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北庄幼儿园 钱敏亚
幼儿园每个班都配有活动室、盥洗室、午睡室等,以满足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需要。在这些功能室中,盥洗室是老师的视线盲区,很容易被忽略。盥洗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洗手、洗脸、漱口、如厕、梳理头发等,这些看似细小的生活环节对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因此,所有的课程都是生活,所有的生活又都是课程。
相信大家在盥洗室里也曾看到过这些镜头:
镜头一:“老师,他推我,这是我先抢到的!”“不对,是我第一个!”“哇!”(哭声)……
镜头二:孩子们对着镜子眉飞色舞地唱着歌、炫耀着自己的新裙子和新鞋子……
镜头三:在集体活动中,当有一个小朋友提出“我要去小便”时,立刻就会有两三个甚至更多的孩子提出也要小便。
镜头一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不会谦让、霸占心理强;镜头二中离开了老师的视线和监督,孩子们在盥洗室自由地与好朋友泛泛而谈,想说就说、想唱就唱,盥洗室满足了他们与同伴交流的强烈需求;镜头三中幼儿“小便跟风”现象的原因是幼儿爱模仿,当有幼儿提出要小便时,便有了“小便跟风”行为,这是幼儿年龄特征决定的。
幼儿在盥洗室会有哪些有趣的行为?为什么幼儿经常把盥洗室当成活动的“秘密空间”?教师应该怎样看待这些行为?如何让幼儿的盥洗活动变得有序、有趣呢?
想让幼儿主动地发展,教师就必须倾听幼儿的心声,读懂幼儿的内心,让幼儿走向有规则的自由。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活动了解幼儿喜欢什么样的盥洗环境和盥洗环节。
幼儿1:洗手的水太冷了,我喜欢温水洗手。
幼儿2:我喜欢盥洗室的镜子,可以看到我帅气的头发。
幼儿3:我想和妈妈一样对着镜子擦点唇膏、香粉,还可以自己梳辫子。
我们应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制定班级盥洗规则时,师幼一起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好奇心极强,在这个时期老师应成为一个倾听者和观察者,鼓励孩子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去讨论、去实践,帮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经验。根据孩子的意想,我们和孩子一起重新规划了盥洗室。
洗手后常有孩子忘记关水龙头,我们便在水池上方贴上水龙头“哭了”的图片,以卡通形象激发孩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和孩子一起制作洗手步骤图,并张贴在墙面,通过环境的熏陶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
除了简单的“提示”和“教育”作用外,环境更是为方便小朋友的活动而存在的。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探讨盥洗室环境的布置——盥洗室还需要增添什么物品?墙面如何布置?物品怎么摆才合理?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愿,及时增添置物袋和置物架,放置孩子们带来的润唇膏、面霜、梳子、护手霜,使得孩子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同、更加爱护,从而使盥洗活动贯穿幼儿一日活动中并更好地为幼儿活动提供方便。一个能与孩子“对话”的盥洗环境,能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交流。
由于盥洗空间较小,盥洗过程中常常会存在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和问题,如何使狭小的空间变得井然有序呢?教师可以在盥洗室的地面上贴“小脚印”,让幼儿踩在“小脚印”上,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拥挤的现象,促进有序秩序的形成。对于中大班孩子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如厕,这样避免了同一时间段的拥堵现象。
巧妙地把游戏融入到盥洗活动中。小班的孩子不爱漱口,通过“赶走蛀牙虫”的小游戏,运用游戏化的儿歌“吸口水,仰仰头,咕噜咕噜把口漱,弯腰低头轻轻吐”,让孩子学一学大象赶走蛀牙虫的方法。幼儿对漱口时模仿大象的行为非常感兴趣,每天都抢着去做大象。漱口活动变得妙趣横生,变成了孩子主动参与的游戏,随之而来的便是孩子漱口技能的逐渐掌握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比较感兴趣的现象,如:午睡起床后的梳头深受女孩子的喜欢,想梳什么发型,需要什么工具?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自己尝试着去解决问题。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孩子们知道梳头需要梳子和皮筋,但是他们不会编辫子,于是自然而然地在生活区生成了“编辫子”的活动、在语言区通过绘本《糟糕的发型》了解各种有趣的发型、在美术区生成“我设计的发型”。从此梳头成了女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男孩子也常常参与到梳头活动中,对着镜子梳着自己帅气的发型——盥洗室成为幼儿打扮活动的小天地。
在一日活动中孩子们往往需要老师提醒后才去喝水,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地去喝水,喜欢上喝水呢?小班可以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融入到喝水环节,如:小汽车要加足了油才能开得更远,小汽车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去加油哦。于是孩子们把自己当成小汽车主动排队去喝水,一边喝一边会说:“我在加油。”通过兴趣引导,小班幼儿能主动地去喝水了。对于大班的孩子,可以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到不喝水对身体的危害,并通过“我的生活我做主”,让孩子打卡每天喝了几杯水,对于坚持喝水打卡的孩子进行奖励。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做一名会观察、能正确解读儿童的教师。对于盥洗中孩子们的一些“特殊”表现,如喜欢玩洗手液、喜欢在盥洗室里探究身体奥秘等融入到日常谈话、小故事、小游戏中,更加贴近孩子的心灵。幼儿在点心、用餐前、户外游戏后都需要洗手,为了避免孩子们在盥过程中的消极等待,我们改变过去细化作息时间的做法,而采用了错时分批盥洗的方式,每个时间段由幼儿自己安排盥洗的顺序、时间,让孩子们自主、自信、自律、自由,避免了统一行动所带来的拥挤、等待现象,让幼儿有更多的活动时间。
每周推选出小小监督员,让孩子们在监督别人的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活动开展后,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突然热情了起来,个别幼儿原来自控能力较弱也得到了提高。“小小监督员”让每个孩子都主动了起来,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自主管理的机会。
在盥洗过程中,不用成人的眼光去预测孩子可能有的行为。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探索盥洗室里的小美好,让孩子来引领孩子,让孩子们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主盥洗——这一系列的自主,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自我管理的乐趣。我们要以宽容美好的心去看待孩子、接纳孩子的表现。
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最好途径。在盥洗活动中,老师退一步,多一份等待给孩子,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解决困难,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当孩子们盥洗中出现求助时,教师有意识地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在盥洗整理时,有孩子有好的方法和妙招时,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分享“他是这么做的,你会吗?”来提高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盥洗活动是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门隐形、无声的课程,它具有独一无二的教育力量。我们应遵循“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温馨舒适、浸润式的生活环境,关心、爱护每一名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