理人员如何在教务人本化中发挥协同作用[3]。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学生为目标对象进行调研,采取半结构式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26份,有效问卷523份。
综合调研结果,有78.6%的被访学生每学期与教务部门联系1次及以上,其中频繁联系每学期5次及以上的(含学习委员、主要学生干部等)占22.7%。由此可见,学生已将教务管理人员视作寻求帮助的主要渠道。但大部分教务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服务学生才是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进而导致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针对这一工作难点,人本化理念与教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可及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起到“预警防治”的作用。
教务管理部门通过专业培训及进修学习等方式,提升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业务综合素质,有助于优化“因材施教”管理模式,提高教务管理的质量[4]。
3.提升民办高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加入了高等教育行业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办高校的自我革新。人本化理念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增强了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也为构建体系化、模式化、规范化的教务工作流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民办高校建立教务人本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推动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办公管理现代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提升民办高校办学核心竞争力,为收获更多社会教育资源奠定了夯实的基础[5]。
为进一步探究信息化时代下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中人本化缺失的现象,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为研究主体,展开为期一学期的跟踪走访。调研该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成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出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本化缺失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教务管理行政化
民办高校教务管理活动具有事务性、烦琐性、重复性等特征,导致日常教务教学管理中存在大量的常规工作。这些日常工作相对循环稳定且不易改变,难免会有教务管理人员思维陈旧,凭借经验主义处理常规事务。
以研究目标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受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该民办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存在行政化现象,教务部门在执行各项工作任务时容易拘泥于规章。这种凭经验主义办事的模式与方法,会妨碍教学意见信息的及时采集,对民办高校教务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有所制约,从而导致教务管理人本化缺失的问题,对教师教学活动及学生学习体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后续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育体系带来较为严峻的挑战。
2.学生主体地位削弱化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是当下高校教务管理中人本化缺失的常见问题。由于民办高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务管理岗位配备较为精简,教务人员身兼数职,不仅要应对环节众多且繁杂的教务工作,还需处理行政性管理事务[6]。以研究目标高校为例,系部教学秘书多兼任全国教师系统管理、高级数据采集、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事务。在精细、琐碎、冗杂的工作任务中难免存在机械化的服务态度,无法有组织、有逻辑地进行高水平业务处理。在沟通协调各项教务工作中,无法予以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加剧了服务管理需求与实际业务情况不符的矛盾。
这一现状极大程度上违背了人本化理念在教务管理中的践行,影响了教务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阻碍了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3.教务管理制度僵硬化
民办高校的教务管理是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只有完善科学的教务管理制度,把握不同类别专业的特性,监控教学质量,才能推进民办高校教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将人本化理念付诸于管理实践活动。
回顾高校教务管理的调研,大部分民办高校在教务管理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学生的人本关怀。问卷结果显示,教务部门作为直接与学生沟通的窗口,应承担言传身教的作用。作为教务管理人员应主动关注学生群体的舆情热点、思想动态,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帮助消除各类风险与隐患,避免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在学生群体内发挥正向积极的作用[7]。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提高育人质量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而民办高校在实际工作中,仍会惯性依赖僵化的制度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些举措纵然能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人本化理念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构建个性化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影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效果。
基于上述调研,本文认为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想推行教务人本化管理,彰显人本化理念应用在教务管理中的价值,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解决以往教务管理工作中人本化缺失的问题,助力现代民办高校科学、稳定的发展。
1.明确人本化管理理念的首要性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高校教务管理发展的轨迹,可以发现人本化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建设的各个维度中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务人本化管理不仅需要专职教师参与其中,学生的配合度也是影响人本化理念践行的主要因素[3]。当下教务管理部门应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帮助教师、学生了解教务人本化管理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学生将更多信息化的思维、手段应用到人本化管理的过程中,打造适配当代高校教务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使人本化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有效渗透。
首先,在应对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本化缺失的问题时,管理部门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需求构建阶段性教务人本化管理目标,通过阶段性目标指导意见使相关管理举措在教务管理中有效落实,从而确保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环都能蕴含丰富的人本化理念,以此突破传统高校教务管理人本化缺失的困境。与此同时,教务队伍是保障人本化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践行的基础,提升教务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民办高校保持教学工作的平稳发展。因此,高校应当构建健全的激励培养机制,大力完善教务队伍的建设,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教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并构建合理的考评体系,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增强教务岗位的稳定性与归属感,吸引更多的高校基层教务管理人员参与到教务人本化管理的过程中来,从而收获良好的管理效果。
其次,应进一步凸显学生在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务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此革新教务管理理念。比如,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小管家”的活动,让学生的想法渗透到教务管理中,以符合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高校教务管理制度进行构建,采取展示、评比、完善、执行的应用流程,将学生构建的教务管理体系应用到民办高校的教务教学实践中,以此体现信息化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教务人本化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如果这一举措能在教务管理中有效应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务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能确保各项教务管理举措在学生群体中的有效落实,解决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中人本化缺失的现状。
2.应用创新化思维模式的核心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生活行为、学习习惯也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转变。利用智能化技术深化教务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深度,提升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成为教务人本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民办高校应思考创新化的思维模式、应用现代化的智能技术,助力信息时代下高校教务人本化管理的发展[8]。
民办高校应从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出发,整合校园社群、微信公众号等资源,将高校教务管理长期稳定地渗透到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中去,以此保障教务管理举措在学生群体中的全覆盖,助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收获良好的教务人本化管理效果。教务部门可以从学生对高校教务管理的需求出发,创设具备不同功能模块(如课程表、成绩查询、心理健康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的智慧教务管理平台,满足高校学生对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沟通、交互等需求,从而实现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本化的发展目标。
专职教师也应尝试将柔性管理的思维渗透到教务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从学生角度出发,在根源上解决学生成长、生活中面对的困难,进而实现教务人本化管理的目标。在教务管理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波动情况入手,深化与学生的多维度沟通,建立“严谨、规范、细致”的联络桥梁,因材施教,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富饶的精神土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人本化理念在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中的有效践行[4]。
3.构建素质化管理团队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基层教务管理人员作为引领教务管理人本化方向的重要角色,如需收获更好的教务管理效果,突破传统管理中人本化缺失的困境,就必须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吸纳时下较热门的人本化管理理念,为后续教务人本化管理指明创新方向[6]。
民办高校教务部门应组织基层教务管理人员系统学习管理知识,增强高校教育管理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储备,审度管理团队的不足之处,将人本化管理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此突破传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为民办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人本化创新奠定基础。另外,教务部门也应针对现有基层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进行二次革新,定期组织开展有关高校教务管理的研习、交流等活动,促使教务管理人员能够将更多新思路应用到教务管理中,助力民办高校教务人本化管理的革新。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全面提升民办高校人本化教务管理的创新改革,构建人本化、智能化、体系化的方式方法,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化高校教务管理体系完善的重要举措之一,是适应新时代教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民办高校构建教务人本化管理的新模式,能有效推动教务工作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民办高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为教务管理工作探索新路径,实现民办高校建设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