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丽君 曾洋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教师如何利用作业来巩固课堂教学、学生如何通过作业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作业设计?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如果还走作业模式单一、内容单调、形式简单的老路,必然会与政策背道而驰。因此,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和课标要求,把握作业的整体框架,科学地设计分层式、弹性式、个性化式的作业,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自主地完成作业,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双减;作业设计;体验指导
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作业布置方面,几乎都有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观念,总认为做得越多,知识巩固越牢。而有些学生和家长却有“作业多,多到令人气馁;作业难,难到令人崩溃”的体会。坊间调侃俚语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双减”政策之前的现状。“双减”政策为中小学教师指明了作业布置方面的方向标。教师如何采取更有效措施巩固课堂所学?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作业设计?如何高质量、创造性地设计作业,是广大教师面对的重要课题。如果还走作业模式单一、内容单调、形式简单的老路,必然会与政策背道而驰。因此,教师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和课标要求,本文试从小学六年级为例,把握作业的整体框架,“因生制宜”地设计分层式、弹性式、个性化的作业,并富有趣味性的作业,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自觉自主地完成。
一、开设“超市”,设计自主体验式作业
学生由于基础、能力、性格、习惯、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学习体验。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从题目难度、数量、类型、要求等设置可选择性的超市作业,以“A、B道题作业”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做“A、B道题作业”。作业设计由易到难,知识与能力并重,且课内课外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消化吸收、内化课堂知识。
小学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创设“词语园地”“语言锤炼”“你我特长”“习作花朵”“综合园地”等可選组栏目。如《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版本下同)作业设计。A道题“词语园地”作业,课标要求掌握: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以新词为中心,写出与此相关意义的词语或成语。如“爆发”一词,学生大部分能写出:发生、迸发、发作、暴发等词语。B道题“语言锤炼”:模仿课文句子进行仿写,并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句式,尽可能运用学过的词语来进行仿写,把句子完整、具体、生动地体现出来。C道题“综合园地”:让学生如摘录课文外优美语句、段落,并鼓励学生以此发散,摘抄同类型句子,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情境,设计转变拓展式作业
小学语文教材蕴涵大量有丰富情感因素的文章,这既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体现,又是情境作业设计的宝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情景素材和情感因素,设计出与课文情景相符的拓展式作业,以此调动学生现有的、既往的、将来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创设的虚拟的情境中,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描述的那情、那景,让他们能徜徉在课文意境中陶冶情操。
如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理解课文的句子不难,但这往往停留于字面,要想让学生情感获得体验,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与感受。在解读教材“跳崖”时,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外,如何借助其中的关键句,让学生通过对关键句中字词的品读与赏析,感受五壮士的豪言、壮举。创设情景作业时,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断,从五壮士的英勇情景中,收集、说出、感受描写五壮士壮烈的语句、词语。接着,让学生根据视频和课文内容,口述课文相关细节。这样学生的听说文字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积累了语言词汇,把文字转化为语言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情感也在视听中得到了升华。
三、分类分层,创设收获成功式作业
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虽然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但他们每一个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认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作业设计,给予学生更多向上生长的动力和支持。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发展,让他们都能收获成功,最大限度地避免“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
“双减”政策给作业设计和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出基础、提升、挑战等有层次的作业,能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和效果。基础较为薄弱的可选择较为简单的作业套题,基础较好的鼓励学优生挑战有难度的作业,并着力培养“小老师”“兵带兵”,共同进步。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以配套形式的评价体系肯定各类型学生的成长进步。学生个体是有差异性的,分层次、分阶段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氛围都能不同程度得到提高。分层作业,有针对性、及时性,体现了“双减”精神,有助于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感受趣味,运用实践体验型作业
作业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完成作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其生动性、多样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也是教学的延伸环节。本着让学生体验的初衷,创设不同形式的作业,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让学生的身心和人格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语文学科作业的设计富含很多趣味元素于其中。如何设计让学生既能体验、又能实践的作业,耕耘好“自留地”是教师布置作业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教学《北京的春节》,学生对春节感兴趣,也有过春节的体验,但从未到过北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过春节的,更未感受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布置作业时,先从视频、图片、课文描述中感受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再到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团圆饭、守岁、拜年、逛庙会、观花灯、吃元宵等,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接着,设计作业:《家乡的春节》,让学生描写喜闻乐见的家乡春节,以文字形式,结合并参照课文的写法,把家乡的春节描述出来。如此作业设计,即便是怕写作文的同学,也能模仿着课文,饶有兴趣地完成作业,再现从文字体验到生活体验,感受课文意境,以生动形象及其中的耐人寻味,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体验的机会,真正地爱上作业、爱上语文。
此外,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在作业布置过程中,还可以阶段性地增加阅读性作业,有计划地阅读名著、名篇,做好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全新教育环境下,落实“双减”政策,体现关注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走“新”,通过系列的、体验的、趣味性浓郁的、有创意的作业设计,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作业、“班本”作业,让作业回归基础、回归自主,学生就能从枯燥的作业中走出来,轻松愉悦完成作业,不断增强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彩英.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的作业设计[J].学周刊,2012(7).
[2]樊穗金.浅谈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革新――浅谈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革新[J].现代阅读,2012.
[3]郭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究[J].课外语文,2015(14).